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下在动笔前
2015-05-30张静敏
张静敏
站在讲台上,看着新接手的一年级学生,我的眼前不由得浮现出儿子稚嫩的身影,因为我的儿子也刚刚告别这个年龄。想到儿子告诉我因为不会词语拼读,老师生气时他是如何的慌乱与紧张,那难过的语气让我现在想起也不由得眼底酸涩。
我又该给这些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我不由得问自己。六七岁正是孩子们活泼好动的年龄,一味地让他们死记硬背,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迷茫中,课改告诉我: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功夫下在动笔前,给学生一个有童年感的教育。明白了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如鱼得水。
一、家校结合,奠定乐学基础
生活中,我要求自己必须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力求在教育方法上与家长保持一致,让其协助自己完成语文活动。比如:考虑到学生年龄小,手指力度不够,无法像成人那样流畅地书写。所以我每天基本上是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的,但我会让孩子回家用拼音和爸爸妈妈玩游戏。看谁能更快地用拼音拼出家里家电、家具的名称;计时比赛,用拼音拼读家里成员的名字,用时最短的就是最后的赢家,这样的作业,不仅不会给孩子造成负担,反而给孩子的生活增添了很多的樂趣,也激发了孩子使用拼音的兴趣,达到了“乐学”的目的,奠定了乐学基础。
二、游戏活动,激发乐学欲望
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卡片,让他们在游戏活动中,产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例如:学习单韵母ɑ、o、e时,我让孩子带一些毛线或者布条,自己在桌子上摆一摆,看看谁能最快地摆出单韵母的形状;所有的拼音学完后,我又让学生在自制的卡片上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给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涂色,给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涂色,给字母和音节涂色等,使抽象的拼音符号变成一个个美丽的彩色记号,让学生在填色过程中既受到美的熏陶,又记住了这些抽象符号在形状上的细微区别。这种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教学设计要比直接把知识灌输给他们更深刻得多。
三、课后练习,力创乐学空间
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拼音练习,使学生的拼音能力得到提高。如:在学完所有的字母时,我让学生拼出自己的名字并写下来。如果不会写就去翻查字母表。每个学生都十分认真地去完成了这个作业,做对的学生都不禁喜形于色,觉得很有成就感。很多时候我都会在早自习之前赶到教室,在教室的黑板上用拼音写下一些话。如:孩子们,早上好。老师很喜欢你们。希望大家今天过得快乐等。学生习惯了一进教室就拼读黑板上的音节。慢慢的学生对一些常用的字母音节就熟悉起来,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总之,实践告诉我:在拼音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孩子们爱上语文,主动学习,就一定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功夫下在动笔前,这样才能给学生一个有童年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