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年来中国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研究综述

2015-05-30武香君

宁夏党校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政治文明马克思

摘要:

梳理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的最新研究成果,有助于系统地认识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的发展逻辑以及自身脉络,为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关键词:马克思;政治伦理;政治文明

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921(2015)04-00-0

武香君(1989-),女,江苏连云港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1.6mm]

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便不断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发展出指导我国革命、建设、发展的理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对国家的长治久安以及执政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我国的一批学者立足我国实际国情,探寻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力求开拓出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一、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发展历程

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虽然“隐性”存在于其诸多著述之中,但是其理论自身存在的逻辑发展轨迹,对其加以把握有助于完整地理解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

王仕国将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可以从其理论旨趣、方法论选择和价值诉求的转变来界定:起始于政治哲学的批判,转向政治经济学分析,明确于共产主义价值诉求”。具体来说,第一阶段是“政治哲学批判——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历程的起点”。“马克思政治伦理的起点可以追溯到中学时代……他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可视为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的历史起点”。“进入柏林大学以后,马克思开始接触黑格尔哲学,马克思早期政治伦理思想与其受青年黑格尔派的宗教批判和政治激情的影响有关,这一理论旨趣一直延续到他的《博士论文》”。“《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开始‘从理想主义转而向现实本身寻求观念”。“虽说马克思在这一时期主要是运用唯心主义理性的分析框架阐述他的政治伦理思想,但他已经清楚意识到政治哲学上的理性批判的解释力是非常不足的,因此,他已经着手对黑格尔思想进行清算,转而从现实的经济的批判分析基础上阐明唯物主义的政治伦理观”。

第二个阶段是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的初步形成。马克思在1843年完成的《克罗茨纳赫笔记》是标志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转变的极为重要的文献。之所以这样说,“一是马克思在该文中通过对市民社会的经济学分析揭示政治生活的经济利益制约,实现了他政治伦理思想从政治哲学批判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二是第一次阐明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这一反映唯物史观基本精神的观点”。“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篇文章中马克思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国家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马克思克服了理性国家观,实现了与黑格尔的彻底决裂,确立了阶级分析的基本思路,其政治伦理观开始走向成熟”。“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建构了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的国家伦理观,扬弃劳动异化的人的本质论及消灭私有制的人类解放论,从而使马克思的政治伦理思想已明显区别于传统的唯心主义政治伦理观”。“至此,马克思的政治伦理思想离他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共产主义政治伦理观,已是咫尺之遥了”。

第三个阶段是共产主义——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的成熟。“1845年以后,马克思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到《共产党宣言》的完成,标志着他的历史唯物主义政治伦理思想诞生,至此,马克思真正彻底地摆脱了黑格尔理性国家观和费尔巴哈抽象人性论的束缚,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政治伦理的科学批判,……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在其发展中包含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和自我否定的因素及趋势,从而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违反人性和道德的必然性,进一步阐明了无产阶级的政治道德诉求和未来共产主义的国家伦理、制度伦理及人类解放伦理”。“马克思在完成其共产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的阐述之后,还继续在《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完善、深化他的这一理论。在《法兰西内战》中,通过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阐述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代表所有人的利益,由人民当家作主,一切公职人员由全体人民选举产生并作为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通过批判拉萨尔的‘平等的权利‘自由国家和‘分配正义等一系列观点,阐明在私有制的前提下,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可能存在真正属于绝大多数人的自由、平等和正义,只有在消灭了剥削,进而消灭了阶级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才会有事实上的自由、平等和正义”。

二、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基本内容

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博大精深,有较为完整的内容体系和方法论。近年来学者对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内容的归纳与总结,对马克思政治伦理当中蕴含的方法论也略有涉及。

(一)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内容综述

刘琳通过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的整体性解读,总结出其政治伦理思想的三个鲜明主题,即“以人类解放为目标的政治自由论”,“以阶级解放为要旨的政治革命论”和“以劳动解放为核心的政治正义论”。这三个主题是一个统一整体,反映了“马克思在其思想发展的不同时期侧重于不同的政治伦理主题,这与马克思自身参与政治实践的经历有关。随着无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和欧洲革命形势的变化,马克思对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经验总结也日益深入。从其青年时期囿于资产阶级法权视野中的政治自由论逐渐发展到以劳动解放为核心的政治正义论,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基础转变在政治伦理思想发展上的体现”。

刘敏将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的理论构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马克思的国家伦理观”。“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的哲学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国家伦理观。马克思认为‘家庭和市民组成的社会是国家的基础。……家庭是国家的自然基础,市民社会是国家的人为基础,二者构成了国家存在的必要条件;国家是在家庭关系和市民社会关系中诞生的组织形式”。第二个部分是“人类本质的理论”。“首先,马克思主张人的本质应兼具‘社会特質和‘私人特质。……其次,马克思认为人是‘总体特性与‘个体本质的统一”。第三部分是“人类解放的理论”。“马克思一生都致力于人类的解放事业。他意识到,政治解放不能解决因市民社会和国家分离而造成的人类本质的异化,人类解放才是一条根本途径,它比政治解放更高一层,是人的本质得以实现的真实形式”。

左乐平与王仕国提出,“我们对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的基本观点的把握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认识:马克思哲学的政治性质、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方法。这三者是相互融合、相互交织的”。“一是马克思哲学的政治性质或政治的伦理性质”。“尽管马克思没有专门写过伦理学著作,但在其对宗教的批判、对封建制度及其道德的批判和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道德的批判活动中,可以找到马克思在道德批判活动中的价值标准问题,即马克思政治伦理的基本价值理念”。这一基本价值理念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二是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等旧社会的考察批判中深切地认识到人的缺场和价值的迷失,这种迷失具体体现在政治主体、政治关系、政治制度、公民社会和政治目标等方面。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之中,建构了合理‘合乎人性的政治伦理观念”。“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方法。马克思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把人类解放与历史唯物主义联系起来,寻求到了一种科学的依据和理论方法。人的观念的突破是马克思思想的核心,亦是马克思超越西方政治伦理传统的关键”。

左乐平与王仕国还对马克思的政治伦理思想从内容上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认为“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由政治伦理基本价值理念,政治主体的伦理关怀,政治行为关系的伦理关怀,政治制度的伦理关怀,公民社会的伦理关怀以及政治目标的伦理诉求等所构成”。具体来说,“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的基本价值理念”;马克思政治主体的伦理关怀“主要是指对无产阶级的伦理关怀,但是马克思的政治伦理思想具有超越于无产阶级,而趋于整个人类的伦理关怀”;马克思政治关系的伦理关怀中,“政治关系本质上是‘现实的人的现实的社会关系的表现,是指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围绕权力和权利的关系而形成的政治关系。马克思对政治关系充满着人文关怀和价值诉求”。在马克思政治制度的伦理关怀中,“政治制度主要指政权组织形式和政治体制。马克思很少论及具体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马克思主要是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或者社会形态的角度来阐述政治制度的,即在批判封建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过程中,确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这种政治制度本质上就是合乎人性的需要”。而马克思公民社会的伦理关怀则是“马克思反复地提到,人的本质在现实上而言,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实践,不是抽象的人,不是虚幻的集体”。最后,马克思政治目标的伦理诉求是人类解放。

(二)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方法论综述

王仕国提出马克思政治伦理方法论具有总体性。“总体性的方法是马克思‘再现和把握现实的唯一方法。尽管马克思在他很多著述中并没有直接使用‘总体性这一范畴,但‘总体性原则确实是从青年马克思到老年马克思之思想发展的一条不变的线索。马克思研究和解决政治伦理问题的方法也彰显了这一总体性思维方式,并用这一思维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建构了完全有别于传统伦理学的新型政治伦理”。“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的总体性思维方式可以这样简单概括: 伦理问题经济分析,经济问题政治解决。其基本逻辑是: 伦理道德问题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历史上的任何伦理道德现象的变化,都要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变化的总体架构中去理解和把握,因为伦理道德是经济问题的反映,也是经济问题的副产品。这就是伦理问题的经济分析。现实的具体的社会政治生活是政治伦理形成和变化的内在依据,而社会生活是作为整体的总体性存在,因而决定了政治伦理的总体性。但通過经济分析虽可以找出政治伦理问题的真实原因,却不是解决问题的切入点,需要进行社会的政治变革,从而瓦解旧的经济基础,而后在新的经济关系中彻底解决政治伦理问题。这就是经济问题的政治解决”。“具体而言,马克思政治伦理的总体性方法论原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二是批判性和建设性的统一”。

此外,王仕国还总结了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方法论的三个变革。第一个变革是从思辨理性史观转向唯物史论,第二个变革是从注重理论批判转向注重实践批判,第三个变革是从片面性转向总体性。

三、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特征

[JP3]黄斌认为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的本质特征就在于“马克思的政治伦理在本质上是制度伦理,是无产阶级政治道德意识的体现。资本主义制度的‘正当性与‘合理性,是马克思政治伦理关注的核心,公正的社会制度——共产主义,更是马克思政治伦理的追求……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实质上也是一种伦理学批判,即指出数百年来主导世界历史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违反人性的不道德的社会制度安排;他所追求的无产阶级解放及全人类解放的理想实质上也是一种伦理学理想,即实现一种既道德又幸福的真正合乎人性的人类生存方式——社会主义。建立一种公正的社会制度——共产主义,是马克思哲学革命最终的指向,也是理解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革命性与超越性的关键”。

王仕国认为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的特征之一是“对历史的科学分析与对现实的价值关怀的辩证统一”。“马克思在科学分析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政治伦理时,始终体现出对工人阶级伦理主体的价值关怀,对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生活遇到的不公平、不公正现实进行了谴责,鲜明提出了工人阶级政治道德诉求,从而将科学性与现实性,即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分析与对工人阶级处境的现实关怀统一起来”。特征之二就是“对资本主义政治道德的现实批判与构建共产主义的政治道德价值的统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政治道德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上: 自由平等观、‘分配正义观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在马克思的逻辑中,科学揭示资本主义政治道德的现实基础是建构未来社会政治道德价值的前提条件,从而实现了现实批判与理想建构的统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政治道德进行现实批判的目的,不仅仅是对无产阶级的伦理关怀,更主要的是在资本主义的历史阶段上建构未来共产主义的政治道德价值,即具有超越人类社会以往所有伦理精神和人文关怀的价值诉求”。

四、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与启示

王仕国认为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具有当代性。首先,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因其科学性而具有当代性。其次,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因其扬弃了资本主义现代性而具有当代性。最后,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因其实践性而具有当代性。

赖海燕指出“马克思政治文明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息息相关,“马克思政治伦理价值观与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密切相连,“马克思的政党理论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伦理建设”紧密联系。

左乐平与王仕国在论及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与启示时,提出“第一,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对于构建当代中国政治伦理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是建构当代中国政治伦理的指南和方法,我们应该以此为依据来批判和吸取中西方政治伦理传统思想”。“第二,马克思政治伦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的本质是对政治社会关系的伦理关怀,这种伦理关怀是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建设公平正义的、‘合乎人性的社会,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人类的解放。目前,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等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还不是很完善,现实政治关系和政治活动中出现了诸多不符合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要求的现象。因此,我们要依据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設”。

刘敏认为,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为研究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价值标准”,“为我国的政治伦理学科框架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参考”,“为用‘以人为本思想处理社会关系提供了价值标准”,“为建设政治制度提供理论指导”。

周军指出,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在当代具有理论意义。“对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的研究有利于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政治思想的价值追求与伦理意义的发掘,有利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人文气质与伦理关怀进行彰显,并提供一种新的认识维度与思维视角。……我国政治伦理课题的研究探讨需要借助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因此,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不但是政治伦理研究创新发展的理论源泉,也是我国政治伦理研究指导思想的源泉”。除此之外,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还具有实践价值。“首先是‘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渊源与实践指导,”。“其次是处理国家社会关系的价值导向与内容依据”,“最后是建设正义政治制度的理念指导与实践参照。”

[HT5H]参考文献:[HT9.5SS][1.4mm]

[1][ZK(#]王仕国.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发展历程探析[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2(4).

[2]刘琳.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三题论略[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2(3):39-43.

[3]刘敏.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与启示[J].人民论坛,2014(6):200-202.

[4]左乐平,王仕国.马克思政治伦理的基本观念与当代价值[J].桂海论丛,2013(3):36-40.

[5]左乐平,王仕国.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探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2):34-36.

[6]王仕国.马克思的政治伦理思想遗产[J].伦理学研究,2014(1):23-26.

[7]黄斌.论马克思政治伦理的本质特征与问题向度[J].理论导刊,2013(9).

[8]王仕国.论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的主要特征及方法论变革[J].求实,2012(12):36-40.

[9]赖海燕.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3(1):33-37.

猜你喜欢

政治文明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一个半世纪后的卡尔·马克思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个特性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中国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研究的力作——《中国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理论研究》评介
政治文明视域下的农民政治行为现状及反思——基于江苏省农村地区的调查与分析
也谈微博新闻传播与政治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