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本教材诞生记

2015-05-30邵静

关键词:教研组思路校本

邵静

丰富的课程是我校的一大特色。学校自创办之日起就非常重视课程建设,一直以来也都鼓励教师一展所长,自主开发校本课程。最近,学校准备开发一个以南京为主题系列的校本课程,要求每个教研组根据自己组的学科特色开发一门校本课程,并编写校本教材。对于编写教材,学校提出了宏观方面的要求,但对具体的校本教材内容、体例、类型等一系列问题,都由教研组成员思考解决,各教研组编写完校本教材后交给学校,学校再予以审核,提出修改意见。

一、诞生过程

(一)坚定信念度过迷茫期

作为教研组长的我,领完任务后有些无措。对编写教材这项工作,无论是我还是本组的其他老师之前都没有从事过,也没有接受过任何的培训,何况是在只有主题这唯一信息的情况下,需要我们自行编写。这里有太多的细节需要考虑了,我自己都感觉没有能力完成这项任务。在教研组内宣布这个任务后,果不其然,大家和我一样,也都被“编写教材”吓倒了,觉得难以胜任,初期的讨论会变成了抱怨会。本以为拖拖也许就不了了之,可学校不停地给教研组长开会,而且每次开会都得带着研究成果去。这下我意识到:看来这事是非做不可了。既然逃不掉,那就认真去做吧。定下心来仔细推敲后,我突然发现,自己的思路开始逐渐清晰起来了,根本没有一开始想得那么困难。经过充分准备后,我给组内的成员开了个动员会,说明了教材编写势在必行,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努力。组员们也都很支持,表示只要有人带着做,一定会全力配合。

原来初期的迷茫,是因为信念不足。

(二)巧用经验确定基本思路

我校有校本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每个成员都领到了“查阅有关南京地方史资料,思索编写思路”的任务。经过几次校本教研,我们的思路也逐渐清晰起来了。作为历史教研组,我们确定从有关地方史叙述的主要方面,如教育、民俗、宫殿、工厂、人物、建筑等,选取一些典型的例子作为教材的主体内容,并以讲述故事作为每个内容的切入口,和学生一起去探究故事背后的故事,带领学生想象故事中的场景,同时与现实进行对比,感悟历史文化的灿烂和变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做一个会说故事、会写故事,从而能成为传承南京故事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教材编写的内容是比较容易找到的,因为有关南京地方史的资料很多,让我们感到困难的是教材的整体设计思路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得益于我们组前期一直在开展的学科活动——书写身边的历史。“书写身边的历史”我们已经做了好几年了,这个活动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诉说身边的故事,培养学生学做一个说故事、写故事的人,从而成为能传承历史的人。就此,我们把已有的、较成熟的经验融入进新的任务之中。

从中我们体悟到,教研组前期的很多学科活动都可以为校本课程建设提供思路,要善于运用前期工作的成果为新工作的开展打开一扇窗。

(三)组长领头提供课程范例

基本思路确定下来之后,我们就开始着手确定教材的具体内容和样本的撰写了。经过大家的商议,我们确定了与南京历史关系最紧密,最有“史感”的四个篇章,以及每个篇章的具体内容。并按照个人的兴趣,各自领了任务。剩下的就是按照主题内容编写教材了。在大家都感觉成功在即时,一个巨大的难题又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如何根据主题设计课程?也就是教材该怎么写的问题。这时,我们意识到原来工作才刚刚开始。

有关课程设计,必须要在有专题和理念指导的基础上,所有人统一格式、统一思路、统一目标才能汇编成一部教材,否则大家各行其是,最终只能是混乱一片。这时我意识到,最好是先制订统一的要求,并且按照这个要求编写课程范例,然后大家参照统一的要求和范例进行编写,这样才能成系统,大家也好操作。这个任务,只有作为组长的我主动承担。于是,我开始参阅大量资料,经过几个通宵的研究,终于拿出了一个统一的要求和相关的范例。接着,大家按照要求和范例进行编写,很快校本教材的初稿诞生了。

每个团队必须有领头羊,我们也不例外。领头羊就得去做最困难的事情,这时大家才能紧跟着。

(四)专家审稿重新修改教材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富有学科特色的校本教材终于完成了。我们都很得意洋洋,因为我们组是最快的。学校非常重视我们的成果,还特意邀请了专家帮我们审稿。专家的评语很快浇灭了我们的得意。由于我们没有编教材的经历,也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审稿专家大到课程内容和专题目标,小到格式、字体、资料链接的权威性等都予以了批判,当时我的情绪低到了谷底。不过还好,专家在批判的同时,也给了很多修改意见。我专注地记录与思考着专家的批评和修改意见,发现很多方面我们确实思考不成熟。比如,内容的重叠性、事件典型性不够,写作对象会出现表述口径不一,每个专题的目标太零散,格式不够正规,等等。整理吸收了专家的意见,我们只能重新修改稿子。

但这次的修改属于大刀阔斧,很多老师辛勤写出的稿子因为其内容选择不够典型,被全部删掉了,必须重新编写。我们在惋惜的同时,又都认真地拿起了笔,重新修改教材。

(五)自我完善体现组内特色

按照专家的修改意见,我们又汇总排版了新一稿的校本教材,并将这个版本的教材再次发给专家审阅,终于通过了。不过,在高兴之余,我们总感觉有点失落:这个版本的校本教材基本是按照专家的修改意见来做的。虽然从各方面看更合理一些,但总觉得缺点什么,思来想去,原来我们的一些原本的组内小特色都在修改中消失了。于是,我们决定增加一点自己的特色内容进去。这时,组内的老师们又兴奋起来了,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一致决定增加博物馆章节。

逛博物馆是我们组教师的共同爱好,而且从博物馆里能全面了解到南京各方面历史文化的精华所在。所以,在原来的体例中,我们增加了博物馆篇,把南京著名的各大博物馆,如新开的科举考试博物馆、六朝博物馆、青奥博物馆以及南京博物院、太平天国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等加入到教材中去,希望通过我们的校本课程,让我们的学生也爱上身边的博物馆。在敲定主意后,我们大家各自分工做起来了,也都为在教材中能增加这一亮点而开心。

(六)依据实践再次修改教材

当我们把增加了内容后的新稿子再次给专家看时,得到了专家的认可。这让我们很有成就感,对教材的修改与实践更加认真和严谨了起来。经过认真校稿和小幅度修改,我们的校本教材终于成稿并印刷出来了。当大家看着自己的成果,兴奋之余更增添了不少动力。但我们清楚还有些不足,教材中的目标、活动过程的设计,仅仅是理论上的预设,实际操作起来并不知道效果如何。于是,我们决定用新一届初一的校本选修课先实践起来,一边实践一边则根据具体情况再次修改校本教材,让其成为具有可操作性的灵动课程。我们要求上课的老师:每一次课都要保留教案、课件以及学生作品,反思并写出修改意见,方便进行下一轮的修改。

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确实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也进一步培养了我们的科研和课程开发的能力。我们一步步地把校本教材按照实践的具体情况又进行了新一轮修改。最终,一本具有完全可操作性的、体现我组特色的校本课程教材诞生了。看着最终的成果,我们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逐渐把“被动”转化为“主动”,最终成就了一本凝结大家智慧的校本课程教材。

二、反思

校本课程是在国家课程普及性基础上的补充与拓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使教师从千篇一律的常规教学中解放出来,关注个人兴趣与学科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思维,培养学科素养,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情怀都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开发优质的校本课程已成为国家课程的必要补充。在这次“被动”开发校本课程却最终给我们带来极大成就感的过程中,我有几点感受:

(一)面对困难的时候要下定决心迎难而上

有时候不是困难压倒了自己,而是惧怕困难的心压倒了自己。当编写校本教材的任务布置下来的时候,我就被这无形的困难打倒了。畏难心理让我越想越难,越想越害怕,反而没去想该怎么做。这种不良情绪也会传递到组内,形成负面抵触情绪的氛围。当我觉得这个事是非做不可,没有缓和余地时,思维就向着怎么做进发,思路也就打开了,实际情况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所以不论是主动开发校本课程还是被动开发校本课程,面对困难,首先得在思想上下定决定解决困难,才可能会有理智和清晰的思路继续往下走。

(二)编写校本教材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合作

开发一门校本课程加上编写一本校本教材可以说是一个较大的工程,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发挥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会让课程更丰富精彩。此时,就需要把大家的思想和力气集中到一块来。所以作为教研组长,在平时就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领导力和执行力。这样当任务来临的时候,才能更好地把组员团结成一体,发挥集体的力量,创造奇迹。

(三)团队合作必须有领头羊走在最辛苦的前方

团队合作时候,领头羊起到的是引领和示范作用,可谓是团队的核心力量。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作为教研组长的我,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都必须走在最前面,只有这种示范和引领才能起到榜样作用,在各方面帮助大家一起克服困难,达成目标。如果一个团队缺乏奋力往前冲的领头羊,可能整个队伍都会非常拖拉,难以出成果。

(四)对于不熟悉的领域,一定首先要学习,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编写校本课程教材对于我们来说并不熟悉,更不擅长。在这个不熟悉的领域摸爬滚打很容易走弯路,如果有条件,最明智的举措应该是首先把自己的整体思路求教于专家,在专家帮助分析后,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再结合自己的想法开始具体实施写作,这样可以少走弯路。我们一开始就是自己动手,成稿后才给专家审阅,在专家的指点下才明白自己有那么多的不足,也因此,很多老师的辛勤劳动都白费了,走了很大的弯路。

(五)善于利用已有的经验和成果为新的工作开辟思路

灵感不会凭空而来,一定是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当我们一开始思考编写思路的时候,大家都一头雾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经过几次校本教研,大家都把思路集中到了我们以前一直做的“书写身边的历史”活动。在借鉴此活动比较成熟的成果基础上,去开辟新工作的思路,就容易了很多,而且又可以让组内的各种活动一脉相承,主题突出。

(六)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校本教材编写完成后,课程内容更多的是教师的预设,但肯定有思考不全面的地方。所以,一本合格的校本教材还得经过一轮的试用,根据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继续改进,最终形成一本可操作性的校本教材,而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在实践的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不仅要不断完善校本教材,还需要辅以各种配套的资料,如教学设计、课件等,并且收集整理学生的作品。如此,校本教材才具有延续性和推广性。

通过总结这次编写校本教材的经历,让我组老师们受益匪浅,也会让我们在以后开发校本课程方面走得更稳。

猜你喜欢

教研组思路校本
不同思路解答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思路一变 轻松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