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写数学“教后记”

2015-05-30龙锦华

新课程学习·上 2015年4期
关键词:后记计算方法周长

龙锦华

数学“教后记”是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和总结,它记录的是数学课堂中的经验和教训。写数学“教后记”是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好形式,它可以及时总结教学的得与失,找出教学实践中的成功与不足,不断完善自身课堂教学艺术。

如何才能写好数学“教后记”,本人认为可以这样做:

一、记课堂的精彩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有时学生在课堂上会提出独到的见解和有创意的问题,迸发出“创新的火花”,给课堂增添异彩;有时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甚至优于教师预先设想的方案。

记得在教学“34-8=?”时,我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摆小棒,找一找算法。当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后,我在黑板上写出以下几种算法:(1)34-8=26。想:把34分成20和14,先算14-8=6,再算20+6=26。(2)34-8=26。想:把34分成24和10,先算10-8=2,再算24+2=26。(3)34-8=26。想:把34分成30和4,先算8-4=4,再算30-4=26。我刚刚把第三种想法写完,大部分学生都说:“第三种想法是错的。”我自己认真一看,也怔住了。这到底对不对呢?这时,刚才汇报第三种想法的学生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认为我的想法是正确的。我是这样想的:先计算8-4=4,意思是说34的个位上4减去8还不够减,还差4,所以就从30里面再减去4,结果还剩26。”他的话一说完,教室里立刻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而我自己也为备课中的疏忽感到惭愧,只好将它写到教后记里,以此来勉励自己。可见学生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将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它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记同事的智慧

我所在的数学学科组是一个团结、睿智的团队。有“市数学学科带头人”“县级数学教学骨干”等优秀的同事,在工作中,与他们交流沟通常让我有意外的收获,他们经常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成长。

记得在一次教学加法的简便计算后,我回到办公室就向同事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1+2+3+4…+98+99+100=?”,同事们个个都积极参与,各自说出各自的想法,其中他们的几种想法,我在教学时学生也想出来了,可就在我认为没有更好的想法时,有一个同事笑着说:“还有一种想法,你也许没想到吧?”是真的吗?我狐疑地看着这位同事的解法:

运用梯形的面积公式得:(l+100)×100÷2=5050,啊!真是好方法呀,真是“三人行,必有人师焉!”

三、记备课的误区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一环。我一直都坚持“不上无准备的课”,但课堂有时也会出现无准备的事,让我有点束手无策,只能在下节课去完善和弥补。

“8加几”内容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巩固“凑十法”。由于在前一节课中已经重点讲授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学生也初步掌握了“凑十法”,所以教学这节课,我在备课时就认为可以采取学生自己操作、探索、小组交流的形式,体会“8加几”的多种计算方法,再通过练习进一步独立学会7加几、6加几、5加几的计算方法,这样应该可以节约教学时间,而且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是在教学实践中我才发现,我课前没能对“9加几”的计算方法进行巩固和强化,课堂中我直接放手让学生自己合作完成,学习场面很是热闹,但学生对“凑十法”并不理解也不能很好运用,同时因为教学内容过多,给大多数学生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

四、记教学再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写出“再教設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如我在教学“周长的认识”时,首先我通过蚂蚁爬树叶的情境让学生看蚂蚁爬过树叶一周的长度,通过对“一周”的强调初现周长概念。学生通过比、画、量、描几种图形的周长,感受到周长都是沿着图形的“边线”进行的,也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充分感受“封闭平面图形”“一周”“长度”这三个关键词,可是让学生说一说周长的概念时,很多学生没能表达清楚。原来在课堂上很多学生对我提供的“蚂蚁爬树叶”教学情境不感兴趣,动手操作中不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课后我及时反思,重新设计了“猪八戒和孙悟空沿蟠桃园走一圈比一比谁走的远?”的情境,接着还是让学生进行比比、画、量、描等活动,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上节课有了很大的提高。

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不是一两天的事,它是常思常想、常想常新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善于捕捉灵感的火花,坚持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努力做到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最终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参考文献:

[1]靳玉乐.反思教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03:98-115.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后记计算方法周长
浮力计算方法汇集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巧算周长
后记
随机振动试验包络计算方法
不同应变率比值计算方法在甲状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周长小诊所
后记
一种伺服机构刚度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