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5-05-30杜慧
作者简介:杜慧(1990.12-),女,汉族,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教学方向。
摘要:网络的迅速发展,在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乃至思维方式,迫使传统的教育模式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给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带来了强烈的正负面影响,这既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机遇,也为思想政治学科发挥其独有的功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只有深刻了解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被影响的实质,才能找到相应的对策来发展机遇、应对挑战。
关键词:网络环境;思想政治课教学;对策
一、网络环境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影响
1.网络环境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积极影响
(1)转变了教学理念
学校总是重智育,轻德育,把学习成绩作为判断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甚至把思想政治課仅作为应付考试、获取高分的一门课程。然而网络的迅速崛起,使得学校不得不改变其教学理念来应对网络给教学带来的挑战。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德育课程必须发挥其特点,在给学生传授科学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资源,为高中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成长环境。坚持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从而培养高中生适应网络社会要求的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习惯。
思想政治教师教学总是注重理论,忽视生活;注重教材,忽视时政。然而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使网络成为了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使与时政生活联系紧密的思想政治课与网络结下了“不解之缘”。之前,思想政治的教学,教师看重的更多的是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讲授起来枯燥乏味,因此学生大多是把政治课作为“补觉”课程。但是当网络覆盖着人们的生活,网络信息的即时传递和学习资源的全球共享,让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开始尝试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时政和理论相结合,将政治知识融入到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理论的原型,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
(2)丰富了教学资源
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在网络中出现了网络虚拟教室、校园网等网络教学形式,还出现了类似于小学资源网、优课网(全国教学资源平台)等包含课件、案例、网络课程、试卷素材的资源。各式各样的数据库、多媒体教学软件库极大的丰富了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广大的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协同备课,选取网上的名师教案或课件完善自己的教学,可以使原本单调乏味的思想政治课程形象生动起来。
此外网上不仅有专门的教育类网站、政治课教学类网站,例如“高中政治——中国传统文化专题学习网站”、“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网”等;还有一些综合性的网站,例如网上课程,这些对思想政治课各年级的教学都很适用。
(3)革新了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在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后,迎来了多媒体网络技术的革新。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是指一部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等,教师通过肢体语言、板书设计向学生讲授知识。而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出现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文字丰富为声、图、文并茂,采用多媒体技术扩展传统文字教材的内涵,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主体、语言为媒介”的内容传授,为学生展示了全新而生动的多媒体文本。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庞杂、抽象、难以理解,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介入,使原本单纯利用粉笔加黑板讲授知识点的思想政治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式教材使知识融入生活,让教学内容动态化、形象化。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还能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讲授的知识,促进自身的发展。
2.网络环境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消极影响
(1)分化了教师队伍,挑战了教师权威
互联网的出现,使思想政治课教师由于网络信息驾驭能力的高低的不同而出现了层次分化的现象。一边是具备较高政治理论水平、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实践经验丰富而不能熟练运用网络技术的老一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边是具有较强网络驾驭能力,但理论基础不够扎实且本身也可能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和冲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青年一代。网络导致的教育者层次的分化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网络环境对教育者新的要求将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师队伍呈现精英化的趋势。
不仅如此,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拥有绝对的信息优势,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然而网络环境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是单一的教师传授,而是有更多元化的信息渠道。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学生可以在课下通过网络搜集相关的学习信息自主的进行学习,形成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学习其他名校教师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资源的共享让教师陷入了十分被动的局面。教师和学生在获得信息完全平等的机会下,教师的地位开始动摇,权威受到挑战。
(2)转变了学习理念,弱化了反馈信度
网络环境的不可控性,使网络中不仅充斥着健康、积极、创新的信息,也拥有封建、腐败、僵化的信息和思想观念。中学生由于对社会生活的接触面过窄,实践经验过少,往往是靠大众传媒提供的各种信息和资料来认识社会和解释生活中的普遍现实。处在这样一个媒介环境中接受学习信息,会不断内化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好的知识信息会给他们带来积极的影响,但是一旦污秽、落后、愚昧的信息被中学生浏览到,都可能产生极坏的影响,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改变了自己原有的正确的思想判断和道德信念。
网络环境下的媒介信息交流具有极大的交互性和开放性,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地选择接受文化的影响。外来文化会影响他们的精神意志,思想政治学科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的情感教学也会使他们对网络产生依赖感,出现封闭状态,使他们不愿与思想政治教师进行正常的交流,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学的信息反馈弱化。而且网络的虚拟性让学生更愿意在网上进行学习和思想上的双向交流,而不愿意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教师,进而会影响学习的效果。
二、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对策
1. 社会方面
(1)建立健全网络法规
互联网的普及所带来的社会环境的进步和变化,一方面催生了繁荣,一方面也产生了乱象。网络社会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导致网上出现有人捏造事实,恶意诽谤他人;有人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借题发挥,误导民众;有人刊登色情、暴力信息,污秽群众;有人发布信息,敛财聚财的现象。一系列侵害公民的人身、财产权利,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危害身心健康的行为,在影响着社会稳定的同时,也在冲击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因此,社会为了能够给中学生提供一个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应该制定好健全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政策法规,使执法部门有法可依,以法律的名义形成对使用者的约束。用法律的武器保护中学生的利益,对网络上散布污秽信息甚至是网络犯罪的人进行严厉的打击和惩罚,清除网络文化中的污秽。
(2)强化社会舆论导向
网络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开放性,使只要一件热点事件被公布在网上,立即会引发群众激烈的讨论和反响。中学生作为信息传播的受众,信息识别能力和辨析能力较弱,正面的社会舆论可能会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但负面的社会舆论导向,往往可能会将学生引入歧途,甚至引发网络犯罪。因此,使社会舆论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在信息的传播中,社会大众媒体应注意自己的角色,对网络上的虚假信息和激进言论进行过滤和拦截,树立自身的正面形象,引导主流言论的正面导向。社会上的权威人士,甚至是偶像明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公开认证,借助他们在中学生范围内的影响力,对热点事件进行及时解读,引导事件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引导学生产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政府还可以在网络环境中,注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思想理念,大力制造和引进有利于中学生全面发展的优秀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为社会创建一个文明健康的环境。
2.学校方面
(1)充分认识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目前,校园信息化已成为学校发展的潮流,各级各类的学校都在争相“触网”,网络的建设是一浪高过一浪,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来促進教育的全面改革已势在必行。学校已经充分认识到网络对教学的影响,并且在积极的应对。然而作为学科分支的思想政治学科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引起学校重视。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德育课程,是一门贴近学生生活和实践的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网络环境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影响是极为巨大的。学校应充分认识网络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影响,并且及时的意识到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效果。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也越来越成为学生和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应该迫切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化的重要性,大力倡导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立“红色网站”。
目前,国内各高校基本都建立了校内的局域网,这为开展网络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与网络思想政治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双管齐下,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教师方面
(1)加深教师网络信息意识
在信息网络的大浪潮中,只有思想政治课教师意识到网络的重要性,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思想政治课教学才能带来根本意义上的转变。教师不应再陷在传统教学的禁锢里,认为网络时代的到来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无关,认为只要自己把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完整的传授给学生即可。教师应该认清时代发展的现实,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的成才需要出发,根据学生的需求来从事教育工作,从传统的“教”转化为网络时代的“导”。
(2)提高教师自身媒介素养
在信息社会里,思想政治课教师加强自我培养是提高自身媒介素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充斥着各式各样、良莠不齐的信息,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对网络他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者,而面对学生,他却是一名传播者。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海量的信息的分辨和识别能力较弱,这便要求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应该具有更高的媒介素养。教师不仅要对各种网络信息有识别、分析、获取的能力,还要求教师能够理性地对各类信息进行解读和批判,让信息能够为个人的生活发展所运用。
面对网络,教师作为受众,应该能够正确理解分析媒介信息,提出批判意见,提高自己对负面信息的免疫力;面对学生,教师作为传者,应该在自我消化信息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最优质的信息教授给学生。因此,教师应当自觉接受媒介素养教育,强化自身的传媒职业精神。
(3)强化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为了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强化至关重要。
2013年,国家教育部为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决定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信息化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师是推进信息技术应用的主力军,只有教师信息技术素质的提高,才能运用信息技术,开发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因此,为了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网络化,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强化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势在必行。
4.学生方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上网习惯
面对网络环境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的巨大影响,除了社会、学校、家长、教师要做出努力之外,学生自己也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上网习惯。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上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青春期,由于在认知水平、辨析能力等方面都不成熟,自制能力不强且极富好奇心的中学生面对多元化全球化的海量信息,往往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学生自己应该深刻意识到网络是把“双刃剑”,使用得当会给自己带来知识上的增长和思维视野上的拓展,使用不当,则会让自己陷于网络的深渊。家长、教师的监督只是外在的约束,学生只有自己认知到网络的利弊,合理安排上网的学习内容,严格控制网上的学习时间,才能通过网络促进自身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应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上网习惯,同学间互相监督、互相学习、互相合作,才能真正发挥网络的作用。(作者单位:湖北大学)
参考文献:
[1] 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0.
[2] 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 张再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