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希腊的幸福观念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启发
2015-05-30赵山花
赵山花
[摘 要]考察古希腊文学作品中有关幸福的各类观点以及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对于幸福的理解,从而得出古希腊人所理解的幸福并不以财富为标准,而是将幸福作为一种人生追求,幸福与否要在生命终结时才可以判断。同时,古希腊人将个人的幸福与集体的幸福紧密联系起来。可以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角度出发,从古希腊人的幸福观念中汲取有益的思想精髓,鼓励大学生将个人的幸福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关键词]古希腊 幸福 大学生 人生观 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4-0011-03
在古希腊历史上,从神话传说到《荷马史诗》的文字,再到思想家、哲学家们的冥思都强调人生的幸福,这促使古希腊人认识到幸福的生活才有意义。同时,古希腊人也意识到只有追求集体的利益,才能保证个体的利益;在追求个体幸福的同时,不能忘记集体的利益,其视城邦利益为个体利益,甚至高于个人利益。笔者将按照古希腊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古希腊人的幸福观,从中借鉴对大学教育管理工作的有益思想。
一、抒情诗人和梭伦的幸福观念
荷马时代是希腊社会由野蛮到文明的过渡阶段。在这一时期,希腊的氏族制度逐步解体,产生了贵族和平民的分化,希腊城邦已经从迈锡尼文明的废墟中开始萌芽,在巴赛勒斯王之外,还存在着长老和人民大会。土地制度也由公有制向私有制过渡,通常土地为私人占有和使用,父辈去世后由儿子继承,部分集体公有土地作为奖赏赐给有功的个人。个人对家庭和家族的关注并不排除人们会对社会共同体的服务做出高度评价。英雄们意识到,家庭的幸福有赖于共同体的幸福。[1]在荷马时代,古希腊人已经认识到个人的幸福与家庭、集体的幸福是密不可分的。
古风时代是古希腊奴隶制城邦逐步形成的时期。这时,希腊进入阶级社会,各类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古风时代的抒情诗人用诗歌表达他们对城邦和家庭的关注,用诗歌抒发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幸福的理解。诗人品达(前518 / 522年-约前438年)是古希腊著名诗人,他所写的颂诗是公元前5世纪希腊合唱抒情诗的高峰。[2]40岁时,他离开了出生地忒拜,到各地游历,曾先后到过马其顿、雅典、西西里等地。他“不经劳苦而得到的快乐是不存在的”,“财富加品德才是人的真正光彩”等格言引人深思。
一位无名的诗人提到了他眼中幸福的四要素:健康、天生性情温和、一份不是来之不义的财产、一批能够一起欢度时光的朋友。[3]对大学生来说,拥有健康的身体是最为重要的。良好的性格是一个人结交朋友、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同时能够自力更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并有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样的人生是幸福的。
在古希腊历史上,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记载了一段关于幸福的对话,对话发生在古希腊立法家梭伦和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之间。公元前594年,梭伦在雅典颁布了解除债务奴隶等一系列法令后,雅典人发誓会在十年内严格遵守梭伦制订的法律,除非梭伦本人改变或取消法律。梭伦为了避免自己被迫取消法律,借口外出游历。当他游历到吕底亚时,国王克洛伊索斯接见了梭伦,并带领梭伦去参观他的豪华宫殿和奇珍异宝,随后询问梭伦在他过往遇到的人中,怎样的人才是最幸福的。
克洛伊索斯自认为自己得到了想要的一切,所以认为自己应该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然而梭伦却说:“拥有最多优点的人,把它们保持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天,然后安乐地死去,在我看来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给他们的名字前加上幸福的头衔。无论什么事,我们都必须关注它的最后结果,因为神常常给人一种一个幸福的幻影,随后就把他推向毁灭的深渊。”[4]梭伦回答是坦诚的。在梭伦眼中,雅典的泰勒斯是最幸福的,因为泰勒斯拥有富裕的城邦和优秀的孩子,能亲眼目睹孙辈长大成人。其次,他一生不仅享尽了人间安乐,享受了天伦之乐,同时能英勇的战死在疆场,雅典人为他在战死之地举行隆重的葬礼,并赋予他崇高的荣誉。第二位幸福的人是阿尔戈斯人克列欧比斯和比顿,原因在于他们拥有财富和强壮的体魄,曾在运动会上获过奖,且不惜牺牲自己而长途跋涉驾驶牛车,及时将母亲送到神殿参加祭祀活动。阿尔戈斯人认为他们非常优秀并为他们在德尔斐神庙树立雕像,以供后人敬仰。
梭伦认为,人这漫长的一生使自己体验到或喜欢或不喜欢的许多事情。人间的万事无法预料,也只有一个人幸福地结束你的一生的时候,才能够给你回答是否幸福的问题。纵使是腰缠万贯的富豪,除非是他很幸福地把他的全部巨额财富一直享受到临终的时候,否则不能简单地说他比仅能维持正常生活的普通人更幸福。拥有巨额财富而不幸的人只在很少的方面优于幸福的人;但幸福的人却在许多方面都超过了拥有巨额财富而不幸的人。那些无病无灾而且善终的人,他死之前是否是幸福的呢?与其说他们是幸福的人,不如应当说他们是幸运的人。不管在什么事情上面,我们都必须好好地注意一下它的结尾。因为所谓的幸福有的时候只是一个幸福的影子。梭伦将人生在世的不确定性和最终幸福的评判相结合,与我们现代社会所认为的盖棺论定有异曲同工之妙。
梭伦忽视眼下的巨大幸福而在每件事上等着最终的结果,这种想法在克洛伊索斯看来是及其荒谬的。过了不久,事实验证了梭伦的说法。噩运降临到国王身上,克洛伊索斯先失去了儿子,后又成为了居鲁士的俘虏。当克洛伊索斯被居鲁士准备活活烧死时,他想起梭伦的话,即活着的人没有一个是幸福的。[5]他三次念诵了梭伦的名字,这引起了居鲁士的好奇,克洛伊索斯把梭伦的话讲给了居鲁士,居鲁士听后,幡然悔悟,觉得自己正活活烧死的人是一个过去和他现在一样觉得幸福的人,居鲁士立刻派人停止行刑。克洛伊索斯在经历了这场巨大的不幸后重新理解了幸福的含义。
梭伦在《许多坏人有钱》中提到许多坏人有钱,许多好人却穷困,然而绝不能拿品德去和财富相比,因为品德可以永久拥有,而财富却不会。[6]
根据以上梭伦对幸福的理解,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首先,作为一名古希腊人,其在私人领域能够享受到家庭的温暖,父慈子孝,共享天伦;在公共领域能够为城邦利益服务甚至为保卫城邦而献出生命,这些都是幸福无比的事情。其次,幸福不能拿财富来衡量。财富作为身外之物,不能使人免于疾病和死亡,仅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幸福提供物质保障,但拥有财富并不等同与拥有幸福。另外,梭伦所提出的“天下的人没有幸福的”需要辩证看待。幸福与否有时是人的一种体会和感受,它是分阶段和程度的,不能因一个人的一生是否幸福只有在生命结束时才可以下结论,而放弃快乐度过每一天,悲观的等待最后的结论。
二、哲学家和思想家眼中的幸福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其钟爱的教育。苏格拉底通过演说和讨论,引导和教育年轻人,宣传自己关于幸福生活的观念,从而影响政治。在他眼中,生活得最好的人是那些努力研究如何能生活得好的人,而最幸福的人是那些越过越好的人。[7]在苏格拉底看来,幸福是属于那些主动追求幸福、让自己人生完美的人。
古希腊另一位哲学家柏拉图说,刻在德尔菲神庙上的铭文是:认识你自己和凡事勿过度。认识你自己的含义是你知道自己是什么,是怎样一个人,而且是生活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并终有一死的人。希腊文“sophrosuné”一词常被译为节制、克己,它与德尔菲神谕的内涵:认识你自己和凡事勿过头是相吻合的。正如亚里士多德对“sophrosuné”本身的解释:限制放纵、符合平衡和和谐的内在美德。[8]在笔者看来,清楚地认识自身的优缺点,掌握好做人做事的尺度,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合乎德行的现实活动”,幸福是以德行为目的的行为,表现为考虑城邦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高于自己,是进行中的生活方式,不是静止的状况。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许多公民以生活享受为满足,但享受生活是低层次的幸福,参与城邦的政治活动和具体思辨的、静观的生活才是更高层次上的幸福。
伊壁鸠鲁生于公元前341年,他关注人生的苦难和幸福,他不提倡自由讨论和自由思想,主张背诵,牢牢记住老师的基本教义。伊壁鸠鲁喜欢写概要,而且在概要的前言中点明需要背诵的部分,这些概要性的书信和格言体现了伊壁鸠鲁的主要哲学思想。伊壁鸠鲁的《致梅瑙凯信》中提出,哲学可以使老年人通过美好的经历而立即变得年轻,青年人可以不再对未来充满恐惧而变得成熟。伊壁鸠鲁的《临终书信》中写到:“今天是我幸福的一天,也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结石症和胃病一直折磨着我,它们的痛苦大得无以复加,但是我用回忆与你一起讨论问题使让感到的心灵快乐来抗衡一切”。[9]伊壁鸠鲁的《梵蒂冈馆藏格言集》中写到:“我们不能认为年轻人是幸福的,只能认为一生幸运的老年人是幸福的。身居高位的年轻人常常会受到命运的打击,被从正常的人生轨道推出去;但是老年人已经到了最后的年龄,手中已经确确实实的把握了他过去只是期盼的成就,享受着幸福温馨的回忆。”[10]
三、戏剧家眼中的幸福
古希腊戏剧家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了他们所认为的幸福以及幸福的判定标准。
在埃斯库罗斯的《阿伽门农》中,老年合唱队唱到:“幸福只是一副影子画,不幸用一块湿海绵就能将画擦去。”[11]作者借阿伽门农之口,说出何为有福之人:“神的最好的礼物是心无邪念地自由生活,一个人躯体冰凉时无憾,才是有福”。[12]《波斯人》是埃斯库罗斯为庆祝希腊人在萨拉米斯战役中大败波斯人而作的。在剧中,波斯人禀报他们的女王说,希腊人都是自由人,他们参加战争是为了保卫他们珍视的东西。波斯女王问到:“他们有主人吗?”波斯人答道:“没有。”[13]正是希腊人所珍爱的自由引领希腊人逐步成为一个精神高昂、身体强壮的民族,而且是不易屈服的。在埃斯库罗斯眼中,活着的时候,能过自由生活,拥有健康的身体、足够的财物参与城邦事务管理;思想上能自由思考人生的意义;死时没有遗憾的事情,这就是幸福的一生。
在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中的结尾部分,由15位底比斯长老组成的合唱队吟唱到:“在一个人还未度过生命的最终时刻,还没有得到生命的最终解脱之前,不能说一个人是幸福的。”[14]在索福克勒斯的悲剧《特剌喀斯少女》剧目中,赫拉克勒斯的妻子得阿涅拉就引用了古希腊的一句谚语:“人只要是活着就不能断定他的命运是好还是坏。”这些感叹是对俄狄浦斯无常命运的概括,也是对一个人能否获得幸福的判定。
四、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有益启发
首先,健康的身体是幸福的第一要素。在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均认为从事苦役会损伤身体,甚至会玷污灵魂。同时,古希腊人非常重视竞技活动,在竞技场、广场经常可以见到从事体育锻炼的公民,而且古希腊的节庆活动比较多,在节庆期间,体育竞赛也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在儿童的早期教育中,除了学习修辞、算数外,骑射等活动也是重要的课程。在古希腊人眼里,健康的体魄、协调的体格,以及希腊人所表现出来的美丽和优雅,是幸福的必备条件。在现代大学教育体系中,体育课的时间微乎其微,一些大学生没有受到良好的引导,宁愿在宿舍上网玩游戏,也不愿意锻炼身体,增强体魄。
其次,幸福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义务和奉献。古希腊人将为城邦利益而战斗,为城邦而捐躯视为人生的幸福,将享受和安逸视为耻辱。那么,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适应历史的潮流,将个人的人生追求融入这个时代的背景,在实现个人目标的同时,能对于他人、对整个社会有所贡献,这本身就一种更高层次的幸福。
再次,从伦理学上讲,古希腊人而言的幸福是与善、道德相联系的。追求和培养良好的道德,是善良的人的一种追求。幸福本身就善的表现,最低级的善是因他物之故而选择的,比如能为我们带来富足生活的,我们称之为财富;中间的善是因他们自身之故而选择的,比如快乐、智慧、尊严和荣誉;最高的善,也就是至善,就是幸福本身,也就是那些终因自身之故而从不因他物而至的欲求的东西。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在人生之路上,培养真诚而高贵的心灵是必要的,这是理解幸福本身的前提。幸福来自于幸福本身,那是种自我满足,是值得追求的,它不应当受到财富等身外之物的束缚,属于人类精神追求的较高境界。
古希腊人能够深切地感受到生活的无常和死亡的临近,在政治家、思想家、抒情诗人和哲学家看来,人们的种种努力往往是短暂、甚至是无用的,快乐和美好的事务会转瞬即逝,如幻影一般。但是,古希腊人从未有失去过对生活的品味,生活永远是美好的,令人欢喜的,他们为活在其中而欢歌。我们国家正处于一个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中,如果年轻人只沉溺于自我幸福的小圈子里,不将个人的幸福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联,很难真正体会到幸福的滋味;或者错误地将已获得的一点点优势或者说幸运当成幸福,这点点所谓的幸运也不会长久;或者将不择手段拥有巨额财富当成幸福,也不会让生活其中的人感到幸福。当代大学生若能审慎和虔敬的思考古希腊人有关“幸福”的命题,可能会解决部分与现实相关的问题。古希腊人的幸福观为当代大学生认识自己、他人和整个社会打开了一扇窗户,让大学生的心灵如玻璃窗户般洁净,折射出人类精神世界最为宝贵的财富。
[ 参 考 文 献 ]
[1] Homeric Society,in Ian Morris and Barry Powell,eds. A New Companion to Homer,pp.629-633.
[2][13]依迪丝·汉密尔顿著,葛海滨译.希腊精神[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56,15.
[3][6] 水建馥译.古希腊抒情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23,82.
[4] Herodotus,the Persian Wars,Ⅰ.30-46,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Ⅰ,1996,pp.33-53.
[5] Herodotus,the Persian Wars,Ⅰ,86-87,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Ⅰ,1996,pp.110-113.
[7] 色诺芬著,吴永泉译.回忆苏格拉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86.
[8] 依迪丝·汉密尔顿.希腊的回声[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8.
[9][10] 卢克来修著,包利民、刘玉鹏等译.自然与快乐——伊壁鸠鲁的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7,45.
[11][12] 埃斯库罗斯著,张炽恒译.埃斯库罗斯悲剧全集[M].沈阳: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305,284.
[14]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387.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