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支原体病的诊治措施
2015-05-30郇秀荣王晓艺宫照峰邵文晶
郇秀荣 王晓艺 宫照峰 邵文晶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5)04-0030-01
鸡支原体病是鸡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可分为鸡败血支原体和滑液囊支原体。鸡败血支原体感染可引起鸡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临床特征为咳嗽、流鼻液和气管啰音;滑液囊支原体感染可引起滑液囊炎,其特征为关节肿大、跛行。发病后,雏鸡生长不良,产蛋鸡产蛋率下降。本病病程长,易复发,且易与其他疾病继发或并发感染,各种应激因素都是本病的诱因。
笔者在工作中接触到一例疑似支原体病例,针对发病的临床症状、解剖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支原体病。
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该蛋鸡户饲养了6000只鸡,在100日龄左右发病,出现呼吸道症状,咳嗽,呼噜,气管有啰音。个别鸡表现肿脸、眶下窦炎,在眶下窦外可形成大的硬结节。眼流泪,有泡沫样液体。有零星死亡,死亡鸡偏瘦,病程长,治疗效果不理想,开产后产蛋率上升慢,并且每次防疫应激后表现严重。
2 解剖症状
病鸡消瘦、脱水,鼻腔、眶下窦粘膜水肿、充血,窦腔内充满粘液和干酪样渗出物,气管和喉头有少量粘液,粘膜增厚,气囊浑浊,个别气囊内有黄色干酪物,关节肿胀、胸部龙骨处有囊肿,内有奶油样或黄褐色干酪样渗出物。
3 实验室诊断
采集发病鸡血清及相关部位病料送有资质实验室诊断,结果如下:
3.1 病鸡血清支原体平板凝集试验结果阳性。
3.2 按规程处理病料,接种于培养基37℃培养72h以上,镜检观察到表面光滑、呈圆形、边缘整齐、中央隆起的“煎蛋样”菌落,革兰氏染色阴性。依此可判定该鸡群发病为支原体病。
4 治疗措施
4.1 饲料中添加对支原体敏感药物如泰乐菌素、强力霉素、泰妙菌素等治疗5~7d。
4.2 饲料中添加维生素以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
4.3 若有继发大肠杆菌或其他疾病则需要同时使用相应药物。
该病例按上述措施治疗后,取得较好效果。
5 预防措施
该病一旦在鸡群发生,严重影响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性能,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该病的发生。具体措施如下:
5.1 加强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保持通风良好,改善卫生条件,避免各种应激反应。
5.2 种鸡场应进行支原体净化,控制垂直传播,防疫程序科学合理,以保证雏鸡有较高的母源抗体。
5.3 对经常发病的鸡场可用支原体F株疫苗进行免疫,支原体活疫苗F株具有替换环境中野毒的作用,连续应用2~3年可以替换环境中野毒的作用,使鸡场达到初步净化。一般在雏鸡10~15日龄用支原体弱毒活苗(F36)点眼免疫。
5.4 重视其他病毒性疾病的预防,鉴于该病常继发于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病毒性疾病,所以应加强病毒性疾病的免疫工作,同时所用冻干弱毒活疫苗一定要用SPF胚源疫苗,避免因疫苗净化不彻底而携带支原体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