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字体设计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5-05-30王万泉郑玉梅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字体设计行笔书法

王万泉 郑玉梅

摘要:字体设计课程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基础课程之一,其作用不容忽视,本文旨在通过对书法的运笔、线条等要素进行剖析,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阐述,目的是对现有的教学方法加以继承与发扬,以便在新的教学实践中有更大的提高。以此期望学生们可以热爱本民族的文化,让书法艺术能在现代字体设计中的开发更加专业化。

关键词:字体设计 教学 书法 行笔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B

汉字字体设计的“书法”情结是中华文化精神,像血液一样流淌在身体之内,更是民族文化在全球化文化互动中的一种艺术文化形态。书法一般意义是指是用毛笔进行汉字书写的一种艺术形式。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它反映了国人利用笔画的组合、布局来表情达意的主体意识,是物质表现与精神本质的统一。对于中国人而言,“书法”更是一种符号化的象征。

所谓字体设计是将文字按照视觉设计中的规律加以整体、精心的安排来传播某种视觉信息。在现代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字体设计课程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基础课程之一,学生掌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将来专业课程的学习,所以其作用不容忽视。

笔者在数年的字体设计课程教学中发现:针对字体设计中“书法”艺术的运用缺少更深层次的探索。笔者认为,书法艺术所蕴含的审美特征,是字体设计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在传达“中国的”“中式的”“传统的”等这样的信息时,书法字体设计的魅力是不可替代的。

一、从书法课到字体设计课的偏失

字体设计课程安排一般都是在大二的第一学期,作为设计基础课程,课时量为4周,在曾经的字体设计课程中,主要培养和训练学生们设计和编排的能力,并将这种能力运用到今后的专业设计当中,要求学会有意识的进行字体变形、字距和行距等设计,给阅读者以美感。针对“汉字”的设计,部分教师仅要求学生掌握以宋体、黑体美术字的基本结构和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装饰性字体设计。教学效果给人感觉是:西文的整体掌握比汉字的设计能力要强很多,以招贴为例,许多学生尽量避免使用汉字做主题语,问其原因,答案多为:英文字体操作起来比汉字容易。究其原因还是学生们过分依赖电脑排版的字体带来的方便,没有从设计的根本来看待自己的作品,同时也反映出同学们的动手创新能力的薄弱。

随着中国设计的发展,汉字设计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在教学上也随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重视书法课程,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在字体设计课程的前2周加上一门书法课程。其次,加大汉字设计的课程比重,相对减少西文的设计课程量。经过3年的教学改革,笔者发现,“书法”并没有融入到字体设计中,学生的感受是:书法课程是练字课程,不明白为何要进行练字,还有的就是对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望而却步。对此,笔者认为,从书法课到字体设计课程的偏失主要原因是——观念的不明确。

首先,临摹字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经途径,然而这也是一项时间长远的工程,没有一年半载,很难取得成效。作为汉字的字体设计课程,临摹字帖不应该占据整个课堂的时间,而是转为课后练习,个人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安排时间。

其次,不拘泥于临摹的准确度,重在培养兴趣。在字体设计课程引入书法艺术,本身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书法创作,而是为汉字的设计,从审美意识、结构章法上吸取营养;其课程目的也不是让学生的字可以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而是要学生采取“拿来主义”对汉字设计进行自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开拓字体创意设计思路。

二、解构“书法”

从书法字体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来看,建立具有实验精神的学习意识,能够有效消除学生对书法的认识偏差,打破学生对书法“高不可攀”而产生放弃学习的错误想法。美国哲学家杜威在 《艺术即经验》 中提到:“艺术家的基本特性决定了他们生来就是实验者。”因此从实验教学中寻找资源对书法字体设计课程教学展开改革的探索,激起学生们在认知过程中产生怀疑、好奇及探索的欲望,才能使学习过程更具主动性。所以,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不防“断章取义”地将书法进行“解构”一下。

首先,从局部到整体的尝试。例如:从隶书的行笔上提炼一到两个的视觉要素,并要求学生对这些元素延伸出新功能。隶书的行笔大体原则是“横平竖直,蚕头燕尾”,以燕尾作为一种设计符号进行字体的再设计。又如,斑驳、朦胧的金石文字,以毛笔的“撇、捺”笔画有意追求一种刀刻斧琢的美感。从现在的视觉传达设计的审美来看,仍不失时尚之感。用平薄、菱角分明侧锋进行“丿”画,然后归纳成一种统一的视觉要素进行编排,鼓励学生将这种运笔所得的元素应用起来,尝试着设计风格统一的字体,应用于POP,应用于自己的名字改写等等,对后面的字体设计课程的顺利进行起到一个过渡的作用。

其次,重新定位“笔法”,让“练字”也疯狂起来。书法是高深的,学习书法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和耐心才能有所收获。然而在我国现代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后,学生生源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学生是高考应试的速成品,专业造型基础十分薄弱,在面对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如果还按照从前的精英式教育,按部就班的从临帖、背帖到创作的过程,会让很多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我们知道,设计课程不像一些文理课,不是通过灌输系列的概念就能掌握的。随着时间的变化、科技的进步,原本可行的经验可能变得过时、“老土”。所以在很多时候,现代设计教育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勤于动手,如何深入浅出地将一些枯燥的理论变得有趣、易掌握,容易与计算机设计软件相融合等等。

笔法的含义在百度中是这样解释的:“所谓笔法,写字作画用笔的方法,即中国画特有的用线方法。中国书画主要都以线条表现,所用工具都是尖锋毛笔,要使书画的线条点画富有变化,必先讲究执笔,在运笔时掌握轻重、快慢、偏正、曲直等方法,称为‘笔法。”现代人已经很难体会“笔法”的乐趣了,甚至忘却了书写。这真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书法中最基本的用笔是中锋,中锋行笔的线条丰实、圆浑及沉着的感觉,而偏锋、侧锋则显得平薄,菱角分明。行笔过程中,并不是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我们时而可将笔杆竖起,时而可将笔杆卧倒,以达到不同的笔锋效果。笔锋的不同,所营造的笔画、线条就不同,自然字型、字态就会呈现千变万化的效果。例如草书的书写,“孙过庭强调用笔要‘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乍显乍晦,若行若藏。书写速度上掌握‘留不常迟,遣不恒疾。”书法家就是通过运笔的轻重、快慢,偏正、曲直等方法,使汉字的形态生动活泼,具有血肉之妙。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去体会这种用笔的快感和乐趣的同时从书法的行笔上提炼一到两个的视觉要素,并要求学生对这些元素延伸出新功能。

在教学环节中,作为教师应该凭借自身对书法的理解进行分类讲解,帮助学生针对自己对书法的喜好来选择自己研究方向。两周的书法课程,不可能从根本上让学生对书法有很深层次的认识,只有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方向和有趣的学习途径,以实际案例解释抽象理论,从而使抽象变具象,让“练字”也有趣起来。只有“书法”的面孔不再是严肃紧绷的,同学们才可以轻松应对“国粹”,敢于动手提笔创作。要知道,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是开发创新思维的催化剂。“勤于动手”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设计与创新的理解,这使得书法字体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更具意义与价值。

三、结尾

对书法进行以上的实践努力可能有“一叶障目”之危险,但是笔者认为:在人类创新思维面前永远没有既定的法则和永恒的秩序,“敢想、敢做”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智慧。“实验艺术是实验和探索现有标准之外的观念和形式,并利用艺术的实验进行人的各种问题的实验。”我们的设计教育改革之路才刚刚开始,尽管对设计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对设计的表现还比较稚嫩,但是我们相信,怀着对设计的无限热情和不畏艰辛的执着,我们会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美)杜威,高建平译.艺术即经验[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2] 沈文中.从《书谱》看孙过庭的书学思想[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3第第11期.

[3] 朱青生.现代艺术的几个相关概念[J].中国美术馆,2005.5.

猜你喜欢

字体设计行笔书法
书法
硬笔书法运笔技巧(下)
书法欣赏
书法
书法欣赏
王羲之《兰亭序》与赵佶《千字文》笔法之比较
字体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探析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字体设计研究
高校字体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浅谈字体设计在商业运用中的创新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