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塞伦盖蒂的黑犀牛

2015-05-30非洲的青山

天天爱科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塞伦盖蒂犀牛角幼崽

非洲的青山

在非洲的坦桑尼亚塞伦盖蒂国家公园的某个地方,生活着一头雌性的黑犀牛,她是传说中的“明星”犀牛妈妈。在塞伦盖蒂的黑犀牛几乎快要灭绝的时候,她几乎以一己之力,延续了家族的血脉。在过去20年中,她总共繁殖养育了11胎幼崽。在塞伦盖蒂现存的黑犀牛中,一半以上都是她的后代。由于这头黑犀牛妈妈生活在地形复杂的地区且行踪不定,想一睹她的风采很难。幸运的是,在黑犀牛保育基地巡逻人员的指引下,我找到了她!

黑犀牛体长2.8至4.0米,肩高1.3至1.9米,重达900至3000千克,是陆地上仅次于大象的第二大动物。黑犀牛其实并不是黑色,它们的肤色呈浅灰色或灰色,因为喜欢在稀泥里打滚,将泥巴糊满全身,保护皮肤不被蚊虫叮咬和不被阳光晒伤,所以看起来是黑色的。黑犀牛长着尖尖的上嘴唇,伸缩自如,便于它们采食一种满身长刺的植物。黑犀牛的鼻骨上突起两只角,纵向排列,前面的角较长,最长可达1.3米。

在斯瓦西里语的称谓中,凡是结婚生子的妇女都可称为妈妈。塞伦盖蒂生活着的这头雌性黑犀牛,年龄27岁。在过去20年中,她总共繁殖养育了11胎幼崽。在塞伦盖蒂现存的黑犀牛中,一半以上都是她的后代。黑犀牛保育基地的工作人员亲切地称她为“妈妈塞伦盖蒂”。

“妈妈塞伦盖蒂”是1993年坦桑尼亚国家公园管理局启动黑犀牛保育项目时仅存的三头黑犀牛之一。黑犀牛曾经遍布东南非洲的稀树草原,数量超过3000头。20世纪70年代以来,疯狂盗猎致使绝大部分黑犀牛消失了。尽管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一些亚洲国家的人们坚信,犀牛角是珍贵的药材,也是一种高端装饰品。在国际黑市上,犀牛角的价格被炒到同体积黄金价格的3倍。在暴利的驱使下,不断有人铤而走险,针对黑犀牛的盗猎屡禁不止。

为了拯救塞伦盖蒂濒临灭绝的黑犀牛,坦桑尼亚国家公园管理局和德国法兰克福动物学会联合成立了塞伦盖蒂黑犀牛保育基地。科研人员将黑犀牛的尖角割开,安装进去一个微型无线电跟踪装置。犀牛角是毛发堆积物,上面没有神经系统,不会觉得疼痛。通过接受犀牛角里发出的信号,对它们实施24小时监控。基地巡逻员通过接收信号,确定黑犀牛的方位。如果黑犀牛越过塞伦盖蒂的边境,进入狩猎区或者人类聚居区,就得立即开车将它们驱赶回来,防止它们被人伤害甚至屠杀。与此同时,基地为每一头黑犀牛建立了身份档案,详细记录它们的身高、体重、出生时间、健康指数、进食量、发现地点、发情时间、产崽时间等。

经过艰苦而漫长的努力,截至2013年1月,塞伦盖蒂的黑犀牛数量恢复到了25头,“妈妈塞伦盖蒂”功不可没。她几乎以一己之力,延续了家族血脉。她成为塞伦盖蒂的明星犀牛,游客们都希望一睹她的风采。但“妈妈塞伦盖蒂”生活的莫鲁地区太大,地形复杂,人们很难发现她的行踪。幸运的是,2013年7月,在黑犀牛保育基地巡逻员的指引下,我找到了她

莫鲁地区位于塞伦盖蒂的东南角,这是一片寂寥空旷的荒野,盐水湖和零星的岩石点缀其间。我和三名巡逻员驱车来到莫鲁地区,天色已晚,就在野外宿营。我们拾取了一些枯枝,生起一堆篝火。我拿出一口大铝锅,吊在火堆上,煮起一锅热腾腾的白菜火腿面条汤。不一会儿,面条汤熟了,我们几个人狼吞虎咽地吃个精光。夜里,我裹着厚厚的睡袋在帐篷里睡去,斑鬣狗们在帐篷外游荡,不断发出“呜呜”的哀嚎声。巡逻员则轮流在帐篷外持枪警戒,以防盗猎分子的袭击。

第二天清晨,我们驱车到莫鲁石下,爬上巨石顶。一个巡逻员站在耸立的巨石顶上,打开无线电发射天线,寻找黑犀牛的信号。另一个巡逻员擎着望远镜四处观望。还有一个巡逻员则持枪在周围担当警戒,以免狮子或其他猛兽突然蹿出伤人。

无线电发射天线的有效覆盖范围只有10平方千米,在茫茫无边的草原上,寻找黑犀牛犹如大海捞针。我们搜寻了近半个小时,只收到一两个微弱的信号。于是,我们换到数千米以外的另一块巨石上。这一次收到了清晰的回音,“滴滴……”巡逻员抬手一指,信号来自姆巴拉盖提河边。我们像蹄兔一样纷纷跳下石头,钻进越野车里,朝河边驶去。

河边荒草连天,足有一人多高,无线电接收器的信号已近满格,但仍没有犀牛的影子。巡逻员轻声对我说:“它一定就藏在附近的草丛中,我们得集中注意力。”

我问:“我们能不能再往前开一点,到草里搜寻?”

“那可不行,黑犀牛脾气暴躁。它们视力不佳,但有灵敏的嗅觉和听觉,如果我们太靠近,它们会一头撞翻车辆的。”

一阵风吹过,荒草弯下了腰。只见前方不到20米远的草堆里,一块黑黝黝的脊背露了出来,背上站着几只红嘴巴的牛椋鸟。原来犀牛就在眼前我赶忙拿起相机,一阵猛拍。不一会儿,一头巨大的黑犀牛从草堆里钻了出来,紧张地盯着我们的车。它那两只犄角细长,笨重的大脑袋抬起来,像狗一样吸着鼻子,好像在判断我们是否有威胁。这头黑犀牛的右耳朵缺了一小块儿,那是它们的身份标记,是工作人员故意剪出以便识别的。巡逻员拿着档案夹,指着黑犀牛,小声对我说:“这就是‘妈妈塞伦盖蒂。”

“妈妈塞伦盖蒂!”我兴奋得差点儿跳起来。突然,草丛里又钻出一头小黑犀牛,紧紧跟在“妈妈塞伦盖蒂”的身后。小黑犀牛还没有长出犄角,个头不及“妈妈塞伦盖蒂”的一半高。

“妈妈塞伦盖蒂”转身跑出草丛,四条短腿快速交替,短尾巴直直竖起,好像疣猪一样滑稽。幼崽紧紧跟在她的身后。大约跑了10米后,“妈妈塞伦盖蒂”停下来,喘着粗气,喷着响鼻,用身躯挡住幼崽,然后转过头,犄角直冲着我们,小眼睛眨巴眨巴,前脚掌重重地踏着地面,好像随时准备逃走或攻击。巡逻员们迅速用GPS定位发现地点,并在笔记本上记录其他信息。

巡逻员指着小黑犀牛告诉我:“这是她的第十一胎幼崽。雌黑犀牛在养育幼崽时,攻击性很强,我们不能太接近她。”

我问:“黑犀牛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岁?”

“它们一般能活到45岁。”

“那么‘妈妈塞伦盖蒂还处于壮年,她还能再生育吗?”

“还能。雌黑犀牛一般要把幼崽养育到两岁之后才会再次交配。‘妈妈塞伦盖蒂的下次生育最快也要到2015年了。”

“太好了!希望她能再多生几头。但这样的话,现有的黑犀牛会不会近亲繁殖?”

“近亲繁殖是个严重的问题。不过,国家公园已经从英国和南非的动物园引进了一些黑犀牛,它们正在姆库齐国家公园接受野化训练。一旦它们适应了野外的生活,就将被引入塞伦盖蒂,以更新现有的犀牛血统。”

“妈妈塞伦盖蒂”带着幼崽走远了,一大一小两个身影逐渐消失在一排灌木丛中。黑犀牛不太喜欢接近人类和越野车,所以我们的车就在发现她们的地方停下不再前进。巡逻员们拿着纸和笔,飞快地填写“妈妈塞伦盖蒂”的行踪报告,注明几时几分发现“妈妈塞伦盖蒂”、她正在做什么、她和幼崽的健康情况如何等。很快,司机就掉转车头,巡逻员又举起发射器,再去寻找下一头黑犀牛。巡逻员们每天至少要对所有的黑犀牛进行一次这样的搜寻和观察,且不只在白天,还经常得在夜间工作。

游客在塞伦盖蒂很难发现黑犀牛的踪迹,它们的数量实在太少了。其实不仅黑犀牛数量少,世界上其他四种犀牛(白犀牛、印度犀牛、爪畦犀牛、苏门答腊犀牛)都处于濒危状态,其中爪畦犀牛很有可能已经野外灭绝。尽管现实是如此严峻,但我看到这些敬业的犀牛保护者,还有可爱的“妈妈塞伦盖蒂”,内心又充满了信心。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抵制犀牛角制品,人人有责!

(责任编辑 杨朝旭)

猜你喜欢

塞伦盖蒂犀牛角幼崽
双胞胎幼崽
当人类幼崽碰上小动物
海豹幼崽可以像人类一样改变声调
犀牛角仿冒品研究现状
百“牛”渡江
坦桑尼亚·塞伦盖蒂国家公园
“清洁工”
强渡马拉河
给犀牛投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