APP下载

华国锋与张鹤亭的战友情

2015-05-30

党史天地 2015年33期
关键词:韶山湘潭毛主席

华国锋与张鹤亭,一个家在山西交城县,一个在河北大名县,都是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老解放区的年轻党员。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后,这一对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青年,又同在湖南任职。他们同饮湘江水,在湖南这块热土上贡献青春和智慧,为建设毛主席的家乡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华国锋升迁前不忘约见张鹤亭

1951年,华国锋调任湘潭县委书记。3年后,33岁的他担任中共湘潭地委书记。1955年9月,张鹤亭任湘潭地委委员、宁乡县委第一书记。比华国锋小两岁的张鹤亭,与华国锋在湘潭合作共事,经常在一起开会,研究工作,自然成了亲密的同事和战友。

1956年5月,华国锋升任湖南省人民委员会文教办公室主任,王治国接替华国锋任湘潭地委书记。经华国锋提名,张鹤亭任湘潭地委常委、专署副专员。华国锋临走时约见了张鹤亭。

在专署一间普通的办公室里,两位老战友促膝谈心。张鹤亭说:“你上调省城,可别忘了我们,你要经常下来指导工作啊!”

华国锋回答说:“忘不了,我在湘潭工作了五年多,怎么能忘啊!你也是老同志,你现在任湘潭地委常委、专署副专员,全地区14个县农村工作都归你管,你肩上的担子不轻啊!再者,这里是毛主席故乡,大家都看着这里,影响很大。”

张鹤亭眼睛一亮,接上话茬说:“是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中国革命的成功,湘潭的一草一木都是革命的见证,湘潭的发展变化在全国举足轻重。我能在毛主席家乡工作,是荣耀,是幸福,更感责任重大。”

华国锋说:“在毛主席家乡工作,是幸福,更是责任重大。一方面,我们要保护好主席故居,保护好毛主席的故居就是对党、对人民、对革命的高度负责;另一方面,要把湘潭各方面的工作做好,特别是当前农业合作化的工作要切切实实抓好,让农民尽快富裕起来,使湘潭成为全国的榜样,让毛主席放心。”

张鹤亭听后,站起来握着华国锋的手说:“老战友,老领导,我一定好好工作,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二人为修韶山灌区尽心尽力

1965年夏,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湖南掀起了大办水利的新高潮,并痛下决心建设韶山灌区,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华国锋担任工程总指挥长兼政委。

此时,华国锋除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外,还任湖南省副省长。韶山灌区指挥部领导班子成员除华国锋之外,由华国锋提名,湘潭地委书记王治国任副指挥长兼副政委;湘潭地委常委兼副专员李喆任副指挥长;省机械工业局副局长张鹤亭任指挥部副政委兼党委副书记,主管思想政治工作。

韶山灌区渠系工程在1965年7月1日正式动工,华国锋为《韶山灌区报》第一期写下了这样的题词:“作出一个符合总路线精神的引水工程的好样板来。”

华国锋要求张鹤亭加强思想政治宣传工作。在这方面,张鹤亭想了许多办法,如在工地组织劳动竞赛,树先进,抓后进,从而形成争先进、赶先进的高潮。同时,还起草了几条鼓舞人心的政治口号,如“修好渠道炼好人,精神物质双丰收”、“学习毛泽东思想,建设好毛主席故乡”等,受到当时到工地视察的张平化书记的赞扬。张平化书记说:“湖南是毛主席、刘主席的家乡,我们应该努力建设好两位主席的故乡。”张鹤亭为灌区工程作诗10首,华国锋看了很高兴,说:“写诗颂灌区建设,你带了一个头,能写的都来写,出个诗集吧!”在华国锋的倡导下,出了6本《韶山灌区诗词选集》。

为鼓舞10万民工的干劲,张鹤亭建议,要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工作。华国锋采纳张鹤亭的建议,到省里发动,动员宣传、文化、教育部门齐上阵,唱灌区民工的先进事迹,演灌区民工的先进人物。作家柯兰、王文秋夫妇和诗人未央以及湘剧团、花鼓剧团、歌舞团的部分演员也上了工地。著名作家周立波到工地采访,撰写了《韶山灌区两日记》的散文。

华国锋“文革”中“营救”张鹤亭

1966年6月,“文革”开始后,张鹤亭受到冲击,造反派批判他说:“你是韶山灌区副政委,你怎么把韶山的水引到刘少奇的家乡花明楼去呢?”

张鹤亭面对这群造反派无知和可笑的追问,只好摇头叹息,不予回答。

造反派中也有人知道,修韶山灌区毛主席也点了头,没大错,就不追究了,于是就要他站出來亮相。张鹤亭回答说:“我不能亮,不能支一派压一派。”造反派就将他打成刘邓路线的代理人,挂牌子游街,批斗关押了大半年。

1966年10月,华国锋同其他省委领导人一样,也受到冲击,并被剥夺权力而“靠边站”了。1967年6月,47军军长黎原向毛泽东汇报“三结合”新班子情况时,毛泽东说:“湖南有的人就不能打倒,比如华国锋,他就是一个老实人,是一个经得起考验的同志。基层经验丰富,有头脑,理论水平也行,这样的人我看还是要结合进去,左中右,我看华国锋还是左派嘛。”

在毛泽东的关注下,1967年9月5日,湖南省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成立,华国锋被指定为副组长,黎原为组长。1968年4月6日,湖南省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黎原任主任,主任之下有7名副主任,47岁的华国锋在副主任中排第二,实际上他是省革命委员会主要负责人。他根据毛泽东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指示,尽可能把湖南的经济建设搞好,要搞经济建设,他首先想到他的老同事、老战友张鹤亭。他对张鹤亭的评价是:政治上可靠,1938年入党,南下湖南,历任县委组织部长、县委书记、省农办主任,湘潭地委常委、副专员,精通业务,是实干家。1958年4月,任省农业机械研究所所长,大胆试制拖拉机和“五小”农机具,使湖南农业工业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以后又任省农机化领导小组组长和省机械工业局副局长,主管农机工作,工作干得很出色。

1968年秋,张鹤亭经华国锋提名,到湖南师院参加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接受审查。经审查,张鹤亭历史清白,便将他第一个解放出来,这是在省直系统解放的第一位厅局长。

华国锋提名张鹤亭到中央任职

1976年4月7日,根据毛泽东提议,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华国锋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

1976年10月6日,华国锋在叶剑英、汪东兴的支持下,果断地处理了“四人帮”的问题,控制住了复杂的政治局面。中央政治局决定华国锋同志任党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华国锋身居要职,工作繁忙,张鹤亭不敢去打扰这位老同事、新领导了,再没有机会见面了,他只能在湖南默默地工作着。

1978年初,张鹤亭感到自己也应该“充电”,在理论上提高自己,申请到中央党校学习,省委领导批准了他的请求。在党校学习期间,中央机械工业部项南副部长派车接他到部里谈话:你在湖南一直抓工业,任厅局长多年,经验丰富,这次中央调我去福建任省委书记,我想请你接替我的工作,到机械工业部任副部长。

“为什么调我到中央任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呢?像我这样的人全国多着哩!”张鹤亭脑子一时未转过弯来。事后,张鹤亭才知道这次擬调任中央机械部副部长,又是华国锋同志提名。

由于湖南的干部、群众执意挽留,张鹤亭也舍不得湖南这方热土,他只好婉谢上调中央。

张鹤亭赴京看望华国锋

1997年5月,74岁的张鹤亭到了北京,住在二儿子家里。一天,张鹤亭拨通了华国锋家里的电话,想去看望华国锋。华国锋的秘书向华国锋报告说:“湖南有个叫张鹤亭的,想见你,见不见?”华国锋高兴地说:“这是我在湖南的老同事、老朋友,怎么不见?”以后,张鹤亭每次打电话过来,秘书不用请示,就把张鹤亭接过来了。

5月18日,张鹤亭带着一对浏阳河酒、一包君山茶来到西皇城根华国锋家里,华国锋让座,华国锋的夫人韩芝俊敬茶。华国锋问:“我们是老朋友,君子之交淡如水,你为什么还要带礼品呢?”

张鹤亭回答:“我早已离休了,早已离开官场,现在安度晚年,一不争名,二不求利,来与老朋友叙谈,送点土产品,让你还记得在湖南的激情岁月。”

2002年9月,张鹤亭在北京又见到了华国锋。在谈到身体问题时,华国锋知道张鹤亭的眼睛有毛病,视力很差,关切地对他说:“你在长沙治疗眼病,效果好不好?如果不好,就到北京协和医院治疗,你是正厅局级老局长,可住协和高干病房,把眼病彻底治好。”张鹤亭谢谢他的关怀。

2007年秋,张鹤亭又想去看华国锋。他的秘书回电话说:“华国锋同志得了重病,不接见外人。”张鹤亭只好遥祝他早日康复。2008年8月20日,从北京传来华国锋同志逝世的噩耗,张鹤亭泪流如注,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许多往事涌上心头,一代领袖人物与一位普通干部60年的交往画上了句号。

(摘自《档案时空》2013年第11期,张书志/文)

猜你喜欢

韶山湘潭毛主席
满江红·七月半到韶山
“八大”上我为毛主席做了同声传译
读毛主席词《渔家傲》“不周山”的注
名垂千古的“韶山五杰”是哪五人
湘潭是个好地方
湘潭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研究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啊,我们永远怀念您!
沁园春·韶山
湘潭大学艺术学院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