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2015-05-30辛晓东
辛晓东
[摘要]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当前高中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置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10025
高中数学作业是指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检查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外完成的作业.尽管高中数学作业是由学生课外独立完成的学习形式,但它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数学作业,不仅能获得数学知识、技能,掌握科学的数学方法,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反思改进.
一、布置作业中的主要问题
1.重数量,不重质量.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高中数学教师设计作业时总是认为学生练的题型越全、做的题越多,学生的数学能力就越强,因此大肆进行“题海战术”,而对作业的质量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据笔者了解,由于有些高中生基础薄弱,做作业的效率低下,为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需要“加班加点”到深夜,非常影响学习效率及身心健康.
2.作业的趣味性不足.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生要想学会,首先要学会理解、推理.可是有些教师设计的数学作业毫无趣味可言,他们认为学生反复抄写就能够巩固数学知识.在这种理念下,他们有时让学生抄写公式、定理、典型题目,甚至一道题会让学生抄几遍.这样的作业枯燥乏味,慢慢的,学生就对数学失去了学习兴趣.
3.作业没有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多数情况下,教师设计的作业只是面向全体学生,而没有考虑到班级内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使得优秀生面对这些作业能轻而易举地完成,中等生面对这些作业可能要付出更多努力,学困生面对这些作业就有可能是“困难重重”.有时,有些学困生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不得不抄别人的作业.
二、高中数学作业有效设计策略
1.作业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的数学作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因此,高中教师应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业,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索知识,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尽管高中数学很多概念是抽象的,数学知识是枯燥的,但高中数学中也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快乐情趣.所以我们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趣味性作业,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实践证明,学生做趣味性作业的积极性要比做毫无趣味的作业的积极性明显要高.因为趣味性作业能够使学生在愉悦、欢快的氛围中学习,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数学学习趣.
2.作业要能体现出差异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实现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受先天因素、家庭条件、社会大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同一个班集体学生学习数学有差异在所难免.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应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设计作业,而应在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知水平不同,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数量及难易程度各不相同的作业,以使优等生能“吃好”,优势得以发挥;中等生能“吃饱”,潜能得以发挥;学困生能“消化的了”、跟得上,不产生压力大、焦虑等厌学情绪.尤其对于数学学困生来说,这种作业方式可以有效地转化学困生.总之,设计作业时要坚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的原则,即差异性原则,给优等生增加压力,给学困生增强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学习数学,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
3.作业设计要有目的性.高中数学作业要能体现出高中数学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做作业能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数学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简单而言,作业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能达到什么目的?作为教师,应心中有数.应做到精选作业,绝不能把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一些无意义的机械重复练习上.因为机械重复练习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学习,反而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甚至会造成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如对学生能够轻而易举就接受的数学知识或内容,教师可设计一些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作业;对难度较大的知识,教师设计作业时应考虑学生能否突破知识难点.
4.布置作业要适量.多数数学教师认,多做题是学好数学的最好方法.但是,过多的题目会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直至厌学.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数量不能过多,过多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厌烦心理,甚至会产生抵制情绪.若作业量合适,能使学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完成作业,既可以使学生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又可以可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为学生节省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或去回味、思考其他一些数学问题.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布置作业要贴切学生实际,做到有趣、适量、目的明确,从而真正发挥作业的功效,为教师的教学服务,更为学生的发展和数学能力的提高服务.
(责任编辑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