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协调与合作发展模式研究
2015-05-30魏振香赵桂珍
魏振香 赵桂珍
[摘要]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最后一个亟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较好,开发前景广阔。统筹规划、加强区域经济协调与合作是区域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本文构建了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协调与合作发展模式:一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区域梯度发展合作,将东营市以及滨州市分别作为区域的中心和次中心;二是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经济合作,通过计算区位商提出生态农业、高效工业、绿色文明旅游业三种产业区域合作。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协调与合作;发展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5015
1引言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最后一个亟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较好,开发前景广阔。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协调与合作发展问题仍处于摸索阶段。本文结合黄河三角洲的发展实际,统筹规划区域发展,构建了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协调与合作发展模式。
2以政府为主导的区域梯度发展合作
梯度发展合作具体体现为在非均衡发展战略中,把有限的资源优先投放到效益高的区域,来获得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并带动其他区域。进行区域梯度发展合作模式,首先要确立区域经济中心,次中心。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中,有两个在行政区划中完整的城市——东营市、滨州市,在最近的山东省蓝黄经济战略中将东营市与滨州市作为一个城市组团,所以在区域梯度发展合作策略中将东营市以及滨州市分别作为区域的中心和次中心。东营市经济实力、城市规模、产业化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均强过滨州市,因此确定东营市为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应大力对东营市投入资金、技术和人才使其率先发展,依靠其特色产业基地实现优势产业的规模化,增加和周边城镇的产业分工与经济合作,构建地区区域网络系统,强化东营市作为中心城市对周围城镇的经济辐射与带动作用。
3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经济合作
在高效生态经济区区域经济合作建设过程当中政府是主导,企业是主体。强化政府在行政和政策方面的协调与合作,在区域内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市场环境,引导企业在区域内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发展区域经济。
在现代区域经济学中,区位商LQ是划分地区分工合作格局的基本指标,如果区位商LQ值大于1,可以说明该产业是区域的专业化部门,反之小于1说明区域内产业集成度低、专业化水平低。
从表2可以看出黄河三角洲经济区19个县(市、区)有11个地区第一产业区位商大于1,所占比重为5789%,其中滨州市的无棣、阳信、惠民的农业专门化率最高。黄河三角洲第二产业区位商平均值较高,12个地区区位商大于1,说明黄河三角洲第二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集成度,较强的对外竞争力。此外,包括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区位商值仅有5个地区大于1,说明黄河三角洲第三产业较其他两个产业仍比较弱势,区域第三产业集成度略低。所以,我们提出以下三种产业区域合作:
31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区域合作
黄河三角洲19个县(市、区)农业资源条件有所差异,在第一产业方面东营有1个县区、滨州有4个县区、潍坊有2个县区、德州有2个县区、淄博有1个县区、烟台有1个县区区位商明显大于1,第一产业产业集成度较高,其中尤其以滨州惠民县、无棣县、阳信县的LQ值突出,位列19个县(市、区)前三位。惠民县一直都是黄三角优质的棉花粮食产区与生态畜牧产区,无棣县围绕现代化渔业养殖培育了大量优秀企业,阳信县是全国畜牧百强县,同时又是鲁北地区最大的面粉加工地。毗邻的德州市从古至今就是农业生产大市,其中乐陵市、庆云县的金丝小枣享誉全国,乐陵市更是拥有全国唯一的金丝小枣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因而建议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建立以滨州为特色的生态农业产业中心,与毗邻的德州庆云县、乐陵市农业产业相衔接,引导周边东营市、淄博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区域集中,利用专业化的农业生产基地形成农业资源和加工资源的优势互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组成一套完整的高效生态绿色农业产业链条。
32黄河三角洲高效工业区域合作
从表2可看出黄三角地区的第二产业中东营市4个县区,以及滨州市邹平、沾化等4个县区、潍坊市寒亭、昌邑制造业和工业区位商的值都大于1,东营市各县区的工业区位商值平均值最高,广饶县的工业LQ值在19个县(市、区)中最高,新型工业快速发展。东营市第二产业集成度强于其他5个地级市,依托东营市充分发挥地方资源要素优势发展产业集群,构建区域现代化高效工业。相邻的滨州市邹平县、博兴县和潍坊市昌邑市市区位与自然资源优势与东营市相仿,在合理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对石油和盐卤等自然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形成一条完整的第二产业链条。利用东营市地方资源实现区域集炼化、生产、供应于一体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充分实现优势资源在区域之间的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33黄河三角洲绿色文明旅游业区域合作
黄河三角洲19个县(市、区)在以包括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区位商大都小于1,说明在第三产业上需要注入更多的投资建设的资金,着手大力发展绿色文明的旅游业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黄河三角洲的整体经济的发展。黄河三角洲地区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不仅拥有风景优美的天然旅游景点——黄河口生态旅游风景区,并且还拥有各类具有历史特色的人文风景区——滨州孙子故园。黄河三角洲地区各市可以首先对本地特色生态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区域之间构筑观光线路和观光景点的区域合作网络,加强对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的开发利用,突出基于“生态环保、绿色文明”为口号的旅游特色,扩展产业规模,提升服务档次。营销手段上采取区域内共建旅游快速通道、共享旅游信息网络、共同宣传旅游景区,旅游产品,打造国家发展规划中提到的绿色、环保、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具有黄河三角洲特色的旅游业,使旅游业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成为区域支柱产业,同时拉动区域经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德田,黄秉杰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之路探索[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10
[2]国家发改委黄河三角洲发展规划[R].国家发改委,2009
[3]李硕雅黄河三角洲发展战略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0(25).
[4]吴殿延区域经济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5]Ricardo DavidOn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M].周洁,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6]Bertil OhlinInter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M].王继祖,译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7]Walter IsardIntroduction to Regional Science[M].陈宗兴,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8]李南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