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思想生成的哲学依据与内涵

2015-05-30梁凡

求知 2015年4期
关键词:国家

梁凡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作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重要理念,中国梦是在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国内形势及时代特点进行了深度分析和深刻把握的基础上,在文化价值观层面提出的富有创新性的重要价值理念。在当下中国,中国梦无疑是中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词汇,对它的学术研究和政治解读一直在行进中。然而,从辩证的、多层面的哲学视角对中国梦的生成依据进行研究的成果较少。基于此,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视角,阐释其生成的辩证依据,这对深层把握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并使其尽快深度嵌入社会生活之中,必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通过努力奋斗即可实现的伟大理想,凝聚着中华儿女的共同信念和远大追求,那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与人民幸福的高度统一。这一理想作为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宏大的价值追求,囊括了国家、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国梦不是虚无飘渺的空想或幻想,它的建构有着深厚的现实根基。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地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这一报告鲜明地指出了我国的现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最大的实际,一切理想和梦想的构筑都应以此国情为基础。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还很不协调,东部和中西部地区、沿海和内陆地区发展不够均衡,国民收入分配不尽合理,贫富差距逐渐拉大,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人口数量多但素质较低,道德滑坡、贪污腐败、诚信受阻、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民生等各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这些客观事实必定给中国梦目标的实现带来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压力,预示着梦想的实现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基于此,正视现实,直面现实问题,才能探索出切实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可以说,中国梦中既蕴含着中国的现实状况,又从国家与民族的高度加以升华,表明了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同时,中国梦又为理想和现实的转化搭建了桥梁,提供了可能性,这一可能性就是实践。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要实现中国梦,我们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我们必须要坚定立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坚持不懈,而非纸上谈兵。空谈误国,唯有实干才能兴邦富民。

作为一个价值层面的目标和理想,中国梦的提出不是一步完成的,它继承了历史又超越了历史。我们从“救国梦”到“强国梦”,再到“复兴梦”的梦想继承和超越过程,则可透视到中国梦生成的另一维度。

翻开中国近代史,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作为战败国,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这个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又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得列强的侵略范围扩大,侵略程度加深。1884年至1885年的中法战争,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结局告终。时隔十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战败,清政府又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0年至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更是给中国带来了空前深重的灾难。一系列战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国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也面临被列强瓜分和吞并的危险。这样的社会现实,激发了无数有志之士的中国梦,这是“救亡图存、抵御外侮”的“救国梦”,他们力争摆脱侵略,争取独立。

随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开始了封建统治者艰辛的自救历程;以康梁为代表的戊戌变法运动,试图从制度上改变旧中国;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进一步深入,中华民国的建立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的命运。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又使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占人类人口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当家做了主人。至此,我们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任务宣告完成。而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光辉岁月,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功实践,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梦已然被时代赋予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新内涵,开启了全新的华丽篇章。

21世纪的中国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各方面都具备了优越的资源和雄厚的实力基础。“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既充分而又深刻地表明了我们对实现中国梦所怀有的坚定信念和强烈自信。因此,我们更应该齐心协力,团结一致,为“复兴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从“救国梦”发展到“强国梦”,进而再到“复兴梦”,梦想的每一次继承与超越,都把中国社会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梦的提出,立足于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基础,根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前仆后继地持续探索,源于近代170多年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传承于5000多年泱泱大国的悠久文明。中国梦是将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辩证结合的复兴梦,是将个人、民族、国家与世界接轨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两层含义,其一是社会主义,其二是中国特色。作为区别于资本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公正更公平的社会主义制度,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在经济方面主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个人消费品分配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在政治方面主张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当家作主;在文化方面主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这些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具备的一般性质,均可以归结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矛盾学说中的共性之处,同时事物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中国特色,说的就是中国的特点,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所照射出的异样光芒,可以具体到中国的国情、党情、社情、民情,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实践、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生产与生活方式、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这些作为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和个性,是中国所独有的特殊性质。我们要实现中国梦,一方面要遵循社会主义的一般路径,坚持社会主义大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另一方面又要立足于国情,以独有的方式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彰显中华民族的持久魅力和独特风貌。

实现中国梦,一言以蔽之,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性,又要从我国的实际和特殊国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彰扬个性,这既是认识事物、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哲学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既是一个大梦,大到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这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一个最伟大的梦想,是为未来中国设计的一幅波澜壮阔的宏伟蓝图。同时又是一个小梦,小到要实现每个人幸福安康、安居乐业的生活,提升每个公民的幸福指数和生活满意度。可以说,中国梦是亿万中国人共同编织和筑就的梦想,具体到每个人的实际生活、价值诉求和脚踏实地的努力拼搏。实现中国梦,是当今中国人共同的心声和强有力的时代呐喊。小梦筑大梦,量变促质变,亿万个梦想共同萦绕,交相辉映,交替循环,必将形成一股股推动祖国不断发展壮大、推动梦想成真的强大洪流。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来看,中国梦的实现过程就是量变和质变相统一的过程。从国家层面上讲,中国梦作为一个民族复兴的梦,需要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在经济上,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在政治上,我们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一整套根本政治制度和具体制度,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在文化上,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在生态上,我们要着力营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让一个美丽的中国脱颖而出;在社会上,我们正努力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社会每一个方面的努力建设与精心构造,终将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小的量的努力积累会转变成大的质的巨大飞跃,从这个层面上讲,中国梦的实现融合着量变和质变的相依相变。

从个人层面上讲,实现中国梦就是要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也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我们提出中国梦的目的就是使“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实现中国梦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关系到每个人的福祉,这也是中国梦能够深入人心、产生巨大感召力的关键所在。

个人梦和国家梦之间的密切联系,将马克思主义哲学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体现得淋漓尽致。千千万万个个人梦汇聚成一个强大的国家梦,国家梦的实现有赖于每个个人梦的实现。如果每个人都能梦想成真,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会有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就会产生质的跨越,实现民族复兴的国家梦就指日可待。

中国梦既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之梦,又是人民幸福安康、人生出彩之梦。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真谛,是中国梦所追求的终极目的。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两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国泰则民安,民福则国富。国家富强是人民幸福的外在前提和基础,人民幸福则是国家富强的内在目标,是中国梦的本质和最高价值尺度,为国家富强提供人力、物力与智力保障。试想,如果一个国家积贫积弱、岌岌可危,何谈人民幸福?同样,如果国民每况愈下、民不聊生,这样的国家又如何得以强盛?只有把国富和民福这两个指标加以综合考量,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一个科学的检验标准和客观的评判依据。

中国梦是国富之梦。当代,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等各方面的实力都大大增强,社会生产力实现了跨越式巨大发展,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大幅提升,而且我国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等方面凸显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国家的教育、文卫水平也一路攀升,代代辈出的精英人才成为国防建设的强大后备军,为梦想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同时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生存型、发展型消费已向享受型消费迈进。可以说,中国的发展富强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和谐共荣也需要中国。

中国梦是民福之梦。幸福是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至高期盼,是人们由衷的心声。让人民幸福就要时刻以人为本,为民着想,这既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坚定立场和价值取向,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得以发展壮大的关键点,是中国梦最深入人心的响亮宣言。让人民幸福,就要提升人们的幸福感指数,让人们充分体会到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让人民幸福,就要让人们住有所居、劳有所得、病有所医、学有所教、老有所养,让生活在祖国大家庭中的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事业日益完善的成果,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享受国家富强的成果。

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寥寥数字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为这个梦想付出的艰辛汗水。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前仆后继,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局面。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部署,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伟业铺设了道路,指明了方向;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作出了更为系统的规划;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倡导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为实现民富国强的伟业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全面客观的指导理念。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三个共同享有”、“两个百年目标”,对中国梦作出了最深刻、最完美的诠释,让中国梦这个国富民福的美丽梦想,变得更为现实、更为具体、更为生动。

总之,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人的梦。中国梦思想的生成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想。只要我们牢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行,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传承中华文化,那么,两个“一百年”后,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将傲然屹立,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定会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双艳珍

猜你喜欢

国家
国家公祭日
“求一可爱国家而爱之”
国家
《12·13 国家公祭日》
正是吃鱼好时节!国家呼吁多吃鱼,这五种鱼你一定都吃过,但你知道好处都有什么吗?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看中了他吃国家粮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