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5-05-30郭芳秀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5年4期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知识小学生

郭芳秀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规律的概括与抽象,因此数学教学理应回归于生活。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基本目标之一。农村孩子与城镇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明显不同,家长的教育方式也差别较大,而目前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编写却具有明显的城镇化特性,因此在农村孩子眼里,数学成了一门比较枯燥、抽象的学科,从而产生厌学、畏难情绪,严重影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通过把握实际生活中的学科知识,将相对抽象的教学过程建立在学生实际生活体验基础上,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学生采用体验、探究、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获得实用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真正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数学问题,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枯燥的理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1. 设置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是以生活为基础的,和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很多教师以往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数学教学的重要性,经常过多地关注于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理论,而忽视了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了解、认识、体验并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导致数学教学的呆板化、机械化和抽象化,人为地加大了数学学习的难度,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直观认知是小学生的主要认知方式,在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情景设置,借助生活化情景,让学生从生活中了解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结合生活现象来认识数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农村小学生对情景、游戏等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农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从农村生活实践中寻找素材,创设生活化情景,让学生更加贴近生活,在生活化情景中体验数学,引起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解决学生思维和数学抽象概念之间的矛盾。教师要善于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搬进课堂,使学生感到真实有趣,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如在教学“计算小数应用题”时,针对传统应用题教学题材内容死板、人为编造生硬情境、脱离农村学生生活实际的现状,教师创造性地把数学问题与农村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在课堂上设计了学校食堂向种菜大户李大爷购买土豆20千克,每千克3.6元,茄子15千克,每千克2.8元,请你为食堂算算应付给李大爷多少钱。将上述实际问题提供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2. 运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易于学生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成长的环境与城镇小孩明显不同,其认知能力有限,社会知识有一定欠缺,此外农村小学生所接触的事物多是农村的见闻,他们所接触的父母、亲朋和玩伴又多是说当地的方言,因而对课本语言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这也就要求农村小学教学中的语言应该精炼实用、通俗易懂,避免照本宣科,这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语言是人们交流沟通的桥梁,在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学习和使用,这对于提高民族的认同感、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广大的方言区的人民依然在使用方言就说明了它存在的基础,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坚持普通话主导地位的前提下,教师在农村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方言的使用,只有通过生活化的语言,才能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对于农村小孩,他们日常对于事物的认识,多是通过父母的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来实现的,所以带有一定的地域性。不同的农村地区对同一个事物有不同的称呼,因此对于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强的农村小学生来说,机械地运用普通话去解释问题,往往会让学生一头雾水,难于理解接受,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因此,应该结合实际生活,运用浅显易懂的当地生活化语言去解释问题,才能让学生能充分体会所学的知识。如在教学“认识时间”的章节,在完成“按要求书写时间”的作业时,很多学生将例如“7时”、“11时”等错误的书写为“70”、“1110”,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部分学生犯这样的错误,是因为生活中习惯将“7时”称为“7点”,因此这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题目的意思,错误的将“几时”当作“几十”,进而出现上面的书写错误。这种错误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在于语言的理解上存在偏差,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需要一个转化的过程。教师需要将课本上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语言环境,考虑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做到有针对性。

3. 布置生活化的数学练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课后数学练习应该成为“学”与“用”之间的枢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归宿。布置生活化的数学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体会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进而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数学学习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练习最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学生也能更好地完成类似学习任务,从而促进课题知识的迁移及巩固。与城镇学生相比,农村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具有自己明显的特征,而全省甚至全国统一编写的课后习题却往往忽视了不同学生群体的生活习惯,造成部分农村学生理解上存在困难,影响数学知识的掌握及使用。

课堂知识教授结束后, 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具有农村生活趣味的练习让学生们去完成。农村小学生课余往往会跟随父母下农田,帮助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如果恰逢附近村寨圩日时,随父母赶集往往也会让学生们乐此不疲。因此,教师应该布置贴近农村小学生生活的数学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活学活用,而不应拘泥于课后练习册,这样才能更好地通过课后的实践操作来巩固强化课堂知识。如学习“浓度”的相关知识之后,可以设计一道这样的数学练习,“爸爸要为水稻喷晒农药,农药与水需要按照1比1000的比例配置,请问配置100g的农药,需要多少的水”,这类与农活相关的问题在农村非常常见,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发现学习数学知识可能解决生活问题,从而能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这样的练习设计,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养成巧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总之,在新课改理念的要求下,需要完成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转变,寓教于乐,达到学生快乐学习的目的。将生活化教学运用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可以加强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牢固性,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的革新,对于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因此,需要大力提倡生活化教学,并不断充实和延伸其内涵,不断创新提高,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无限魅力。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数学知识小学生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