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

2015-05-30王爽程霖

成才之路 2015年4期
关键词:实习课技能型人才德育课

王爽 程霖

摘 要:文章从重视师德建设和教学研究,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群体的整体素质;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制订行之有效的职业规划,提高学生的社会应变能力;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入手,研究如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关键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师德;培養;德育课;实习课

中图分类号:G718;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4-0048-02

职业院校是专门培养社会各行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教育领域。国家强调,“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成为职业教育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高素质技能人才是一个综合概念,强调的是高技能和高素质。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素质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职业技能、职场应变能力、专业创新能力。目前,还存在学而不“致用”、要分数不求素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好形势下,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还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那么,如何加快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步伐呢?

一、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教育成败系于教师。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能停留在吃老本的阶段,肩负着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重任的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努力达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不但要“学会学习”“学会动手”,而且还要了解、熟悉市场,否则他们的“产品”(学生)将不被市场接纳。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断用新知识、新观点、新信息来武装自己,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1. 提高教学教研能力,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营养的肥料

高素质的教师是善于不断学习的。要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就要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首先,是思想观念保障,要积极开展创新教育研究,提升教育理念,扩大知识面,把握教育规律,形成更全面的具有延伸性知识结构的能力。其次,实施“名师工程”“学科带头人”,倡导“教研进课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教科研专题会议、名师一帮一、校内汇报公开课、校外取经问道等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第三,通过举办“班主任讲坛”“周日开讲”、与兄弟院校的各种交流会议等,让各类有感召力的教师代表或登台演说或坐而论道,新老教师“结队子”,互帮互助,认真备课,反复推敲,把书本的理论知识和到工厂实践锻炼所学专业技能紧密结合起来,及时把握企业的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自主学习新的职业技能的能力;掌握最先进的相关职业理念和操作方法的能力。“经师易遇,人师难求”“为时养器、器为时用”,要做教育的有心人,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

2. 提高教师动手能力,为培养技能型人才提供肥沃的土壤 高技能的人才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具有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才能教好学生,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磨刀不误砍柴工。首先鼓励老师下企业到生产一线参加生产锻炼,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切实提高自己操作、解决实际问题和知识应用能力。通过实习,熟悉了解与自己所教专业相对应企业、行业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促使他们增加生产实践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和积累实践经验。同时,也对以前所教理论课程有更深一步的理解,有利于他们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当前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从而丰富教学内容,逐步成为有高超的理论水平和精湛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通过自己亲身经历,掌握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要求,返校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修订教学方案,改革课程体系,使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大大增强,保证学生与企业有效接轨。并将优秀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及时修订教学计划,加大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培训课程比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企业岗前零培训目标,培养出更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

3. 积极进取的学术研究气氛,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甘甜的雨露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适应社会发展变革,需要提升教师科研能力。通过参加学术会议、教学研讨会等方式扩大教师眼界,使他们了解外界信息,及时获得最新研究成果,不断充实自己。通过校本课程开发、课题研究,调动和发挥老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倡导教师群体做研究型教师,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积极参加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规划课题,着眼于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突出解决学校发展、课程建设、学生管理、教师培训和课堂教学等方面的问题,助推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助推剂。“树人树木,成人成才”,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肥沃的土壤、营养的肥料和甘甜的雨露。高超的理论水平、精湛实践能力的双师型老师,为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能、职场应变能力、专业创新能力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学生的成才奠定了有力的基础。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提升学术能力、善于动脑、勤于实践,定会培养出高素质技能人才,使学生真正走向广阔而丰富的天地,从从容容地去择业、就业、创业。

二、促进德育创新,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1. 要加强德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德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能够保证学生在社会中做一个具备高尚道德品质、有修养的人。一个素质比较高,各方面能力比较强,身心健康的学生走上社会,能够很快适应环境,适应工作。在学习编排和实施上,要创设情境,向学生正面灌输德育知识,明确为什么这样做、应该怎样做。德育课是学校教育体系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与其他课程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密切协调。要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的主渠道作用,与专业教学结合起来,寓德育于专业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各行各业对职业道德的要求,并逐步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提高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社会价值观,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2. 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高技能型人才同样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培养以创新为基本特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应本着“创造性思维源于实践、始于问题”的认识。在专业课教学中,大力提倡和推广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學互动型模式,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情境教学模式,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课程学习的需要提出创造性设想,大胆实践、操作和开发,形成从观摩到操作,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进一步扩大知识面,逐步培养学生与其将来所从事职业相适应的能力、技巧。同时鼓励学生创办自主创新组织,激发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兴趣,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

3. 制订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学生就业应对能力

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生涯规划是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有效办法。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规划,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个性特点、潜在价值,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潜能,从而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为了充分提升个人职业竞争力,举行以“规划理想职业,成就精彩人生”为主题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引导学生将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作为演讲素材,引导学生判断个人达到职业成功的标准,从而确定职业角色形象,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加强学生的执业意识、职业道德和成才观、就业观、创业观为主要内涵的职业生涯教育;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为成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也起到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和理想的作用。实践中,有计划,有目的,并付诸行动,适当调整、进退自如,充分发挥个人的长处,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提供成功的机会,个人的职业技能将不断增强。

三、灵活适应市场变化,加快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步伐

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要走开放式办学之路,力求在专业设置、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等方面特色化、品牌化,强调实践与技能,致力于培养拥有一技之长、勇于创新的学生,达到职业教育“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补短,人人成才”的育人宗旨。

1. 灵活调整专业设置,适应市场变化

高技能型人才必须具备职场应变能力。职业教育要使自己培养的人才具备灵活、适时应对职场要求变化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就必须以劳动力市场为导向,变“输出地”培养为“输入地”培养。实践中,学生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坚持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适应,适合企业的用人选人策略:招认可公司和认可公司文化的人,有强烈事业心的人,有超强的行动力、良好的个性、自我操练的能力。

职业学校应该不断探索,完善办学设施,提升办学功能,根据市场与人才需求变化的预测,不断地调整办学方针和专业设置,以满足未来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使得毕业生能够轻松找到工作,快速适应市场、融入市场。在专业设置、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等方面追求特色,追求专业品牌化,强调实践与技能,大胆创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面向市场、面向社会调整办学方针、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探索“招生——培养——实习——升学与就业”的特色办学之路,实行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提升学生的职场应变能力,加快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步伐。

2. 搞好校企合作,推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步伐

职业技能是高技能人才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职业教育要发展,就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切实抓好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把人才培养模式从课堂上和书本中解放出来,依托企业真实工作场景,促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实习,有效增强实践性和针对性,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树立基本的职业意识,为真正跨入社会施展才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除拓宽实习渠道外,还要踏踏实实搞好校内实习。校内实践教学应遵循“生产性”的原则,为学生在校内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尽可能和企业生产设备相一致。通过实习,学生能进行一次全面深刻的专业思想教育,增强其从事本工作的光荣感和责任感;通过实习,把所学的专业知识、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实习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初步掌握从事专业实践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提高了“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达到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职业教育要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就要重视师德建设和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唱好“教师”“学生”“市场”三部曲,加快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步伐,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吕可英,董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M].济南:齐鲁书社,1991.

[2]陈玉华.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探析[J].河南教育,2010(10).

[3]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史料汇编[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实习课技能型人才德育课
生产实习课教案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反转实习课”教学模式在组织胚胎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
浅谈高校动画专业将理论引向实践教学方法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
留学生外科手术学实习课全英文教学经验总结
信息技术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