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读写”四环推进,成就学生职业素养
2015-05-30姚红惠
姚红惠
摘 要:职业素养成为企业招聘员工的首要指标,良好的综合职业素养是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所在。然而,通过教育实践发现:职业素养的形成,离不开过硬的“听、说、读、写”等核心能力的提升。从听、说、读、写四个维度,提出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四环模式”——有效阅读,铸就学生职业素养的内驱力;学会倾听,形成学生职业素养的牵引力;善于表达,彰显学生职业素养的竞争力;独立写作,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持久力。
关键词:听说读写;四环推进;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已成为共识,也是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学生能力差一点不要紧,重要的是综合素养要高,比如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能吃苦耐劳、善于与人协作、沟通、具备团队协作精神等。职业素养俨然成为企业招聘员工的首要指标。那么,究竟何为学生的职业素养?对这个概念内涵准确解读,是我们做好下一步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究,我们认为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就是通过校企文化熏染、品德形成、学校教育以及自我管理、自我陶冶和锻炼,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及其岗位需要所养成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习惯。然而,我们通过教育实践发现,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形成,离不开过硬的“听、说、读、写”等核心能力的提升。“广泛阅读”才能不断充实自己的大脑,提升自身的知识涵养;“学会倾听”才能更好地领悟他人意图,工作指令才不至于出错。“善于表达”才能更好地与人沟通,有效地开展团队协作。“独立写作”才能成为多面手,具备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有效阅读,铸就学生职业素养的内驱力
“阅读影响着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阅读既是一个人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照的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因而它对于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可见,阅读对于提高中职生的职业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1.搭建广泛阅读的载体
在校园搭建各种喜闻乐见的阅读载体,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例如,在校园设立“读书角”、开展“书香校园”和“书香班级”的建设;组织开展大型的校园读书征文比赛活动。通过这些读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读书、思考、学习、提升搭建平台。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引导他们阅读的第一步,学生不能作为阅读的主体,老师再精彩的讲解也只是过眼云烟。笔者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可以首先从部分课程中进行改变。例如,中职语文课、阅读欣赏课等。在中职语文课上,除了一些“获得型”的阅读,适当加一些“消遣型”的阅读。从“消遣型”阅读影响兴趣和阅读习惯,进而引导学生进行“获得型”阅读。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开设一些非专业能力课程,专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二、学会倾听,形成学生职业素养的牵引力
善于倾听,是指对话时不仅要态度诚恳,神情专注,让对方感觉到尊重和信任,同时还要边听边想,及时分辨出对方话语中的言外之意,以采取相应的对答。
面对未来职场,中职生更要注重倾听能力的锻炼。语言和文字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既然是交流,就会有交流的接受者和发表者两个方面。中职生毕业进入社会,首先应该是接受者,需要倾听,需要学习的东西非常多。因此,中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实习就业指导时应重视对他们倾听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针对中职生容易喜新厌旧的特点,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开设听力训练课程,正好弥补中职生文化课没有听力训练之空缺。我们可以尝试借鉴英语听力训练的模式,适当提高教学内容难度,有意识、多方面地努力引导学生锻炼“善于倾听”,只有这样才能为后面的沟通、交流、团队协作奠定基础。
三、善于表达,彰显学生职业素养的竞争力
如果“听”是接受者,那么“说”就是发表者。现在的教学,改变了以往教师一言堂的现象,给学生充分“说”的空间,但出现了“不敢说”“不会说”的现象。在正规的场合中,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非常薄弱,经常是词不达意,这些势必影响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不利于毕业后工作的顺利开展。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們的学生肚里缺货。竹筒里没有“豆子”,再怎么倒也是倒不出来的。所以“听”与“读”应该是“说”的基础。为了让学生的“豆子”聚起来,如果还是采取传统的口语教学模式,学生依然不能受用。因此,我们需要对教师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1.试点“后沙龙”式创新班教学
在我校创新班的课堂上,学生被分为五个小组,教师充当的是主持人和导演的角色。针对某一个问题,各个小组先进行桌面推演,然后每位学生都要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实行了一年多,这六个班级的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明显强于其他班。笔者认为该种教学模式正适合没有升学压力的职高尝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断积攒“豆子”,等到需要的时候自然就能“倒出来”。
2.将语言能力融入专业教学中
例如,在礼仪课上除了教会学生站、坐、行、走的姿态,也可以增加“说话”时的姿态训练。无论何种行业,端庄大方的谈吐举止都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要求。姿态上,要态度端正、积极、自然、大方,精神饱满;语言上,口齿清晰,音量适中,正确使用普通话,语言文明,表达准确连贯。让学生步入社会后能真正大胆地“说”出来。
四、独立写作,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持久力
尽管当今社会已经步入电子信息时代,但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个阶层中仍然需要运用应用文进行必要的正式沟通和交流。2013年开春之初,笔者调查了宁波人才市场,一些企业在提出需要中专学历人才的同时,往往在条件的最后附上“能看懂图纸”或“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说明。从我校学生处得到的近年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具有较高写作能力”的学生通常拥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基于此,学校应加强中职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学生自身内涵发展的需求。
学校可以在语文课的具体要求中灵活设置写作训练。如机械电子,提倡写职业经验总结,工作笔记等;文科类侧重规范的应用文写作技巧,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等,并把写作能力作为一种考核,从正规的书写到写作质量的提升。
总之,我们只有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搭建各种育人平台,重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培养职高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为学生未来步入社会,成功踏入职场,开启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根基。
参考文献:
[1]宁小红.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责任意识培养浅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1(3).
[2]李庆.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探讨[J].青海师专学报,2012(4).
[3]付雪凌.中职文化课分层机制研究[J].职教通讯,2011(6).
[4]施学君.新加坡发展校本课程的支持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11(10).
[5]李志立.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现状与改革[J].科技信息,2007(21).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