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015-05-30张跃彬
张跃彬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认识活动的高级形式,是智力因素的核心。而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最高形式,是创造力的核心。尽管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的心智活动,但绝不是神秘莫测,高不可攀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的能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素质,除了极少数人,绝大多数人都具有创新的禀赋,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完全可能的。甚至可以这样说,儿童只要能提出自己头脑里以前没有的知识就是一种创造。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我们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应当从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的思维,即某一个问题有很多很多的答案。发散思维希望答案越多越好。
比如,教学7+6=?启发学生有如下几种思考途径:
(1)用“凑十法”的思考途径,在审题时,看出较大加数是“7”→想“7”和“3”能凑成10→把“6”分解为“3”和“3”→7+3=10→10+3=13。
(2)“推导法”的思考途径:把加数“7”和“6”都看做是“5”→5+5=10→再加7比5多的“2”以及6比5多的“1”,即10+2+1=13。
(3)用“假设”的思考途径:把7+6的较小加数“6”也看做是“7”→7+7=14→14-1=13。
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假设,把7+6的加数“7”也看做是“6”→6+6=12→12再加上少加的“1”,即12+1=13。
(4)用“拆7”的思考途徑。7+6想像成6的补数是“4”→把7分拆成4和3→6+4=10→10+3=13。
其实,在我们的教材中还有很多足以让学生做思维发散的内容。因此,每一位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从而扎扎实实地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的集中思维能力
集中思维又称收敛思维或辐辏型思维。它是指某一个问题仅有一个答案,为了获得这个答案,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将思维直指向这个答案,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以“乘加、乘减”为例,经过思维发散后,学生提出了六种不同的算式,且每个学生都说出所列算式的理由。这时提出如下问题:“在这些算式当中,哪种算法简便呢?请说出理由”。让学生比较、分析,从而总结出以下结论:
(1)3×3+2=11 因为有3个3相加,即用3×3,然后再加2。
(2)3×4-1=11 把一个加数“2”也看做“3”。这时有4个3相加,所以用3×4,再减去多加上的“1”。
三、培养小学生找规律的综合能力
找规律是小学生在观察、比较、概括的基础上,用简练的数学语言总结出的算法。找规律的能力实际上就是综合的能力。所谓综合,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事物的有关组成部分组合在一起,从而出现一个新的整体的思维方法。“综合就是创造”,现代技术发明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技术综合。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总指挥韦伯指出:“今天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不是通过综合而创造的。”因此,从小培养小学生找规律的综合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数学“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时,要求学生口述下面的每组算式的规律。
4+0=4 0+4=4 4-0=4 5+0=5 0+5=5 5-0=5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概括出:“一个数和0相加仍得这个数”,“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四、培养小学生产生创造意识和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意识,首先要说明什么是我们小学生的创造呢?我们要告诉学生,只要能提出自己头脑里没有的东西就是创造。
其次、要针对实际情况创设情境,提供小学生可创造的良机。例如“写出能凑成100的两个两位数,看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多。”教师这时可做如下启发:要使两个数的和是100,两个数的个位相加必须是“十”,十位相加必须是“九”,这样才能得出100。这样可以促使更多的孩子尽快踏入创造思维的坦途。
第三、要多鼓励。在鼓励时,把孩子的创造性思维途径向大家介绍。即鼓励思维好的学生,又介绍好的思维方法。久而久之,创造性思维就会成为他们心中的攀登目标。
第四、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时要渗透“数学思维的方法”。例如“8+8+8+6”写成“8×4-2”时,说出思考途径:把加数“6”假设也是“8”,这样可得8×4,再把多算上的“2”减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量设法把孩子的创造和数学思想相联系,借着这些具体的计算渗透数学思想,不断发展他们的数学思想。
五、教师自己要有创新精神
因为教师是落实教育目标的执行者和实践者,所以我们只有先使自己富于创造精神,在教育中不断有新设想、新追求、新探索,才能充分挖掘小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