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里的心理陷阱
2015-05-30徐雪怡
徐雪怡
现在年轻人都很忙,一般家里买菜、购物、逛超市的“重任”就会落到老人身上。其实,在超市里买到价廉物美又可心的商品并不简单,商家会用一系列心理战术来促进人们消费,因此老年朋友要对这些心理陷阱有所提防,才能在购物中百战百胜。
货架陷阱 人类是一种懒惰的动物,因此超市通常会把最贵的或利润最高的产品放在货架的最佳位置,就是视线略偏下的那一排。比如要买瓶陈醋,视线最先看到的,拿起来最方便的多数都是超市里主推的商品,价格要比别的贵些,但却不一定是您需要的那种。因此,老年朋友在选购时,要多看看,上下左右的货架都看全了,再决定买哪种。
农产品陷阱 现在很多超市都把蔬菜水果陈列在卖场的中心位置,堆得满满的,这是为什么呢?这里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心理学研究发现,由于人类早期长时间居住在阴暗的洞穴里,并时刻为食物奋斗着,因此对颜色鲜艳的水果和蔬菜有一种本能的兴奋,直到今天,一见到被超市精心布置过的蔬果时,大家的占有欲和购买欲还会被大大地激发。另外,农产品是超市里利润最高的商品,蔬菜的价格比小菜场贵得多,超市的解释是这里卖的多是绿色无公害蔬菜,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价格当然比较贵。
价格陷阱 超市还经常使用价格策略。比如,大型超市宣传的重点始终围绕低价,什么“天天低价”、“低价促销”等,这些吸引眼球的标语和实际情况可能并不一致。这就是心理学中的“晕轮效应”,商家会精选部分生活必需品,定价确实低一些,由于生活必需品是我们每个人都要买的,长此以往大家就会形成“这家超市的确比较便宜”的印象。一旦有了这种印象后,我们就会不自觉地在这家超市多购买。商家就是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将其他的物品定价较高,把钱再赚回来。
儿童陷阱 最容易出现购买冲动的是孩子,所以老年朋友带小孙子一起逛超市一定省不了钱,孩子通常都是见啥买啥的。商家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会在超市里设置许多精心布置过的儿童产品(玩具、食品)展柜。另外,在超市的自动扶梯两侧放上诱人的膨化食品、饮料、巧克力等,孩子经过时就能看见拿到。最后,每家超市都会在收银台两旁摆上口香糖、巧克力及软性饮料,因为排队付钱时是孩子最没有耐心的时候,常常东跑跑、西看看,大人必须买点什么给他们才会安静下来,因此也是最难过的陷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