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鉴史问廉》:以史为镜 切中社会痛点

2015-05-30唐潇霖

综艺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纪录片历史文化

唐潇霖

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促进了纪录片的社会化普及,《舌尖II》促进了产业链条完善及海外市场的推进,那么《鉴史问廉》的意义在于它的大胆突破,敢将视角聚焦关乎国运民生的敏感话题,这或将改变今后纪录片的取材思路。

“我认为这是自纪录频道诞生以来最接地气的一部纪录片,也是当下社会最迫切需要的题材。虽然片中的历史故事很遥远,但离现实却最近。8集的篇幅,从历史长河中挖掘出众多的崇高榜样,为当下正在进行的反腐败提供了历史参照。”1月24日,在梅地亚中心举行的《鉴史问廉》研讨会上,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长刘效礼如此评价。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认为,纪录片有三重功效:记录影像、传播知识、提供思考。近几年,纪录片的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但直击当下现实问题、有力量的作品却很少。在娱乐有些过度的时代,文化就像软绵绵的大白兔奶糖,更需要加一点思想的“盐”,纪录片天然具备这种品质,《鉴史问廉》就是一部这样的作品。

研讨会当天,中央纪委、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相关领导,以及历史、传媒界知名专家学者出席,就《鉴史问廉》的文化与艺术效果,以及对当前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党政的意义进行了交流座谈。

以史为鉴 直指当下

2013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研究我国反腐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建设。

《鉴史问廉》恰是一部这样的作品,它由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中共河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这部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视野,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从历史的兴衰之道,探寻廉政文化的力量,为盛世鸣警钟,为时代举镜鉴。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鉴史问廉》以时间为轴线,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朝代演进中,王朝的兴衰更替,政权的潮起潮落,蕴含着一部腐败与廉洁的斗争史。中央党校教授王杰认为,这部纪录片揭示出一个千古不变的历史铁律:无论何种政权,只要官员们清廉、节俭,能够恪尽职守,这个国家就会兴盛并长治久安。一旦国家官员生活奢靡,贪腐,纵欲享乐,这个政权必将走向衰败和灭亡。

在先秦典籍《周礼》中,古人提出了“六廉”的概念,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意思是说一个官员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格,六个方面均以“廉”为冠。千百年来,百姓对清明政治和清官廉吏的呼唤,贯穿了一部中华文明史。

《鉴史问廉》全片对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典型人物进行了充分展示,从政权的兴衰、清官、律令、制度、评论6个角度,通过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历史事件和做法,将中国廉政文化进行了开创性梳理。全片分为《兴衰之思》《清官之念》《清浊之辨》《道德之择》《文化之力》《律令之矩》《制度之重》《千秋之评》8集。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对该片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它有“政治的热度、文化的温度、历史的厚度”,内涵深厚、立意高远、气势恢宏、制作精良。

该片自2015年1月9日登录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黄金时段后好评如潮,在当前强势反腐的社会背景下,格外具有现实意义。

历时两年 诚意之作

这部纪录片的缘起,创意并非来自导演或制片人,而是一位工作在反腐一线的纪委书记。2010年,刚刚调任河南纪委书记的尹晋华,在多次基层调研中发现,河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很适合宣传廉政文化。“我们每年办案都需要大量经费,为什么不拿出一些钱来做官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呢,警示他们,当官莫伸手,伸手必被抓,贪腐最终只会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在尹晋华的策划下,河南电视台承担了这一任务,开始组建团队筹备策划。2012年,《鉴史问廉》在北京举行了第一次研讨会,请到多位史学家征询意见。2013年7月,河南省纪委向中央纪委报送了关于拍摄《鉴史问廉》的报告及纪录片文字脚本,8月获得通过。此片后被列入河南的精品文化重点项目,并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立项审批。

由于是摸著石头过河,所以该片多次邀请专家论证,并由央视纪录片频道节目管理部主任石世仑担任监制,全程指导拍摄。该片从浩瀚史料中归纳展示了50多个故事,涉及百余著名人物,跨越十几个朝代。主创团队历时一年半,走过了18个省、60余座城市,捕捉到400多个场景,拍摄素材两万多分钟,成片后97%的影像内是容为原创。

2014年10月,《鉴史问廉》在北京、河南、郑州举行了三次审片会,中央纪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小平、中央电视台副台长胡恩以及专家学者们,对片中的场景逐格审查,逐集点评,确保政治方向正确,历史人物事件典型,并进一步凝炼了主题思想,完善了画面和包装。

该片播出后创下较高收视率,人民网、新闻网,新浪等40余家新闻媒体进行了转载报道。在1月9日播出当天,央视网又对主创团队进行了采访,采访当天的点击量数百万。

《鉴史问廉》之所以广受关注,因为它以史为鉴弘扬了正气。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持续“打虎拍蝇”的整风肃纪已成为工作新常态,这也让廉政文化有了传播和孕育的土壤。

猜你喜欢

纪录片历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谁远谁近?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