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精选
2015-05-30
中国将取消暂住证制度
继2014年底《居住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取消暂住证制度”又被明确写入深化公安行政管理改革方案,标志着我们离居住证时代更近了一步。
“暂住证”与“居住证”,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在居住证的语境下,过去对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另类眼神和戒备心理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起共享城市发展,共同诗意栖居的梦想和追求。
公安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为居住证制度指明了方向。一方面,与居住年限挂钩是相对公平的次优选择,在一座城市居住年限越长,对城市的贡献越大,就应当享受更优厚的公共福利。同时,“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的界定,给渴望市民待遇的外来务工人员吃了颗定心丸。基本公用服务,涵盖了保障基本民生需求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住房保障、文化体育等领域,这意味着居住证不再只是看起来很美,而是实打实的民生大礼包。
(《齐鲁周刊》)
起网名不能再“任性”
《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正式施行,微博、微信、QQ、论坛等账号将被划上9条“底线”。
国家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负责人徐丰透露,现在中国账号乱象日益突出,有的假冒名人包括外国元首,如“普京”“奥巴马”,还有网民自名为“中纪委巡视组”,“花样百出,愈演愈烈”。
根据规定,网民在互联网信息服务中注册使用的所有账号名称需遵守9条规矩,包括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规定;不得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不得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不得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内容等。如有违反,账号将被限期改正、暂停使用直至注销。
国家网信办副主任彭波表示,此次整治行动的一个目标是“看到别人上网的名称,是不恶心的,不乱的,是舒服的”,使网络空间更加清朗。
(《三联生活周刊》)
20亿交通事故救助金为何花不出去
因为车祸受伤的刘来香老人在医院已住3年3个月又15天,拖欠了医院20多万元的治疗费用,亲人为此玩起了失踪,医院则不堪重负。与此同时,据有关人士披露,刘来香老人所在的省市,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累计收入已超过20亿,去年真正用出去的只有几单,十来万元而已。
那边亟需用钱,这边钱却花不出去,实在是怪事一桩。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其资金来源是交强险的2%,交通违章罚没资金的3%再加上社会捐助,其设立的初衷,是为让车祸伤者得到及时救治,对于因为种种原因难获赔偿的受害方来讲,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堪称雪中送炭的“救命钱”。
然而现实中,屡屡出现交通事故救助金“沉睡”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救助金申请程序的繁琐。“根据基金实际运行调查情况来看,医院在帮助病人申请救助基金时,普遍感到很困难,实际申请成功者不足10%。得到批准的案例大都在数月后才兑现,有的甚至需要10个月的时间才能申请成功。”
而造成手续繁琐的深层次原因则在于,对于该基金的管理职责不明,有的地方,受害者写好了事故救助金申请书,却找不到接收部门。有的地方在审批过程中,各种行政部门总要以各种名义“插上一脚”,一些地方甚至规定,每笔救助金的申请审核需要经过分管副市长签批才能发出。如此一来,救助金的申请审核成了另类“行政审批”。就算极少数人幸运地申请到救助金,往往金额也不大,对于伤病的治疗可谓杯水车薪。
交通事故救助金躺在银行账户上吃利息,付出的代价,是民众的健康损失和高居不下的医疗坏账,所以,不能让这种情况再持续下去,国家有关部门亟须完善救助金管理制度。包括,明确基金管理责任方,改变基金的多头管理;简化基金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间,建立危重伤交通事故伤者的事先垫付机制;加大基金救助力度,例如可明确受害人医疗费或丧葬费最低救助金额或比例,真正让救助金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交通事故救助金是交强险的重要补充,如何积极发挥救助金的作用,切实减少民众负担,把能花出去的救命钱,尽可能花出去,考验着政府部门的智慧。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