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负高质”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2015-05-30卢志远
卢志远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轻负高质”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要实现“轻负”与“高质”的统一,教师只有面向全体学生,立足课堂,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利用四十分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素质教育效果。因此教师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使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求、敢问、敢质疑”的氛围,那么具体如何培养呢?
一、创造敢想、敢说、敢做的开放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轻负高质”的课堂是他们进行学习锻炼的阵地。而情感教学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无爱就无创造性,也无培养学生真正的求异思维可言!情感教学是激发学生求异思维的前提和产生求异思维的共振力。
情感教学的前提就是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创造一种敢想、敢说、敢做的开放氛围。这样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赢得学生的信任、亲近和尊敬,也正迎合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也符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需求,当他们的“与众不同”受到老师的表扬时,就越能激发他们表现的欲望,这样就可以充分让学生的思维融入课堂中,与教师的教学情感产生共鸣,从而与脑子里原有的知识结构产生共振,并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有可能更敏捷,才有可能更主动积极地去观察思考。学生群体形成“群情激动,跃跃欲试”的热烈氛围,“群情共生效应”才能产生,学生的求异欲望和求异行为才有可能得到激活,才有可能去探索、去创造真知灼见,求异的火花才会迸发。
二、构建诱导式、共享式的教学模式
为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我们应该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把填鸭式教学转变为诱导式教学和共享式教学,把学生请到讲台上来,把教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更好地发挥自己导学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当一个“小老师”。这时肯定有人会问:学生能讲课吗?可以肯定地说,学生能講课,而且讲得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在教学“乘法意义”的运用这一课时,首先课前我给学生提供了8+8+8+4+8=?这个题目。把学生分为六个组,让学生共同研究这种简便方法,并准备“备课”。然后,我对他们进行了评价,没想到学生的想法还真多,有的提出了8×4+4的方法,还有的建议用8×5-4的方法。接着我让各组的代表上台当小老师,讲解本组的方法和结论。在学生当小老师的过程中,一个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9×4,有的学生不懂,当时我就插了一句:“你能上来给小朋友说说你的想法吗?”这种创造性思维的闪现,教师要加倍珍惜和爱护。可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是培养求异思维的有效手段。
三、设计多比、多解、多变的训练方式
变式教学和一题多问多解式教学等数学教学方法主要就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并在此处设置一个思维发散点,打破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以此培养求异思维,帮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设计新颖别致的表现方式,拓展学生的求异思维,采用对比、纵横、组合、发散等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多比、多解、多变的思维训练。调动学生的求异思维,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充分体现求异思维的灵活性和流畅性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很有效的手段。例如,教室有33名学生,讲台上摆着一箱矿泉水(24瓶)和
9瓶矿泉水,出示问题:一(5)班的同学们要去郊游,一共有33人,每人一瓶,够吗?学生弄懂题意后,让几名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通过讨论,一致认为:只要算出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就可以知道每人1瓶够不够了。要求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列式是24+9。①先算4+9=13,再算13+20=33;②先算24+6=30,再算30+3=33;③先算9+1=10,再算10+23=33;④先把9看成10来加,24+10=34,因为多加了1,所以34-1=33。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变式教学或一题多解式教学应该有一个“度”,老师在选择教学资源时,要给学生的思维活动预留空间。否则,硬逼着学生去求异,只怕会弄得学生不懂装懂。
“轻负高质”是每一名教师的追求,“以生为本,尊重差异,赏识个体,多元发展”是我的追求。在学生说出意料之外的想法时,我们不要急于去判断对与错,不妨给他一个表述的机会。说不定,一个精彩的“求异思维”火花产生了;也许,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就在你的期望与赞美中产生了。
参考文献:
黄丽清.浅谈小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J].教育评论,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