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农村小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几点做法
2015-05-30李海申
李海申
科学素养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的科学素养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软实力,从根本上制约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公民科学素养是指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具备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以及用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判断各种事物的能力。人的科学素养不是一天得来,需要从小培养,小学科学教师要在小学生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并细心培养科学素养,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科学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我做了许多尝试,也积累了许多经验,下面是我的几点有效的做法。
一、與家长密切配合,开展农业种植的科学实践活动
我校地处农村,多数学生家里都种农作物,但是学生对农作物了解不多,于是我就请家长中有经验的老农给学生讲解一些农业知识,再让学生在班内和校园中适合的地方搞一些小种植,每天管理。这样学生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并养成观察、实验、记录的良好习惯。做的成功的有种花生,种萝卜、种玉米,学生在收获成功的果实时开心的不得了。而且这其中有家长的参与,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增,也同时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次融合。
二、与动物养殖大户配合
我校附近有养殖动物的大户,我请他们的技术人员给学生讲解一些动物养殖知识,掌握一些养殖技能。然后在学生中开展小动物养殖活动,比较成功的是养鸡、养兔,我也要求学生认真做好每天的观察记录,有的时候家里条件好的学生还从家里拿来相机给动物照相。一次不成功我就鼓励他们重来,直到做好为止。通过这个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原来科学课不是死记硬背条文,还可以与社会职业联系。而且在养殖的过程中我还有了意外收获,学生在动物死时都很伤心,说明这个活动不仅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还培养了孩子的爱心。
三、与少先队大队部活动相结合开展科学实践活动
我校的少先队每月都有活动,在适合的时候我会把科学实践纳入少先队活动的计划之中,这样既减少占用学生课外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比如,少先队举行”环境保护,从我做起“,我就预设了许多问题印成表格发给学生,让他们在活动中和活动后填好。然后科学课上我把有价值的记录作展示。这种方法培养科学素养占用学生时间少收获也很好。
四、与其他课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新版教材,各学科都有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面,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利用自己所教学科的内容恰当的渗透一些科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比如数学课,不仅教学生会做题会考高分,还要适时地渗透给学生,爱数学的情感,用数学习惯,以及在数学海洋中勇攀高峰的和精神。再比如美术课,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科学幻想,画科幻画。我就多次和美术老师合作,让她辅导学生画科学幻想画,并多次获奖。
五、充分利用科学课这块阵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课是教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每次课前我要充分了解学生,根据班情、学情认真备好课;特别是各种实验活动,要进行科学设计,在我的积极参与和指导下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探究,通过观察,从而总结出科学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提高教师的科学业务技能和科学素养
为了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我参加了多次培训并参与了我校的课题研究。因为只有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具备了,才能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七、开展科技制作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1.学校成立科技兴趣小组,设有科技室,有计划地开展各种类型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科技制作能力。如为了给学生学习和利用太阳能的机会,增强环保意识,我校的科学老师制作了聚光式太阳灶,并成功地进行引点火,烧水。让学生认识太阳能的运用原理,提高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开展植物标本制作活动。为增强学生科学意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农村植物种类繁多的优势,组织全校同学参与植物标本的制作活动。学生通过制作活动,学会标本的制作方法,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八、利用网络,搜索科技新闻,关注科学与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了解科技发展新动态
为了让学生懂得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强调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并能以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来认识科技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我经常上网搜集有关科技的新闻,结合课本上内容给学生分析科技时事,为学生有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方法判断各种事物的能力奠定基础。
九、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增长学生知识,培养科技创新精神
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我每学期都进行校内科普知识比赛,科技创新比赛。赛后进行评比、表彰,展示。 而且只要上级部门有科技创新活动,我就组织学生参加,我们曾经参加镇、区和全国小学生科学小论文竞赛、科技创新大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参赛并获奖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总之,小学生科学素养不是一朝一夕而成,要通过教师悉心培养,让学生远离背科学题烦恼,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科学兴趣、创新精神和科学的情感和价值观,从而为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