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策略构想
2015-05-30刘斯琳
刘斯琳
摘 要:小学作文教学是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对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要求较高,而有的教师的教学表现为急于求成,教师安排学生的作文训练内容单一无趣,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作文教学是一种情感活动体验,学生要有写作的意愿才能文思如泉涌一气呵成,所以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学生想写,愿意写。
关键词:作文教学;兴趣培养;加强训练
小学作文教学是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从一、二年级开始的看图说话与写话就开始了。学生上三年级时就开始由片段写作进入整篇写作,从此作文教学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同时这也是一个异常艰难的阶段,学生经常只写几句话就写不下去了,觉得没有什么可写,词汇穷尽,还有的学生对作文写作毫无兴趣,觉得压力很大,还有的学生不会用标点,一篇作文中自始至终没有几个标点。断句有困难,语语不通达;生字识字量少,很多字不会写;不善于观察,没有积累写作素材,这些都是导致学生作文能力低下的
原因。
一、小学作文现阶段教学现状分析
小学作文教学起步较高,老师的教学表现为急于求成。学生的生活阅历很少,理解能力较低,观察事物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都较低,这些没有被老师所重视。老师在心里对学生的要求高、标准高,导致学生无所适从,久而久之,对作文就产生了畏惧心理,失去了作文的兴趣和热情。过早让学生围绕主题写整篇文章,学生一时无法把握整篇文章,所以写出来的作文不成体统。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训练随意性强。教材中对作文训练都有具体的安排,一个单元一般安排一篇作文习作的训练。但是有的教师在训练中根据自己的意愿,本着灵活应用教材的原则,随意安排作文训练,训练无章法、无序,没有给学生的作文训练提供一个有效的体系,更不用说指导的有效性了。
作文训练单一枯燥也是一个方面,教师安排学生的作文训练内容单一无趣,无法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写作欲望,“我手写我心”的理念体现得不明显。在进行作文训练时,仅限于写人、写事的作文训练,学生一提起作文就是“我的爸爸、我的妈妈、我的老师、可爱的家乡、我的幸福家庭”等内容。學生写一次还可以,三年、四年、五年都要写这样的内容,学生会感到没有新意,缺乏兴趣。作文训练不强调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不提倡对学生的说文训练,
仿写、扩写、续写等训练几乎不涉猎。
二、提高作文训练效果的途径
作文教学是一种情感活动的体验,学生要有写作的意愿才能文思如泉涌。所以教师要重视作文指导及学生写作欲望的激发,使他们想写、愿意写。运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作文
兴趣。
1.写学生自己经历的事情
有感而发是写作文的基本要素。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件加以记叙,要比凭空想象具体很多。因为学生亲身经历后的事情,他们的印象更具体,感受更真切,因此写起来更顺手。所以教师在确定主题的时候,要充分体现灵活性,使作文题目不唯一,只是给学生确定写作范围,让学生自主确定题目,确定写作素材。比如在记事作文的训练中,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或者是自己亲眼见到的事情,这样写起来就会有内容可写,不至于空洞。学生的写作思路活跃,写作范围宽泛,有一个学生这样完成一篇作文:他确定的题目是《想起那件事我就骄傲》,在这篇作文中,作者写了小孩子都爱吃零食的问题,由羡慕别的同学随便吃—自己也想吃—和妈妈提要求—妈妈拒绝—自己坚决绕开小卖店不吃的经过,写得生动、真实、有条理。他这样开头:
每当经过学校门前的小卖部,看见那些各种各样的食品,我就想起刚入学时,成功地挡住了零食诱惑的事。
小作者用一种追忆的方式,开始了事情的记叙。接下来他这样展开记叙:
记得那是我二年级的时候,看到同学一下课都围着学校的小卖部买零食,我很羡慕他们,也很想吃,但是我没钱。
回到家后,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妈妈。我本以为一向疼爱我的妈妈会同意我的想法,而且也会给我钱,但是妈妈严肃了起来,并且严厉地告诉我不准买零食,那些食品不合格,吃了肚子要疼,而且对身体健康不利。我知道妈妈的脾气,也不敢犟嘴,只好气冲冲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同学都吃,也没见谁肚子疼。妈妈一定是小气,舍不得给我钱。唉,没办法。
……
第二天中午放学,几个同学又围着小卖部买零食,这时我也饿了,看到他们吃零食,我馋极了,但是我想到妈妈的话,赶紧侧过脸疾步走了。回家吃了妈妈亲自做的午饭。
一到家,我就乐滋滋地告诉妈妈我成功抵挡诱惑的过程,妈妈夸我有毅力,是个好孩子。我也为自己的坚强感到骄傲。
学生记录的生活是自己经历的,所以读起来真实可信。避免了编作文的现象出现,养成了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的好习惯,对学生以后的作文训练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2.重视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确定一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保证教学高效的关键。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学每一课的教学重点要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就一个重点展开教学活动。比如,一篇课文的写法经典,那么就写法的分析给学生以写作方面的指导,让学生模仿文本的特点进行仿写,使学生真正掌握本文的写法,并在以后的写作实践中应用。如果一篇文章的思想情感深厚,那么就应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上,让学生受到心灵的陶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阅读品味。如果一篇文章的写作特别适合学生朗读,那么教师不妨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上,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每一节课学生都能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获得真正的知识能力。教给学生仿写、续写、改写,都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教材中不乏经典的篇章,写法上、情感抒发上、思想性上都有卓越之处,教师在教学中一定不能错过这些经典,错过提高作文能力的机会和途径,开展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经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的阅读经历绝对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基础。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更要重视学生的阅读积累。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提倡学生写读后感、记读书笔记,并选择适当时机,在班级中开展读一本好书、写一篇读书笔记的活动,通过展览评比,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根据课文的内容续写、改写也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途径。选择适当的文章,让学生续写,将原作者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填满,而且在这个填充的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最好的发挥,也体现了个性化的写作模式。同样的续写,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会出现很多版本,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作文是一个情感表达活动,提高作文水平是一个长期的工程,
而且不只是依靠教师的指导就可以实现突飞猛进,要学生自己多读、多想、多写,多观察生活,多记录身边的事,这样勤于练习,才能获得较高的写作能力。教师在指导小学生的作文时,还需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进行写作。教师还要给学生创设观察生活的机会,比如带领学生到生活中体会感悟、去观察和体验。写春天就到郊外春游,写秋天就去室外感受落叶西风的萧瑟,学生只有置身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
参考文献:
梁华.落实语文“双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