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深刻”不是梦
2015-05-30李葵
李葵
高考作文想要夺得头筹,必须在发展等级上做文章,评分细则里发展等级的四个关键词“丰富、深刻、有文采、有创新”,实以“深刻”为要。所谓“深刻”,是指文章的见解深刻,议论性文章是说理透彻,论点深刻;记叙性文章是形象生动,思想深刻。而多年高考阅卷的经验让我感到,大量作文或人云亦云,或思想幼稚,或老生常谈。下面以近几年以湖北高考作文为例,就“深刻”谈一谈看法。
1. 于俯瞰社会中见“深刻”。即站在社会的高度,将材料与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具有现实性、紧迫性、普遍性的问题联系起来,增强文章的厚重感,体现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如2014年《莫让人言遮我心》片段:“如今,互联网上充斥的各种负面言论让我们时时感到某种精神的焦虑,我们的社会真的已经沦到道德沦丧、人心不古的地步了吗?彭宇案、药家鑫案的阴影之下,我们已经被人言左右,不敢表现出自己的善良,更毋论坚守本心……正如春晚小品《扶不扶》中所说的那样,人要是倒了,还能扶起来;人心要是倒了,就扶不起来了。”考生选择了社会焦点问题,鲜明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表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显现出思想的深刻性。
2. 于指斥反思中见“深邃”。即针对社会中的不合理现象,探究其成因,直指其弊端。2012年《交流的无奈》末段写道:“手写书信所附带的传统的文化价值元素,稍不注意就有被泡沫般的网络所湮灭的危机。是的,科技解决了符号传递的问题,但是还没有真正解决交流沟通的问题。因为‘如果意义不在词语里,而是在脑子里或是在对客体的参照里,那么,什么东西也不能保证,意义可以跨越两个脑子而成功迁移。假如我们缺少了等待与珍视,我们注定是不能‘心连心的人,我们发出的电子信号最终消散在茫茫太空,我们从未知中来,又往未知中去。”整篇文章是对科技快速发展带来的快餐文化的反思,而片段在对逝去的书信时代的缅怀中,实则渗透着对人间真情的渴盼,有着对更合理的交流方式的呼唤,可谓思虑深邃。
3. 于感悟人生中见“深沉”。即悟透“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生活,反照内心,用心感受,用心体味,写出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2009年《站在文学的门口》片段:“青山隐隐,绿水迢迢,我站在文学的门口,窥见那门内流转的,是墨笔生香,勾勒出清风明月的韵致;梧桐细雨,西窗红烛,我站在文学的门口,窥见那门内流淌的,是令人心旌摇动的浓愁与长情。站在文学的门口,我已能听到门里的笙箫、叹息、牧笛……站在文学的门口,我心中摇曳着的思索,已化作一江春水,流入门内的世界。站在文学的门口,我用一份敬畏的心情去聆听那些高贵灵魂的歌吟,去驻足观看那隐藏在文字之后的精神之花,去收获一份灿若朝阳的理想与对于崇高的向往。”该考生由读文而读人,读得真切,读得透彻,有着自己对于文学和文人风骨的独特而深沉的感悟。
4. 于文化精髓中见“深广”。即以谈古论今的方式,以广博的学识、理性的分析展现见解的深度,同时,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往往能使文章高屋建瓴,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如2013年《方圆之道》的片段:“圆方之意还寓含以高科技立业,汲取世界技术精华扎根于中国土壤,东西互融,步步进取。古人亦以天圆地方为天地代称,外圆内方的半两钱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圆,有柔和圆满之美,是中国道家通变、趋时的学问;方,有工整方正之美,是中国儒家人格修养的理想境界。圆方结合,取长补短,体现了刚与柔的完美境界;圆方互容,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这样的文段,展示出作者开阔的眼界,对于文化的关注和研究使得文段卓尔不群,在众多的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
怎样让阅卷老师感觉到文章的“深刻”呢?
1. 中心深挖掘。作文要提炼出一个明确的中心,不要故作高深,无病呻吟,也不要为求新而故意反弹琵琶,却不注重提炼,以致得出的看法违背规律或公理,要学会以小见大。“见大”有两条路:一走客观的、向外的路,重哲理感悟;二走主观的、内向的路,重人性的开掘。如2008年《举手投足之间》的开头:“困难时的雪中送炭曾让我热泪盈眶,失意时的安慰鼓励曾让我温暖如春,然而,就如同这世间最美的风景蕴于一花一叶的芬芳之中一样,举手投足之间,情之千回百转,最让我动容;举手投足之间,若你满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向往,对人事的感恩,那细微的关怀与用心就必然会在其间流露并且流转,生生不息。”文章注重细节,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哲理,行文散发着诗意。如果总觉得自己的生活单调,那么也可从经典的阅读中,从教材的学习中,淘漉挖掘。要注意的是,你所思考出来的东西要符合逻辑和社会公理,而不要故意“走偏门”,钻牛角尖,以致看法乖谬。
2. 思维应清晰。考场作文或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或揭示原因,或预感事物发展趋向及结果。在具体分析材料的操作中,要学会以小见大、比较鉴别、由表及里、探究因果、假设分析等体现“深刻”的分析方法。如2014年《执著,攀上人生高峰》的片段:“司马迁在困厄之中依然向上挺进,世界文豪托尔斯泰在功成名就之时,也没有停止向上攀登的步伐,没有陶醉在自己的辉煌之中,而是不断解剖自己,思考社会,笔耕不辍,晚年依然写出了《复活》这样的不朽作品。是执著的力量推动着托翁让自己的文学创作达到了另一个高峰。”这是在上一段的基础上,类比举例,再次论证观点,接下来笔锋一转:“反观当今社会,一些所谓的名家学者,在取得一点点成就之后,就飘飘然,沾沾自喜,被眼前的美景所迷惑,停滞不前,陶然忘我,不愿意再向上攀登,难有更大的作为,最终只能落入平庸者的行列,泯然众人矣。”该考生将所谓的名人学者与托尔斯泰、司马迁对比,褒贬立显,观点颇为鲜明。
3. 结构需明朗。考场作文要有意识地搭建一个好的结构,这一点对议论文尤其适用。在说理论证的阶段,宜采用层进式的思路分解中心论点,以使说理有深度。如2010年《点燃幻想之灯》采用了传统的总分总模式,开篇一组设问引出中心论点“幻想是灯”,接着用两个分论点“幻想,照亮了生活”“幻想,照亮了生命”逐层深入论证观点,最后卒章显志:“点亮一盏幻想的灯,让生活的空白处常见丰盈,于生命的坍缩处,流淌出希望的光辉。”整篇文章结构逐层深入,清晰而严密。
4. 用语求新颖。考场作文要锤炼语言,尝试一些“点睛之笔”,在叙述中渗透感悟,议论中点亮哲思,抒情中渗透理性,炼句中升华主题。比较容易操作的具体方法有排比与铺陈、形象说事理、引用显警策、大胆创格言、对比或类比等。总之,是让自己的语言深刻起来,“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如2011年《旧书》的首段:“卷了毛边,折了纸张,这是一部旧书的品相;泛黄的纸张,氤氲的樟脑香气,这是一部旧书的气韵;依旧清晰的文字,依然鲜活的思想,依然动人的情感,这是一部旧书的灵魂。”这一段语言优美,作者兼用排比和比喻,由品相而气韵而灵魂,写出了新意。“有一位诗人说,雪花是天堂送往人间的信,于穿梭中沟通了尘世与天堂。我想说,旧书是昨天写给今天的信,于捧读中消除了时光界限。”在引用的基础上,作者又大胆翻新,却极为恰当,非常精辟。
说到底,文章的“深刻”是思维深刻的外化,想要让文章“深刻”起来,离不开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和思考,离不开自身分析能力的提升,离不开阅读和积累。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认真揣摩,大胆尝试,精心锤炼,如此,文章“深刻”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