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人文性教学的思考

2015-05-30瞿建国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原创人文文化

【摘 要】阐述人文性教学的特点,提出落实人文性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教师人文性教学意识,提升教师人文性教学的能力,营造人文性教学的环境,构建人文性教学模式等。

【关键词】人文性教学 文化 人文 原创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C-0032-02

纵观学界对人文性教学的研究,乍看研究成果颇多,讨论似乎很热烈很重视,如“人文性体操教学观念的研究”、“中学历史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之研究”、“课堂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失落与回归”等论题,但仔细分析这些研究,总结起来其实只是反映了研究者意识到“人文精神及其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课堂教学有密切关系等,仅仅停留在人文性教学的个人理解和倡议的观念层面。具体如何去开展人文性教学以及怎么样去评价课堂教学的人文性却是欠缺的,最多只能说是存在一些轻微的探索性行为。因此,人文性教学从理解到操作、评价都需要进行深入探讨。

一、教学与人文

教学与人文之间关系讨论从理论基础来说应该是现代教学论的人文主义思想,从时代背景来看,其兴起和发展可以说是人文精神的失落在教育中的反映。具体原因在于工业革命以后,科学主义逐渐兴起,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的精神家园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追求工具性的现实主义,追求物质、娱乐的享乐主义思想慢慢滋长,逐渐导致人文精神的失落。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也引发了大量的讨论信仰危机或理想危机的问题。

对于教学与人文性的关系阐述,以往我国有些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教学人文性”的概念。如刘尊法、霍军,他们认为教学人文性张扬“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学人文性就是强调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身和心两方面的和谐发展;强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个体的人性、人生、人权、价值的尊重、认同与重视。但笔者认为“人文性教学”的表述相比更能体现教学活动中人文性的追求。理由在于,一是“人文性教学”的提法,从语法结构上来说更能体现出教学的人文性特征。“教学人文性”的提法容易让我们理解为一种教学价值导向,而人文性教学使教学的人文性不仅仅有价值导向作用,也可以说是一种教学方法论。二是人文性教学相对教学人文性而言,更能体现出我们的研究对象——教学,而非是人文性。因为在教学和人文性的相关研究中,我们是希望通过教学行为来提升受教育者的人文精神,或者说是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人。

那么究竟应该怎么理解人文性教学呢?首先,从价值追求上来说,人文性教学是一种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其人文精神的教学指导思想。其次,从实践层面来说,人文性教学是教学中如何贯彻以人为本、如何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一种教学模式。另外,又考虑到人文精神培养的问题,一种是在知识积累上的精神感悟,生命主体体验是其重要实现途径。因此,人文性教学可以说是一种师生通过对教材的深挖掘,拓展学科知识的人文思想,采用感同身受的体验式教法,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二、人文性教学的特点

人文性教学的特点是我们观察、评价人文性教学的重要指标。也许是人文本身是靠个体的生命感悟才有所得,主观性极强,难以用客观指标去量化,所以现在此类研究很少。但是仔细辨析,还是能捕捉到评价教学是否具有人文性的外显特点,即这样的教学是否有师生的情感投入,是否在教学操作上超越了知识本身,拓展了知识的人文性。

(一)原创性。原创性是指教师教学的原创性,也就是教师个体依据本身所掌握的知识经验,进行独有的、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与组织开展教学。原创性教学的主要特征就是非抄袭化、个性化。相对抄袭化的、模仿化的无病呻吟似的教学而言,原创性教学就是一种有生命力、情感性的,凸显人文性的教学。因为原创性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去依赖和模仿他人的教学活动,每个教师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认识教材、认识学生、认识课堂。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带有教师的知识领悟、生命情感。也可以说,原创性本身就是一种个体的实践,就是一种人的生命运动,教学的原创性是人文性教学的基础。

(二)文化性。文化性不仅仅是指我们教学要传递人类的文化知识经验,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我们的教学活动实现人类文化在个体身上体现出来,提升个体的文化品质,也就是要去挖掘知识中人的痕迹、人的精神。人文性课堂教学归根结底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人文精神的教学,那么教学的文化性就是其不可缺少的特征。当前的课堂教学大多是一种单纯知识性教学,是唯现实的、唯功利的,教学当中太多显现出教育就是让人能、会的信息。于是在教学中,工具代替了理性,娱乐代替了追求,缺少以人为中心的精神,缺少因人文而化的精气神,培养的学生人文精神的缺乏就成了一种必然。文化性是人文性教学的内容体现。

(三)成人性。课堂教学中不能仅仅强调知识的本身功用——所学知识的工具性,应更多地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去形成相应的情感,体会相应的人文情怀,发展人之为人的社会性。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素质教育在我国从观念上提出来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人文性课堂教学的追求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以学生为中心,挖掘其本能,提升其精神。素质教育本质是和应试教育相对应的,素质教育就应该是一种“成人”教育,而非急功近利的教育。但怎么去实现素质教育理念呢?教学是学校教育实现一个国家教育目的的主要教育活动,只有课堂教学是引导性的,才会产生形成人的效果。“教育引导性”是人文性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

三、人文性教学的落实

人文性教学的有效开展,既体现在教学的各环节中,也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准备中,甚至在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时就有一定的要求。

(一)培养教师人文性教学意识。观念指导行为,人文性教学能否得到实施首先依赖于教师是否具备人文性教学意识。教师的人文性意识的培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个人的学习。人高明之于动物之处在于人有意识,人的行为具有目的性。但人的认知又受许多条件的约束,既有理性的也有非理性的。所以,对教师个人而言,只有通过学习,开阔视野,才能更深入地认识教学的本质,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人文性教学的意义及特征。

第二,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就是一个教师教学行为的遥控器,指引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评价机制往往是功利的,评价的内容往往是细化、量化的,要做到评价机制人文化,确实是一个难题。但毕竟人文性教学还是存在着一些外显的特点的,如教学原创性、文化性、成人性等,这同样是可操作的。

(二)提升教师人文性教学的能力。能力是一种与任务相联系的个性心理特征,教师人文性教学的顺利开展受制于教师的相应能力。人文性教学的能力结构是多方面的,包含有教学内容人文性的挖掘能力、人文性的课堂组织能力、人文性的评价能力等。

第一,提升教学内容人文性挖掘能力。人文性教学不是纯知识的教学,怎么样把教学内容中的人文性淋漓尽致的挖掘出来对教师是一个考验。这必须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是一个既有知识,也是有文化有思想的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挖掘,就像是“佛心见佛”。

第二,提升人文性课堂组织能力。课堂组织中要体现教师的人文关怀,要体现对知识、对生命的尊重。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体现出人文性。

第三,提升人文性的评价能力。据有关的研究,教师的评价是一个稳定性影响因素,不管是在什么年龄层次,每个人都希望能得到他人的赞赏与尊重。人文性的评价更多的是一种对生命个体尊重的鼓励性、赏识性的评价。

(三)营造人文性教学的环境。石鸥教授指出“学校不仅有意识地向学生传递社会所要求具备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文化规范,而且在学生和教师都无意识的条件下使基本的文化价值观得到传承”,他还认为哪怕就是一堂数学课,仍然是价值观的学习课。因此,营造人文性教学环境是提升学生人文意识及精神的必要途径。

第一,学校环境的布置强调文化性。学校不同于其他社会单位,是一个培养人的地方,学校的布置应该处处体现文化性,起着熏陶、暗示作用。

第二,营造人文性的学习氛围。学生对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态度,在中小学有主辅之分,在大学有专业课与公共课之分。如果说投入的精力不一样可以理解,但是对于所谓的辅课、非专业课的不关注不热心的程度则让人担忧。人文性学习氛围的营造,要引导学生改变观念,重视对人文学科的价值意义;也要强调好学、乐学等积极的学习心理品质。

(四)构建人文性教学模式。人文性教学模式是指为实现教学活动的人文性价值追求而构建的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框架与程序。人文性教学模式是否能够构建?因为人文性本身是很难量化的,构建人文性教学模式有一定难度,但我们可以参照同样基于人本主义思想,强调发挥学生主动性,着眼于个人潜力发展和人格生成的教学模式来思考,如罗杰斯的指导性教学及杜威的活动性教学等。在没有经过成熟的思考以前,提出两点人文性教学模式的构建意见:一是要把握好人文性教学活动过程的分解,如何细化每一个环节;二是要把握好度的问题,毕竟人文化更多的是一种体会与领悟,而不是一种授予,不能最后又以功利性替代了人文性。

综上所述,人文性教学作为一种教学观念,是一种价值追求,还需要大力地提倡;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其活动程序及实际效用的发掘与发挥更有待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瞿建国.人文精神及其教育[J].怀化学院学报,2002(12)

[2]赵俊峰.“人文性”体操教学观念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5

[3]蔡桂珍.中学历史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之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3

[4]刘尊法,霍军.教学人文性探论[J].许昌学院学报,2003(3)

[5]石鸥.文化学引论[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瞿建国(1976- ),男,湖南安乡人,硕士,怀化学院讲师。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原创人文文化
人文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2021年本刊原创题(二)
谁远谁近?
从题海中来,到原创中去
——记我的原创感悟
人文绍兴
完形填空原创专练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