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文本美丽构建高效课堂
2015-05-30赵邦海
赵邦海
朱光潜先生说过:“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我们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有着深度内涵和可读性的。只有让学生在单位时间里深度走进文本,做到层层推进、由浅入深,实现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领悟文本的精华,促进他们素质的提高,语文能力的发展,学生才能感受到文本的美丽,我们的课堂才是高效的。
一、通过预设构建课堂版图
课堂教学是变化的,是不断生成的,但是课堂不是随意的,文本的解读需要教师能够有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科学设置的教学程序,在教学中做到有章可循,合理推进,进而让学生在单位时间里实现语文能力的高效提升。
1. 认真走近文本背后的故事。每一册教材中文章的选入都是历经多次审核,经历千挑万选,对于文本的认识,不是我们读几遍课文,看几篇教案就可以领会的。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背后的故事,如果我们不能走入背后的故事,不能了解作者和编者的意图,文本解读就不是高效的。构建高效课堂,感受文本美丽,需要我们走近作者,和作者一起喜怒哀乐他的故事;一起和编者去畅想之所以选入这一册课本的这一个单元,是为了说明什么,向我们的学生传递什么。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文中关于“谈碰壁”的内容,如果不考虑时代因素,我们很难读懂鲁迅语言背后的故事。在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乐趣单元《养花》一文,如果我们能思考一下编者编入此处的原因,那么解读起来,生活之乐便会领悟。
2. 明确学生需要什么。教学不是虚拟的,要紧紧和学生一起行走,学生们究竟需要什么以及该有怎样的知识积累,需要教师在哪些方面对他们进行指导等问题的解决,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程度。当然,在预设的环节中学生也需要发挥其主动性,学生能够对于文本有一个大体了解,明白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师则要收集学生对于文本感知的信息,让自己的教学做到有的放矢,也让学生从自己出发,在学习中做到“有的而学”。
3. 合理设计教学。一节课要向学生传递哪些知识,重点在哪里,要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这些都是我们在上课前就要深入思考并精心设计的。只有我们把这些问题进行合理设计,才能保证课堂教学会沿着预定的轨道展开,教学目标才会一步一步达成,并有所突破。
为此,教师要精心研读教材,走入文章的深处,把文章的表达、文本的底蕴一一解读出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做到密度合理,有张有弛,组织有效。如《燕子专列》一课,深入研读文本就会发现文章中小贝蒂的故事正是很多像贝蒂一样人的缩影,教学时,可通过贝蒂的故事引出更多“贝蒂”的故事,重难点的设计便会凸显出来。
二、借助引导催开学生智慧花蕊
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要通过积极有效的引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引导时要注意三点:
1. 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角色地位,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做到抛砖引玉,让学生亲历课堂、参与知识的产生过程。只有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才会实现更多知识的构建与能力的提升;让学生主动亲近文本,主动去领悟文本,学生才有可能发现文本的美丽之处。
2. 给予学生接近文本的机会。在课堂中,我们经常见到的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积极互动交流,一节课看似热闹非凡,但是文本的作用却发挥得很小。一篇文章仅仅依靠教师和师生的互动交流,是不能领会文本深处内涵的,过分重视讲解的作用,反而会使学生对文本的领悟造成支离破碎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着文章的美感和整体性。只有重视文字的咀嚼和体会,学生们在阅读中才会有更多的体会,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要使学生的阅读实现层次性的提升,每一次的读都要有一次的收获,每一次的读都要有每一次的提升,而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一个上升前进的过程。
3. 创设良好的引导氛围。和谐、轻松、愉悦的环境,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智慧、提升能力。好氛围的创设,教师是关键。很多时候和同事们一起聊天时,大家都说有些时段的课效果好,其实课固然有时间的因素,但是教师在引导中点燃学生想表达、乐表达的情感,我们的课堂才会是良性的、前进的。很多时候,我们教师的心境决定着课堂的心境,教师如果精神饱满地教学,学生们则也会同样的活力四射。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调整好心态,走进教室,登上讲台,做一个有活力的教师,点燃学生们表达的愿望。而师生们积极的状态则会相互影响,我们的课堂就会成为寻找文本美丽的乐园。
三、利用生成让学生感受文本之美
新理念下的课堂是活的,随机生成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是真实的生活经历。不同的学生必须通过各自的主体活动借助已有经验加深对新经验的理解,才能使自己的经验不断得到更新,促使新经验生成,感受文本的美、收获的美。
1. 重视工具性的成分。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则过多地重视人文性,一节语文课,我们思想传递的内容较多,学生受到情感价值观内容的教育较多;而工具性的成分较少,我们的学生读了很多年的书,每每写起作文来,内容上可读性很小。比如写人的作文,学生大多数写妈妈送雨伞和妈妈送自己去医院,而在表达上,学生基本上采用三段式,一些表达,好词佳句不会使用,因此我们在文本的生成中要重视工具性,在学生领略文章内容美的时候,更要感受语言载体的美。
2.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育的本质功能是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阅读中,我们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一些灵感的火花,我们要给予激发、保护、引导。学生生活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烂漫的童心对于文本的解读会产生更多适合他们自己感受。学生有价值的个性生成,我们则可以全班推广,实现解读资源的共享,在交流中以生成促进新的生成。如教学《长城赞》一课时,我们的学生对于长城的见解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可以把握这些课程资源,把这些解读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之中,充分提高我们教材解读的深度,让学生们大胆想象,积极思考拓宽作品的空间。
3. 教师的评价要科学有效。学生们对于文本产生的生成是多元的,教师的评价要有激励和导向的功效,引领学生对于文本的认识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在正确的轨道上生成。教师的衔接语,要有让学生们进一步激发深度解读的作用。我们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而不是一个标准搞一刀切,而应该让学生在我们的评价中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对于他们的一个个亮点,则要给予鼓励,使他们能够产生新的体验与感受,从而形成源源不断的课堂生成。
4. 有效的课堂处理机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我们的课堂上总会有一些突发的内容,有一些灵感在教师和学生们的一瞬间出现。这种灵感火花的出现是很短暂的,如何把握这一个转瞬即逝的灵感,需要我们教师有敏锐的心,需要紧紧抓住这一个过程,把这一个点放大,然后进行深化。如教学二年级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时,学生们说萨沙年龄小,个子矮,可以说这一个点的出现,我们可以积极抓住这一转瞬即逝的灵感展开深度解读。同时,学生有偏差的生成出现时,也需要我们及时进行扭转,以免把更多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在偏差的解读生成上。
四、深化巩固促使文本解读锦上添花
在巩固延伸环节,我们究竟要强调什么,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可以说与我们的课堂是否有效息息相关,因此在巩固延伸环节,我们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整体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长与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文本的美丽。
1. 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巩固。学生是独特个性的人,学习所接受的程度,学生们各有不同,教师要承认学生的这种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教学深度、广度的设置上要适合大多数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知识接受程度,既要重视优等生的发展,也要考虑学困生的成长,避免“一刀切”,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巩固与提高,真正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2. 把握教材的支点,设计更深的拓展。在巩固深化中,我们不能离开课本,但是更不能固守着课本,应该通过课本这个载体,让学生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感受大语文的内涵和美丽。如《最后的淇淇》一文的巩固环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如今很多生物正在濒临灭绝,更应该想到我们周围的环境,近几年经济迅速发展,很多曾经绿水长流的河流,如今已经难寻小鱼们的影子,环境保护迫在眉睫。以课本为支点,在充分咀嚼文本的基础上,我们就应该有一种大语文的气魄,大手笔,大胆略来延伸我们的教学,而不是守着课本,没有向外发展的勇气和力量。
3. 教师及时反思,实现因学定巩固。在巩固延伸的环节中,学生对于知识的收获已经大体形成,我们的教学此时如何开展,不仅需要看我们预设的轨道,更应该看到学生学习的状况,做到以学定教,从学生们出发,如果学生较好地完成了我们预定的任务,再次强调重复,便是时间的浪费、教学资源的浪费。我们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在巩固延伸环节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梳理好自己的教学环节,做到因学定教。
4. 教学生学会总结。会思考的人才会学习,在参与课堂学习的各个过程中,教学生学会总结,养成总结的习惯,学会总结的方法,是学生素质发展和时代的必然。巩固的环节更需要指导学生梳理自己的文本解读收获,引领学生进行思考总结,总结自己各个知识点的收获,积累经验,真正把别人的积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为更深层更丰富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只有紧贴学生行走的课堂,才是学生们发展的课堂,才是属于学生的美丽的课堂。关注学生发展,以学定教,一切从学生出发,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发展学生,只有如此,我们的课堂才是学生们的高效课堂,我们文本的美丽才会盛开在学生的心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