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
2015-05-30杨鹏盛
杨鹏盛
一、“勾联整合,重选专题”模式及教学策略
“勾联”,即勾通串联;“整合”,即整理合并。在“勾联整合”过程中,注重“選”和“组”。所谓“选”,即选择与课文相关联的资源,在满足不同基础、兴趣的学生对选修课涉猎的广度与深度要求的前提下,注重对教材进行重新处理,或增或删,或详或略,或调整次序,以优化教学构成。所谓“组”,就是对选择的内容从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进行必要的重组,使学习内容得以优化,使学习进程更具吸引力,学习时间安排更为科学,从而让学生在选修课程学习中进一步感受语文魅力,更积极地投入学习,有效提高语文素养。其主要教学策略有:
(一)整合专题:确定鉴赏知识的重点,教师跳出一般的教学视野,站在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积极进行课程参与,确定教学专题。
(二)整合资源:指导学生对相关学习要点进行因人而异的调整或改编,创造性地重组、灵活使用教材,多层次、全方位地建构学生的知识。
(三)整合教学:依据教学目标对教材的某一专题进行拓展、补充,以重新组元。或就同类文本或反差较大的文本的共性进行比较阅读赏析,或选择相关篇目另行组成单元或专题进行阅读赏析。
(四)能力迁移: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勾连重组,使学生在相同或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中开阔视野,熏陶情感,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二、“分类集约,比较鉴赏”模式及策略
运用“分类集约整合”法,即运用分类梳理、整合流转、合并转换等方法,在某一单位“板块”中集合最大化的信息,并对零散的信息系统梳理,最终形成一个线索明、密度大、配置好的整体,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换言之,即对教材进行二次改造,将大量的知识点进行分类,确定一个个相互有机联系的“集成块”。从教学目的要求看,着眼于一组文章;从教学设计环节看,将几篇课文视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教与学、讲与练、读与写、听与说的具体内容和方法。这样通过对个体、部分的领悟,发现共性,统筹整体,触类旁通,体现出教学的连续性、阶段性。其主要教学策略有:
(一)分类组块:将单元内外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或多篇文章串联起来,或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或直接构建新的课程,把原先散落、孤立的知识内容整合成具有相同主题的“集成块”,使学生从多角度获取更为丰富的信息,感悟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
(二)典型引路:教师以某篇文章为切入口,进行典型引路,精讲巧讲,讲清重点、难点和疑点,讲清知识的联系性,讲明基础性知识和结构性知识,内容丰赡的辅陈多讲,内容浅显的点拨少讲,意在打通学生学习关节,引领学生由此及彼、融会贯通。
(三)比较探究:对照阅读,分类比较。对“集成块”中的知识、课文及补充材料,进行知识点的纵横和异同比较,在反复的比较、讨论和争辩中,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提高认知能力。
(四)能力迁移:或予以精练,或予以总结,或予以迁移,指导学生用“集成块”学过的知识去阅读相似、相关、相反、相类文本,然后进行综合概括,弄清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形成正确概念并运用这一概念进行拓展。
三、“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模式及教学策略
新课标强调“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这种“拓展”,是指教师对相关教学内容予以广博与丰厚,这种“提高”,是指教师对相关教学内容予以系统与深化,这就决定了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选择与必修课教学不同的教法:既要“教教材”,又要“用教材教”,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考虑学生原有基础、发展取向和学习需要等方面的差异,对选修课教材做适当的筛选、补充、整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作为讲读内容,注重方法传授,举一反三,以点带面,最终形成系列,体现专题特色。其主要教学策略有:
(一)一点聚焦:根据相关文体、相关内容、相似手法等确定学习要点,选择某一要点予以聚焦而重点突破。
(二)连点成线:在确定主题后进行相关链接,以相似、相关、相反、相类为链接点,把不同文本串联起来。
(三)连线组面:化个为类,连点成片,构建起打上独特印记的选修学习内容,同时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构筑整体:全面地审视多种文本,运用比较法进行分析辨别,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把握文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四、“组合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及教学策略
新课程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当有助于这种方式的形成”。“合作探究式”学习把学生放在与教师平等的地位上,将知识传授与智能培养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广大学生在自觉参与、自主探究、自行创新的过程中,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培养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促成自身能力和思维的发展。其主要教学策略有:
(一)分组合作:学生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和自己的兴趣爱好,大致确定选题方向。这种选题不一定要有严格的标准。
(二)多重对话:就某一主题,教师面上引领,学生大胆探索,组内学生取长补短,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学生之间各抒己见,质疑问题,探究创新,营造自主表达、共同学习的活动氛围。
(三)交流探究:小组成员注重交流,对探究中不断产生的疑问要善于在小组内或小组外提出并交流,并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探究,从而解决问题。
(四)总结评价: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简明扼要地阐明基本观点及相关论据,谈谈探索的基本思路、途径、遇到的困难与解决的方法等。教师适时总结,指出其成功和不足之处,矫正偏差。
必修课是选修课的前提与基础,选修课是必修课的延伸与拓展、补充与提高。当然我们绝不能因为选修课是一个新生事物,就抛弃原有的成功的教学方法而去创造一套新的教学方法来与之相配合。但我们可以发挥主动性,让选修课教学变得更加灵活,更能体现选修课本身的特点,而不是让它成为又一门“必修课”。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策略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3]GHB6630)阶段性成果”。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