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补充教学为平台的理工科大学生学业辅导体系探究

2015-05-30陈凌等

大学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大学生

陈凌等

[摘 要]为提高理工科大学生学业水平,营造高校良好的学术氛围,在借鉴国内外高校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及其团队针对高校理工科传统困难课程开设补充教学(Supplemental Instruction)课程。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以补充教学为平台的理工科大学生学业辅导体系,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技巧和综合能力有着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补充教学 大学生 学业辅导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4-0097-03

一、研究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已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已达685万名。[1]我国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学生数量的迅速增长也使得高校在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在高等教育快速实现大众化,资源有限性短期内难以彻底改善的情况下,大学生教育工作的关注点越来越需要回归大学教育的核心,面向教育本身,聚焦学生的学习,通过搭建大学生学业辅导体系来提升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国家的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二)“补充教学”的来源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分校的狄安娜·马丁为了解决该校六年制医学专业的高退学率问题,提出了补充教学(Supplemental Instruction,下文简称SI)模式,SI模式成功地提升了学生的整体成绩,降低了退学率,随后这种模式得到了推广。[2]补充教学是指一种学生之间的学术援助项目,通过协作学习策略来提升学生在学业上的表现。补充教学主要针对那些传统的较为晦涩难学的科目,在课外的时间定期让学生组织学习会来讨论、消化课程内容。[3]阿伦达认为,补充教学的作用在于识别高难度的课程,挽救高风险的学生。补充教学可以根据之前的教学历史来判断哪些课程属于低通过率课程,从而识别出学生们也许会在哪里栽跟头,从而对此进行未雨绸缪的补充教学。[4]乔迪等人提出了“是什么在支持着学生考试成绩达标”这一问题。通过对75个学生的实证调查,他们证明了参与补充教学的学生不仅在学业的自我绩效和最终成绩上要优秀一些,并且在短期效用和长期影响上都显现出了来自补充教学的作用。[5]

二、补充教学平台的构建及实效分析

为了整合学习资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学习更有成效”这一问题,帮助学生尽快确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学习观念,明确学习目标,挖掘学习资源,创新学习方式,调适学习心理,从而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业,并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基本理念

补充教学平台秉承“分享”和“互助”的理念。平台下设补充教学小组,并设组长(SI Leader)。补充教学组长是已经在该门课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高年级学生,他们负责以授课的形式在固定课程之外为其他学生再进行补充式的辅导,担任补充教学组长将获得一定的课程报酬。[6]各个补充教学小组通过共享学习资源、分享学习技巧、传授学习经验、交流专业认同、分享成功经验、挖掘课程价值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有效地管理时间等,从而提升学生整体的课业水平。

(二)补充教学课程的设计

由于通过率低,“高等数学”一直被认为是高难度或“高风险”的课程之一。很多理工科学生受到此类“高风险”课程的学习阻力而不想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也不知道该怎么学习。因此,补充教学平台针对这些普遍被认为是“很难学”的科目,如“高等数学”“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开设补充教学课程。每门补充教学课程由一个补充教学小组负责,课程在每个教学周开设2-3次,每次约60分钟。课程的内容主要是讲解专业课程重点、难点,分享和讨论有效的学习方法。课程的形式以学生自愿为前提报名参加,采取小班授课(50人以内)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补充教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低年级本科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学会合理地管理时间,提高学习兴趣和专业认同,增强学习主动性。此外,通过补充教学平台,可以遴选出高年级学生中数理基础好、专业水平高的学生担任补充教学组长,为更好地培养学术创新人才提供支持。在补充教学课程中,教学组长是课程的核心,因此如何落实选拔制度与强化管理是补充教学计划顺利施行的重要保障之一。为此,在补充教学平台中还必须设置包括选拔、培训、考核和奖励在内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三)补充教学平台的实效分析

笔者所在学院通过不断地实践,使补充教学平台进入常态化。为了检验补充教学平台对学生学业的帮助作用,进一步构建和完善理工科大学生的学业辅导体系,笔者对补充教学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了数据收集和调研。通过分析和研究发现,补充教学课程对学生学业水平和全方位能力的提升均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1.补充教学课程的开设情况

在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共开设“高等数学”(简称“高数”)、“线性代数”(简称“线代”)两门课程的补充教学(SI)课程42次。从表1中发现“参与人数”和“参与人次”有较大差异,由此可以看出有相当多的学生多次参加了补充教学课程。这足以说明SI课程对学生们有一定的吸引力。据此我们可以预见,SI课程的长期开展有着内在的动力。

2.补充教学课程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作用分析

补充教学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降低不及格率。我们对2013年秋季学期和2014年春季学期开设的“高等数学”(简称“高数”)和“线性代数”(简称“线代”)两门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了数据对比。数据的样本绝大部分取自于该门课程期中考试处于平均分上下的学生。

从表2数据可知:参与SI课程的学生两门课程的平均分、中位数及高分段比例均比未参加SI课程的学生的高。其中,在参与“线代”SI课程的学生中,竟有接近85%的学生在该门课程的期末考试中取得85分(满分100分)以上的好成绩。从此数据中,我们明显看到,通过参与SI课程,学生们的学业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

从表3和图1中,我们发现,在参加SI课程次数较多(8次及以上)的学生中,高分段比例较高,且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参与SI课程的次数总体上成正比关系,这在“高等数学”这一门课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据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参与过SI课程的学生中,参与次数越多,成绩提升得越大。

以上几个图表从不同侧面反映了SI课程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参与过SI课程的学生成绩均得到了较大提升,且参与次数越多,对学生学业的帮助就越大。由此可见,作为一种较新的辅助教学模式,SI课程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3.补充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技巧的培养作用

在开展补充教学课程期间,笔者先后5次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参与课程的学生展开课堂满意度调查。表4是其中一次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

问卷的设计主要从补充教学组长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法着手,针对授课效果而制订。从统计的结果来看,绝大部分被调查者对补充教学组长的授课态度和授课技巧高度认可,且普遍感到补充教学课程对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技巧方面有较好的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对补充教学课程的满意度,笔者对参与课程的学生进行了深入的访谈。结果发现,学生们普遍认为补充教学课程使他们对专业学习有了更浓厚的兴趣。补充教学课程采取小班教学的模式,互动性强,且授课的补充教学组长都是亲和度较高的学长,他们与低年级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和乐趣,让低年级学生对专业有了更高的认同感。(参见表4的统计数据)“平时在专业课堂上一知半解的知识,通过组长浅显易懂的分析,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很多!”——一名受访的低年级学生这样说。补充教学课程不仅提供了课后复习的机会,还注重学习经验和学习技巧的传授,这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莫大的帮助。

补充教学课程对补充教学组长(SI Leader)学生领导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也起到了促进作用。补充教学组长在课堂上既需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启发学生,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又需要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既需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需学会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把握课程进度。

三、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方面补充教学平台对理工科大学生学习难度较大的传统课程提供了很大帮助,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业成绩,增强了学生们的学习信心;另一方面,从学院和学校的层面来看,构建补充教学平台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完善了大学生学业辅导体系,而且营造了高校人心向学的良好学术氛围。由此可见,在理工科专业大学生的基础课程学习中推广补充教学平台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未来,笔者将会继续开展基于补充教学平台的理工科大学生学业辅导体系研究,不断完善和创新,以期为我国高校理工科专业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 注 释 ]

[1] 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指定平台:http://gaokao.chsi.com.cn / gkxx / zc / moe / 201206 / 20120606 / 318074093.html.

[2] Edwin R.Etter&Sandra L.Burmeister&Randal J.Elder.

[3] David R. Arendale. Understanding th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Model.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NO.60.Jossey-base publishers,1994.

[4] David R. Arendale. Understanding th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Model.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NO.60.Jossey-base publishers,1994.

[5] Price,Jodi; Lumpkin,Amber G.; Seemann, Eric A.; Bell, Diana CalhounJournal of College Reading and Learning,v42 n2 p8-26 Spr 2012.

[6] 参见http://www.cmu.edu / student-affairs / theword / acad_resources / development.html.

[责任编辑:覃侣冰]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