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如钢谢明
2015-05-30
谢明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6月又回到地方从事青年工作,曾被称赞为“出色青年工作者”。3年后,为响应党、团中央发出的“扩大百万铁的红军”的号召,他重返军旅。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谢明历任共青团于都县桥头区儿童局书记、古龙冈区委书记、少共国际师45团政委、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1军团政治部巡视员。他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和长征,曾率少共国际师45团在入闽反“围剿”战斗中打出了首征威风,受到了总部的通令嘉奖。
1935年6月,在红一军团教导营任民运干事的谢明,在黑水地区筹粮回归途中,遇武装土匪。激战中,谢明为保护战友和粮食,右臂中弹,掌骨粉碎。抗战胜利前夕,年仅30岁的团政委谢明被任命为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聂荣臻称赞他是“经得起考验的好干部”。
抗日战争开始后,谢明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政治处民运股股长、晋察冀军区第2支队第6大队政治处主任、第5大队政委。1940年10月至1943年9月,谢明任晋察冀军区第2军分区4团政治处主任。1943年9月起,谢明任4团政委、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
抗战胜利后,谢明任热河军区政治部主任、热西军分区政委兼中共热西地委书记。1948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奉命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谢明任东北军区冀热察军区热西军分区司令员。后任热河军区独立师政委。1948年8月,东北野战军第1兵团第8纵队成立(下辖22、23、24师),谢明任22师政委。1948年11月17日,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1兵团第8纵队22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兵团第45军133师(属主力师),谢明任133师政委。
1952年10月,由第45军军部、军直属队、134师(欠400团)、135师以及第44军130师、131师391团合编为第54军,谢明任第54军政委。1953年5月,谢明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軍第54军政委。参加了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和夏季反击战役及金城战役。停战后,参加了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维护停战协定。
1958年7月回国后,谢明任第41军政委。1960年8月起,谢明任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解放军工程兵副政委。
“文革”中,谢明因“西路军”问题被诬陷。1968年的一天,谢明被罗列了“叛徒”、“反革命两面派”等罪状,并被造反派带走。谢明所谓叛徒的罪名是源于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后的那场惨烈的西路军失败。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后,张国焘拒不执行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强令30军和四方面军总部带领红九军、红五军团的两万多人,西渡黄河与中央分裂。11月10日组成西路军向甘北进发,妄图到新疆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后被国民党西北军阀分割围歼在河西走廊,我三个整军被敌歼灭。经中央营救,仅剩八百余人到了新疆,这是我军建军史上少有的失败,谢明当时就是西路军中的一员。
谢明被带走后,一直被关押在距家不到100米的一幢楼内。虽然近在咫尺,他和家人却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没有见过。
谢明被关押期间,他的家人也受到迫害,他的妻子赵文敏每天都要去“五七干校”劳动,大儿子去了延安插队,二儿子到了黑龙江的生产建设兵团,而小儿子因为是“黑帮子弟”,在学校里会经常受到“工宣队”和老师的批判。
谢明被关押两年后,又被送往工程兵在河南的农场劳动。直到被“解放”后回到北京,谢明还遭到工程兵中某些人的刁难。1972年冬天,谢明要去301医院看病,管理处派了辆四处透风的吉普车(谢家住在东四,距301较远)。他终于发了火,打电话到管理处:“你们怎么不给我派辆拖拉机?”
谢明和丁盛都是于都人,共同执掌第54军6年,一起参加了“抗美援朝”和战后重建,彼此关系融洽。谢明刚从农场回来时(尚未复职),到广东从化疗养,丁盛曾几次专程从广州到从化探望。
1985年4月21日,谢明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
(摘自《于都文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