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环境下的化学实验课教学
2015-05-30郭剑
郭剑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怎样在新课标环境下进行化学实验课教学,如何通过实验教学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及动手能力的训练,是当前化学教师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具体教学过程中分为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个类别。
一、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1.化学实验能力是高考重点、热点,而演示实验是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最重要的直观手段之一
在进行知识传授型演示实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演示实验时,学生并未掌握有关实验的理论知识,在没有理论的指导下,学生观察实验时往往会忽略掉最关键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实验的条件、环节和实验的主要结果,使学生能看懂实验,准确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和结果。这是演示实验的感性阶段。(2)在演示实验结束后,教师不要急于做出结论,应通过谈话启发学生自己去做结论,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并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这是演示实验的理性阶段。(3)要注意把实验中所得出的特殊(或个别)的结论推广到一般(或同类的其他对象)中去,使学生类推地掌握带有规律性的知识。这是对这种实验的归纳。(4)应要求学生用文字或图表把实验的结论记录下来,或结合指导学生读书,把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做上记号或摘录下来以巩固知识。
2.充分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景,渲染气氛,提供一个吸引学生的兴奋点
在演示实验的教学中,有些演示实验不能充分揭示实验的内部原理,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演示实验的同时制作幻灯片或简单的动画片,将微观现象与宏观现象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微观联想,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如固体的溶解、分子的扩散及气体的溢出等现象,可见度较小,有时除前排的学生外,后面的学生很难看到变化现象,如果将这类实验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采用放大、慢放、定格、重播等手段,增强可见度和动态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操作实验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
在学生上分组实验课时,为了使学生能正确而迅速地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避免在实验方法或使用实验仪器和试剂方面出现大错误,教师一般都要先进行部分实验的演示。例如,在完成一个实验探究课题时,教师应首先为学生能顺利地设计实验方案、正确地进行实验、准确地观察到实验现象、明确归纳出结论而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如在学习钠与水的反应时,首先给出下面的问题: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你看到什么现象?
1.要求教师做好实验的预试
与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的预试相比,对学生实验课的预试实验的要求应更高一些。除掌握实验成败的条件和关键外,还要估计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时可能发生的问题,拟出上课时向学生交代的注意事项,并做好课中巡视指导计划。指导计划应包括重点指导实验内容和操作技能,重点指导的学生以及巡视指导的路线等。
2.按实验内容的多少和难易程度以及实验室的设备情况将全班学生合理分组
尽量照顾,使人人都有动手的机会,防止造成某些学生只能做“观察员”或“记录员”的机会,还要拟订实验思考题,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实验教材和学习有关章节内容,为能自觉、有目的地、独立地进行实验打好基础。
3.指导学生严格遵守化学实验操作规程
在中学里,学生违反操作的情况是存在的。指导学生遵守操作规程是一项必须坚持不懈进行的重要工作,指导中既应重视使学生明确每一个正确操作所依据的原理,认识错误操作可能发生的危害,在纠正错误中向学生分析、说明原理。
4.通过答疑与质疑,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和积极思维
如在讲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引导学生观察黑色粉末逐渐变为亮红色,证明有铜生成,同时试管口有水珠,证明反应后有水生成,概括發生的现象以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等;要善于及时启发学生解决实验失败的问题。这样,既保证了实验进度,又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实验课的效果。
5.做好实验总结
学生实验结束后,不论是课上实验还是课外活动,实验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小结,要求学生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并布置学生洗涤仪器和整理实验用品,做好整洁工作。而且,每次实验都应结合当时具体情况,对以上各方面有所侧重地进行小结,同时予以表扬或肯定,使学生取得经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
总之,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主动创新型学习转变的有效途径,是化学实验的真正目的。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