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生如何轻松跨越学校与企业之间的鸿沟

2015-05-30王红琴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课程设置师资队伍

王红琴

摘 要:加入WTO以后,物流行业逐渐向中国转移,企业的迅猛发展,亟需大量具有专业技能的技工人才。作为中职学校,培养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符合企业要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是责任所在。为了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提高实际操作技术,到企业进行了生产实习,对物流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有一些新的看法和认识,同时也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才能让中职学生轻松跨越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这条鸿沟呢?结合在企业实习的心得,与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浅薄的经验和教训,对中职学生轻松跨越学校与企业之间的鸿沟提出了一些简单的对策。

关键词:课程设置;教學内容;校企对接;师资队伍

一、工作岗位实践所得

在企业实习期间,我们实际参加了各部门和各岗位的实际工作,在实习过程中,了解了该公司的整体作业流程,并在实际的岗位上进行实操。亲自的实操过程让我切身体会到,实际工作和我们平时所接触的理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和距离。

而我们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是综合性的叙述,对具体详细的要求没有做到位,一开始我们就会忽略所有岗位的具体要求,只是泛泛地按照课本要求进行操作,当遇到实际困难时不知从何下手。这些也体现了我们职业素养的欠缺,对客户的综合需求考虑欠周到,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是教育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而没把客户作为一个个体对待。

二、目前中职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前存在的问题

在实习中,作为中职学校的老师,感觉到自身的责任沉重,也感受到学校与企业之间存在的鸿沟,学生如何才能轻松地跨越这道鸿沟呢?

通过和企业有关人员的谈话、调查以及自己的亲身感受,我认为目前培养的物流人才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对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如缺乏职业意识,专业知识欠缺,物流只停留在理论上;(2)对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精,针对性不强,不能很熟练地、正确地操作各种机械设备,要进行举一反三就更加困难;(3)对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掌握不够,如对管理软件的应用不够熟练,水平较低,缺乏开发性使用。(4)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实训室进行实践教学,但是实践教学中缺乏对技术设备的检修、调试、故障分析能力和现场解决问题能力等的培养,以及如何应对客户提出的各种要求的能力缺乏。

三、中职学生如何才能够更好地跨越校企之间的鸿沟

作为中职学校,我们培养的多为蓝领技术人才,物流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应该是培养大量合格的物流技术蓝领,即从事物流活动及设备管理维修的中级应用型技能人才,此类物流蓝领占企业物流技术岗位的70%,是企业物流人才需求最大的部分。

1.课程设置应适应中职学生的特点,应该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严密结合,以强化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培养,更加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理论基础够用、软件应用能力较强、操作技能较宽的专业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掌握物流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技术基础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数学知识、力学知识、机械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础知识。(2)掌握物流专业必需的仓储、运输、配送、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专业理论知识,能够熟练掌握物流设施设备的使用常识和管理软件应用。(3)具备搬运车、托盘、货架、叉车等各种设施设备的熟练操作能力,同时还具备对设备简单故障的检修能力。

2.改革理论教学内容,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制订具有中职特色的教学计划。一方面教学内容应讲究“实用”,对所开设的课程要删繁就简,削枝强干。课程所教授的内容,重点应放在与实践有紧密联系的知识点上。另一方面实行技能证书与毕业证书结合的双证书或多证书教育,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使学生获得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数控技能等级证书。从目前来看,企业对高学历及资深数控人才的用人成本和风险都很大,所以很多企业都青睐具有高综合素质的职校毕业生。

3.加强和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实现校企对接。加大实践环节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该专业的实践课时应占总课时的50%以上。在实验、实训室解决“应会”的技能掌握,搬运、堆码、简单运输、订单处理等专业技能的训练。同时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通过参观、实习等方式让学生能切实地体会专业要求和提高专业素养。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如何去动手,突出实践技能是中职教育的特点,力争核心课程的实验、实训等动手能力教学与理论性教学学时比例达到2∶1,这样才能使毕业生突出技能型的竞争优势。

4.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应将专业教师有计划地送到企业进行物流技术岗位实践和见习,根据对物流技术的教学需求进行实战培训,同时也可以从企业中招聘有丰富的现场经验、组织能力强的物流工程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

5.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运用在企业实习中的案例,加强敬业精神、创业能力等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总之,结合实习感受和学生的现实反馈,感觉到学校培养人才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这两者之间的契合度,也找到了自身的差距,使今后更好地学习和授课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直到今天,我们的职业教育还很少有学校的课程设置能够符合、贴近、领会企业的要求,常常是两边相去甚远。如果学校的教育能走进企业,和企业联合教学,才能实现像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体质,做到真正的互相促进,也才能让学生较为轻松地从学校跨进企业,做到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齐云.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课程设置师资队伍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于提高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
三元互动办学模式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
高职机械类专业课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