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情而动,循情而为

2015-05-30楼丹

新课程学习·上 2015年4期
关键词:习作情感生活

楼丹

习作是因情而生,有感而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才能让师生轻松愉悦地进行交流、传递信息,才能真实地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只有“依情而动,循情而发”,才能让习作练笔绽放光彩。

一、留心生活,沉淀情感

习作情感来自于生活体验,生活实践是情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在社会环境中不断成长,社会日新月异,生活丰富多彩,可以说有很好的写作源头。但由于学生受到知识经验以及年龄特点的限制,他们观察、思维的自觉性、独立性、批判性还不够成熟,不能够细致地观察和敏锐地感受生活,面对身边的生活往往熟视无睹,犹如过眼云烟,没有留下情感的烙印。因此,让学生随意生活、自由积累,并不能顺利地习作。要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发,需要教师对他们的生活加以引导,引导他们多观察、多思考,引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各年级习作教学要求,依托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把握契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积累丰富的情感,从而为习作积累材料。

1.参加各种活动,体验真情实感。小到日常的班级卫生打扫、课间操、升旗仪式,大到学校组织的田径运动会、消防演习、“六一”游园等各种活动,教师都应指导他们用心参与,使他们获得饱含真情实感的习作素材。如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我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升旗仪式是怎样进行的?同学们是怎样做的?神情如何?看着鲜艳的红旗,听着雄壮的国歌,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积极体验后,写下了《国旗在我们心中升起》等佳作。

2.巧过多彩节日,孕育真情实感。节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端午、儿童节、中秋节、圣诞节等,学生亲身经历,所见、所闻、所想、所做皆真实感受,是学生可积累的习作素材。将节日文化与习作整合起来,开展习作实践,有效地拓宽了习作题材,挖掘了习作主题,让学生在习作教学与节日文化的有效连接中快乐地写作。

3.把握教育契机,激发真情实感。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相机诱导的基础是把握契机。契机是可以随时随地生成的。把握了契机,就能触动学生的心灵,震动学生的内心。情感波澜一旦扬起,学生就会有说话的欲望,文章就诞生了。

二、关注课堂,调度情感

课堂中学生通过角色体验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情感涌动,随文练笔正是时机。他们这时的感受不同寻常,直接为练笔提供了“下锅之米”,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提供了机会。这种阅读与习作相得益彰的随堂练笔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那么,如何进行情感调度呢?

1.善用共鸣,趁热打铁。语文是一门人文内涵丰富的学科,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因此,我们可以以此为平台,顺势调动学生情感,鼓励学生个性表达。《假如》一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朗读这首诗,学生产生了许多共鸣。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说说你会为谁画什么?有的学生说:“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为台湾的小朋友画许多洁白的雪花,让他们在家中也能欣賞美丽的雪景。”有的说:“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为汶川的小朋友画许许多多温暖的房子,画香甜的食物,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顿时,学生产生了许多新的“假如”,都想来说一说,我顺势让他们写下来,把想说的冲动转变成了写诗的冲动。写完后,学生很自豪地以小诗人的身份分享给了大家。

2.巧用兴趣,笔随心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练笔可不可以从兴趣开始呢?答案是肯定的。在教学《新型玻璃》一文时,学生对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应用非常感兴趣。我因势利导,让他们查阅资料搜集别的新型玻璃,更欢迎他们自己发明新型玻璃,还特意组织召开了“新型玻璃展销会”,同学们个个热情高涨。

3.妙用争论,水到渠成。学生是思想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当学生就某一问题有分歧时,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让他们展开争论,畅说所想,以此来辨别是非曲直,增长个人主见。

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一文时,学生就“在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晚上钓到的大鲈鱼放与不放”这个问题产生了分歧,争论得异常激烈,争论过程中不仅结合了时代特征,更是联想到了此事两种做法对以后的影响,我便抓住时机,让他们把自己的思路整理成章,一篇小小的练笔自然水到渠成。

4.活用疑惑,乘胜追击。疑惑引发思考,思考带动思维。这是很好的调动情感的时机。《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写道:“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3000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学生产生了疑惑:“为什么仅仅只有3000多人,英法联军就敢在我国国土上撒野?”我顺势引导学生谈看法,布置学生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当时的中国,了解中国所蒙受的耻辱。学生了解了更多后愤慨之情熊熊燃起,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这便是诉诸笔端的好时机,一份份饱含热血的演讲稿产生了。

三、适时练笔,稳定情感

“习惯成自然。”心理学家认为:习惯是一种稳固的动力定型,是长时期逐渐形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行为习惯。所以,我广开练笔的渠道,增加练笔的机会,在教学实践中适时挖掘练笔的因素,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把“习作”变成“习惯”。

1.仿写。在上《听听,秋的声音》一文时,我引导:听听,秋这辽阔的音乐厅奏起了如此美妙的音乐,令人遐想,令人陶醉。在这大自然的音乐厅中,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呢?

学生1:听听,秋的声音,松鼠搬运松果,“嗨嗨”,是储备粮食的声音。

学生2:听听,秋的声音,秋雨落在水中,“滴滴”,是秋雨弹琴的声音。

……

2.扩写。好的作品都留着空白,利用好空白能变概括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从而更深地洞察人物的内心世界,是设计练笔的好契机。如:《普罗米修斯》一课,我引导学生走进人类没有火的生活惨景,走进人类拥有火的画面。

3.改写。让学生依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对文本的某些句、段进行合理和创造性地改写,往往能够获得意外的效果。例如《鲸》一文,可以以“鲸的自述”为切入点改写课文。

4.续写。《风娃娃》《小木偶的故事》等作品生动有趣,想象力丰富,学生很感兴趣,有效利用加以续写,拓展了练笔时空,利于学生个性展示。

另外,写心得体会以及应用文的训练等,把习作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更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学生适时练笔,充分展示个性,能使习作成为习惯,成为快乐的事,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四、评改肯定,持续情感

心理学工作者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即成就需要。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对激发学生的习作情感具有催化作用。学生在接受知识或评语时,是有情感参与的。习作评改应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见了习作评语后都有成功感。因此,习作评改要循序渐进、热情鼓励,要注意区别对待和个性培养。要善于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特别对后进生,哪怕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都应给予热情鼓励和适当表扬。当学生的习作成就需要得到满足,就一定会更深层地喜欢习作,更乐于动笔。

总之,注重实践体验,激发学生真情实感,依情而动,循情而为,才能让学生乐于表达,才能让习作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汤锦秀.浅谈小学原生态习作素材的开发与利用[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4(11).

[2]高冬霞.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3(5).

猜你喜欢

习作情感生活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