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方式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5-05-30刘冲
刘冲
摘 要:自2012年以来,我国的中学普遍实行了新课标改革,为了使中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教师必须对传统的应试教育实施根本性的改革。中学地理教学也应该改变以往的灌输性的教学方式,大力推行探究式教学方式。探讨并研究了探究式教学方式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希望对地理教学提供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地理教学;陈述交流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探究教学”的含义:“探究教学”强调的就是“探究”二字,主张学生靠自觉性、自主性参与学习,对所学习的知识加以系统地研究,激发对知识、人生、自然和世界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自主好学精神和探究本领。
一、提出地理问题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是探究教学的另一个名称。顾名思义,这种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提问、疑问或者设问,对经验倍加关注,师生对自己生活中的不确定性问题进行探究。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老师应该会提问,提出的问题应该极具探讨性,让学生看了就有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地理知识的学习效率。
案例一:在一节地理课的开端,老师提出问题:“李白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学生们请从地理学的角度对这句诗的合理性加以分析和探究,为了使分析更具说服力,要阐述必要的理由。”针对这个问题,学生是这样思考的:流水之所以会汇入大海并且不会返回,这是因为水的循环性。
这个案例对问题的引出非常具有创新性,老师提问完毕,马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积极性一触即发,此外,学生还会全面思考关于水循环的相关知识,例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是什么意思?水为什么会聚到一起呢?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究脑海中的疑问。
二、提出假设和设想
提出假设和设想是探究教学的核心部分。当大部分学生对问题有了大体的了解之后,并且能够各抒己见,在这个时候,老师要对问题和学生的看法进行指导。
案例二:确定、评价空间位置的探究。
(1)教师为学生展示长江流域的地图,上面有地形、流域范围、自然资源、交通线分布情况等,让学生分析如果修建大坝应该建在何处?
(2)提出几种假设,只考虑地形因素建在河道最狭窄的位置,只考虑因素生态建在对生态影响最小的地方。
(3)教师提出三种假设后,由学生讨论分析,最后展示三峡大坝的具体位置,并分析修建在此地的原因。
三、收集地理信息
论证猜想是否可行的第一步就是对相关信息的收集。为了减少盲目性,发挥收集信息的价值与意义,第一应该提出论证设想随即进行相应计划的制订,收集信息的范围要准确无误。
案例三:给出视频材料,黄河断流逐年加剧。视频中呈现出1972年至1998年的27年间,黄河有21年下游出现断流,1997年距河口最近的利金水文站全年断流226天,断流河段曾上延至距河口约780千米的河南开封。
由黄河断流带来的不良影响,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水循环的重大意义。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黄河断流带来的不良影响。
四、陈述交流
探究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表达与交流,虽然处于最后的阶段,但是其对教学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在学生共同的交流与表达下,学生的学习思维进一步得到发散,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会在这个阶段得到全面的增强,最终会探究出一个科学、合理的结论。
例如,在一节是否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的教学课中,学生在最初开展讨论的时候,一开始得出的结论可能并不是那么合理与正确,甚至是比较片面的,在他们的答案中,可能只有能或不能。在查阅相关资料并进一步的讨论研究之后,可能就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所有的事物既有长处,又存在弊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为例,这样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决阿拉伯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是这也存在破坏全球生态环境的问题和缺陷,针对这种情况,最先做的应该是对环境的评估,只有环境评估成功通过,方可允许调水项目的开展,不要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应该考虑到长远的利益,万万不可为了实现眼下的利益而置长远利益于彻底的不顾,需具备一定的战略目光。
综上所述,探究教学集多种优点于一身,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學生掌握并理解地理知识会变得更加容易,地理素质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不仅是地理知识,学生的综合能力会大大地增强,符合时代对学生的要求与期待,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探究性和创新性人才。但是,虽然探究教学有着众多的优点和长处,但是它也不是万能的,为了实现其最大的功效,应该和其他的地理教学方式相结合。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自身特点、兴趣爱好、设备、师资力量等各方面情况灵活选择地理教学方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期达到老师教学、学生听课的最好效果。
参考文献:
[1]丁淑贞.中学地理教学如何渗透科学发展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2]刘美华.刍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企业家天地,2005(11).
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