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麦重组自交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和回归分析

2015-05-30张东营辛艳刘桃菊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35期
关键词:大麦分析

张东营 辛艳 刘桃菊

摘 要:该研究以二棱春性大麦(Hordeum vulgare L.)Prisma和Apex为亲本所建立的94个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在3个氮素环境中对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等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是影响大麦单株产量第一重要因子,每穗实粒数、千粒重次之。

关键词:大麦(Hordeum vulgare L.)重组自交系 产量构成 分析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2(b)-0061-02

大麦产量由单位面积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4个因素子构成,它们对产量的影响和贡献不一,而且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由于品种、地理位置及栽培措施等内外环境因素差异,在构成因素对大麦产量的作用上很难有一致的结论[1-3]。

该研究通过分析各产量构成因素对大麦重组自交系产量的影响及其相对重要性,可为该地区大麦高产育种及高产栽培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08—2009年在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试验站网室内的旱地贫瘠红壤进行。供试材料是以二棱春性品种Apex和Prisma为亲本,对其F1代通过单粒传法经8代自交后获得的94个大麦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s)群体。收获时调查各品系单株有效穗数,室内考种查实粒数、每穗总粒数,测千粒重。

2 结果与分析

(1)大麦重组自交系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分析中,有效穗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程度最大,为r=0.748**;其次是实粒数,r=0.716**;再次为千粒重,r=0.301**。构成因素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程度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分析结果表明,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通过增加单株有效穗和每穗实粒数要比增加千粒重来提高产量效果明显。

(2)大麦重组自交系产量构成因素对单株产量的通径分析。直接通径系数用以揭示各产量构成因素对单株产量的作用。从表2看出,有效穗X1对单株产量y的直接通径系数为p1y=0.608 6,直接作用最大;每穗实粒数X2对单株产量y的直接通径系数为第二,p2y=0.568 8;千粒重X3对单株产量y的直接作用列第三位。从分析结果看,各产量构成因素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均为正值,这说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中的任何一个,都对单株产量有积极作用,影响作用大小依次为有效穗(p1y=0.608 6),每穗实粒数(p2y=0.568 8),千粒重(p3y=0.126 1)。

决定系数大小为,d1=0.370 4>d2=0.323 6>d3=0.015 9。

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对回归方程估测可靠程度R2的总贡献分析为,有效穗:0.455 3>每穗实粒数:0.407 5>千粒重:0.038 0。

(3)大麦重组自交系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间的回归分析。对单株产量y与有效穗X1、实粒数X2、千粒重X3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以更加明确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间的数量关系,得到如下回归方程:

Y=-6.99+0.61X1+0.32X2+0.05X3

多元相关系数R=0.949 1,多元决定系数R2=0.900 8。该方程可解释单株产量的90.08%表型变异;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分别解释45.53%、40.75%、3.80%的单株产量的变异。对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F=278.48**,变量x与y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

3 结论与讨论

(1)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千粒重是大麦单株产量的重要构成因素。大麦重组自交系单株产量y与有效穗X1、每穗实粒数X2、千粒重X3间的相关指数R2=0.900 8,用y与X1、X2、X3间的线性回归方程来估测y的可靠程度达到90.08%。

(2)有效穗是第一重要的产量构成因素。有效穗x1对y的决定系数为0.370 4,且对回归方程估测可靠程度R2的总贡献为0.455 3,均居首位。每穗实粒数X2对y的决定系数为0.323 6,对R2的总贡献为0.407 5,均位居第二,表明每穗实粒数是影响大麦单株产量的第二重要构成因素。千粒重X3对y的决定系数为0.015 9,对R2的总贡献为0.038 0,说明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影响小于另外两个性状。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也一致表明,有效穗与单株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它对单株产量的直接影响和总影响都最大。

因此,在该试验条件下,提高大麦产量应该注重水肥运筹,把提高有效穗作为首要选择;其次是每穗实粒数。

(3)该研究建立的单株产量与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的多元回归方程极显著,由决定系数R2来看,三产量构成因素对单株产量y决定了90.08%以上,因此,可用此回归方程来预测产量。

参考文献

[1]王汉民.华北地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6(4):55-56.

[2]郭春强,靳文奎,廖平安,等.GS豫麦57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4,32(3):413.

[3]杨金华,于亚雄,刘丽,等.云南省不同环境对二棱大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7(4):30-33.

猜你喜欢

大麦分析
我的大麦哥哥
大麦虫对聚苯乙烯塑料的生物降解和矿化作用
Global interest in Chinese baijiu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大麦若叶青汁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在线教育与MOOC的比较分析
黑色大麦新品种申海麦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