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推理思维在初中化学解题中的运用
2015-05-30伏伟
伏伟
[摘要]在初中化学的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初中学生的思维正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教师要结合学生思维的特点,从定性推理和定量推理两个方向在解题训练中着力培养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以切实提升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推理思维定性推理定量推理解题
[中图分类号]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10100
化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解题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这要求教师结合化学的学科特点,利用化学知识的根本规律,培养学生的推理思维。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运行方式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因此教师应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培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推理思维能力。现着重讨论如何从定量推理和定性推理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一、定性推理思维在解题中的应用
定性推理是指对判断某种物体是否具有某一属性的分析,多用于解决“是否”类型问题。化学中的定性推理多为对某一实验现象的推理分析,全面认识事物,从而得到问题的答案。定性推理思维的过程为观察分析实验的各个环节,从多角度获得事物的初步认识,再归纳概括杂乱无章的初步认识,得出对事物较为完整的结论。最后用结论验证问题,得到最终结论。
例如,某一混合气体可能由CO2、CO、H2、N2组成,对气体进行以下实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点燃所得气体,火焰呈现淡蓝色。又将石蕊试液加入燃烧后所得液体中,溶液未变成红色。问题:混合气体中一定有哪种气体?可能有哪种气体?一定没有哪种气体?本题通过定性推理就可进行解答。具体推理过程为分析实验所显现的结果,得出混合气体的初步认识,再通过综合概括得出最终结论。
第一,根据气体与石灰水反应导致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初步判断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2或SO2;第二,根据气体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初步判断气体可能含有H2或CO;根据石蕊与燃烧所得液体未发生颜色变红现象,分析混合气体内不含酸性物质。
而从题干所给出的四种气体进行分析,根据第一个推理可得出混合气体必然由CO2组成;剩余三种气体中N2不可燃烧,因而混合气体可能包含CO、H2。但是CO的燃烧产物CO2与石蕊混合后会出现变红现象,而H2燃烧产物为H2O,与石蕊不会发生变红反应。因此,混合溶液必定含有H2,而一定没有CO。通过以上实验流程均不能检测出是否含有N2,因此混合气体中可能有的气体为N2。因此,题目答案为:混合气体一定包括CO2和H2,一定不包括CO,可能包括N2。
二、定量推理思维在解题中的应用
定量推理是指通过对具体数量的运算,再结合定性推理加工运算结果,最终得出问题的答案。该思维模式为分析比较已知量的信息,得出各个量的信息作用及相互关系,再结合一定的概括推理,得出各个量的信息与命题的关系,最后通过详细计算得出最终的结论。
例如,使用CO还原CuO,将4gCuO放入密封玻璃管内,先使用N2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玻璃管内的CuO加热一段时间后通入标准状态下浓度为1.25g/L的CO气体1.14L,使CuO与CO完全反应。待玻璃管温度降至室温后,玻璃管及其内部固体的总质量为51.2g,求反应后尾气的成分(玻璃管质量为48g)。
通过计算可得到反应前固体质量为52g,反应后固体质量为51.2g,反应前后玻璃管的质量不变,而CuO反应后变为Cu,再集合CO与CuO反应的特点可知少了的0.8g为参加反应的氧元素质量。通过这一关键点切入问题解答。根据CuO与CO反应可得知尾气必定含有CO2,但是,题干中有CO参与反应,并且题干未表明CO是否完全参与反应,因此本题的焦点在于尾气是否含有CO。因此,可通过定量推理思维,计算本实验中与CuO实际发生反应的CO的质量即可推断尾气是否含有CO。
从以上推理可知质量减少的部分为0.8g氧气,并且均参与反应。因此,根据氧气参与反应的重量可计算出CuO参与反应的重量。通过质量守恒定律可算得CuO参与反应的质量为4g,说明实验中所有CuO都参与反应,由此可得出实际参与反应的CO的质量为1.4g。而题干中输入1.14L密度为1.25g/L的气体中所含CO的总质量为1.425g,表明并非所有CO都参与反应,有0.025gCO未参与反应而成为尾气。因此,尾气含有CO2和CO两种气体。
其实,各种推理思维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如定量推理和定性推理,定量推理进行详细计算前需要结合定性推理,在进行详细的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正确使用定量推理。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需要,融会贯通,相互穿插不同的推理思维,加深学生的认识。
(责任编辑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