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反语”的一点疑问与思考
2015-05-30李炳侠
李炳侠
在讲解《记念刘和珍君》时,当讲到:“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时,出于职业本能给这几句话做了语法分析。句子的主干如下:
伟绩和武功被抹杀了。这个句子没有任何问题。但当翻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时里面的解释顿时让我产生了一些疑问,文中是这样解释的:“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是接着上文来的,指的是屠戮刘和珍她们,“妇婴”这里专指女子,再则她们毕竟年轻,在长者眼里还是娃娃。“八国联军”并非指1900年镇压义和团的八国联军,思路至此不会突然冒出1900年的八国联军。1926年,日本纠合各国军队恰好也是八国,所以鲁迅也称之为八国联军。段政府屠戮妇婴,背后就是八国联军,所以惩创学生也可以说是八国联军惩创学生。屠戮妇婴与惩创学生也不是两回事,而是互文,同指制造“三一八”惨案。是指中国军阀与八国联军相勾结,幕前幕后屠戮妇婴惩创学生。这里是善与恶的两极,在三个女子从容沉勇友爱的伟大精神反衬下,中外杀人者显得更加卑劣凶残。什么“伟绩”“武功”是他们自己的夸耀,鲁迅用这两个词,当然是反语。
将“伟绩”“武功”解释成自己的夸耀,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说成反语本人有些不同意见。
反语的定义是这样的:反語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
而在百度百科中的讽刺反语词条也援引了这个例子并作了如下解释:
本文中出现的“文明人”“伟绩”“武功”等都是反语,揭露了中外反动派的野蛮暴行,竟使历史上“中国军人屠戮妇婴”和“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事件都相形见绌。“文明人”其实相当于“野蛮人”,“伟大”相当于“卑鄙”,“伟绩”和“武功”相当于“血债”。这些反话猛烈地抨击了北洋政府的残暴行为,是讽刺反语。
“文明人”相当于“野蛮人”,“伟大”相当于“卑鄙”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说“伟绩”和“武功”相当于“血债”并不恰当。因为这样句子主干就变成了:血债被抹杀了。这明显于文意不符,因为下文写到: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因此,只看“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时,“伟绩”“武功”认定为反语似乎是合乎常理的。但这样做无疑割裂了句子的部分与整体的联系,是不合逻辑的。
这句话的意思应为:“文明人”所自标榜的文明与成就的面具,被他们自己惨无人道的暴行摘掉了。这是对他们丑恶灵魂的直接揭露与抨击。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