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首都青少年的艺术观赏活动

2015-05-30冯亚王海兰乔东亮

关键词:票价青少年

冯亚 王海兰 乔东亮

[收稿日期]2015-10-0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观赏文明研究”(项目编号:14FZW055)。

[作者简介]冯亚(1973—),女,河南信阳人,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學部副教授;王海兰(1964—),女,陕西汉中人,北京印刷学院传播学系副教授;乔东亮(1965—),男,河南上蔡人,北京联合大学教授。

①首都剧院联盟是由首都地区剧院、剧场自愿联合发起成立的剧院联盟。

[摘要]艺术观赏对于青少年有重要的意义,首都具有艺术观赏的资源优势。目前,首都青少年艺术观赏实施受票价、时间成本、交通安全等因素的制约,演出剧目多集中针对低幼阶段儿童,质量上良莠不齐,艺术观展信息传播渠道不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艺术观赏;青少年;首都;票价

[中图分类号]G12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4917(2015)04012104

观赏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精神”活动方式,日益呈现出常态化、广泛化和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为美育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平台。观赏活动是一种审美化的社会实践,必然随着人类社会实践对象的不断扩展和实践方式的丰富多样而展现出空间的弥漫性和时间的延展性的特点。首都青少年是一个庞大的群体,青少年积极参加艺术观赏活动的意义,一是依托首都繁荣的文化资源,通过艺术观赏可以有效地面向青少年实施美育,提升青少年的整体素养;二是刺激了艺术消费,反过来进一步繁荣演出、展览市场,促进首都文化市场的良性循环。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城市,首都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人文优势,反映在观赏硬件、人文环境、行政和教育部门支持等多个方面:北京的艺术观展场馆数量和文艺作品演(展)出总量稳居全国之首,这是实施青少年“以文化人”教育的有力保障。由于多年的宣传、引导、积淀,首都社会形成了比较良好的艺术观赏氛围。各级行政、教育部门重视青少年美育工作,活动开展丰富,也积累了很多经验。教育系统培育出多项青少年艺术实践和艺术观展的品牌项目,如金帆艺术团、民族艺术进校园等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首都比较完善的社区组织,也增加了在青少年中实施艺术观赏的阵地。首都的教育资源丰富,家长普遍重视子女教育,艺术观赏的态度总体比较积极。

北京在公共文化建设方面的条件和取得的显著成绩,应当成为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崭新文化精神风貌的窗口和中国其它城市效仿的楷模。然而,与社会期待相比,首都青少年艺术观赏活动的实施也存在着缺失和需要建设的地方。

一、票价、时间成本、交通安全等因素是制约首都青少年参加艺术观赏活动的三大瓶颈

据调查,若是个人购票,观演门票的价位在百元左右比较容易被接受。青少年的观展活动需要家长的陪同,如果一次需购票2-3张,成本更高。而目前首都演出市场动辄二三百,甚至上千元的票价让家长望而生畏。政府和首都剧院联盟①针对这种情况,积极倡议、推动低票价活动,或者通过政府采购的办法团购(包括国家歌剧院的彩排)一部分票,然后作为福利分发给群众。但是,这些好的措施在具体的实施环节中并不畅通,受益者有限,这些手段对于青少年群体更是杯水车薪。青少年获取廉价门票,参与艺术展演的机会尚不够均衡。

首都艺术场馆齐全、艺术生产繁荣,但分布不均衡,城乡之间差异大。多数场馆集中在西城、东城核心城区,郊区的艺术场馆资源比较稀缺。这样的分布虽然体现了优先布局核心城区,确立首都文化大都市功能的设计,但也在客观上提高了非核心区观众观演的时间成本。尤其是在远郊县场馆不足,影响当地艺术展演,青少年的艺术观赏存在客观困难,艺术观赏时间成本高。

由于北京城市大,交通安全和社会治安还存在各种不测的可能,家长、学校对于学生外出活动顾虑多。近年来,学校尽量减少组织群体外出活动,这样做从客观上减少了不安全因素,当然也减少了学生艺术观赏的机会。即使一些免票的展览,家长、学校出于安全的考虑,也难以实施。

综合考虑艺术观赏的价格成本、时间成本、安全因素,再加上学生的课业负担原因,很多家长对青少年艺术观赏存在畏难的心态。

二、演出剧目多集中针对低幼阶段,质量上良莠不齐

首都的观展和演出市场是繁荣的,而且青少年群体的消费也是各种演出、策展方特别考虑的对象,毕竟,这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但是,调查显示,演出市场大多数的儿童专场适宜低幼儿童,而适宜8-17岁年龄段的演出很稀少,青少年艺术观赏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被挤压。原因在于一方面这个区间的孩子跨越少年和青少年,针对他们编排节目较低幼阶段有难度、投入更大;另一方面剧场调研显示这一区间段的孩子课业负担重,再加上一些家长对孩子艺术观赏活动存在一定的功利性和盲目性,造成这一阶段青少年观演的兴致不高。于是艺术展演的供应方纷纷回避针对这一区间年龄段孩子的艺术创作。北京的演出、展览市场整体呈现顾小不顾大的现象,对于青少年来说,普遍存在艺术观赏(年龄)越大(数量)越少的情况。这一趋势对于青少年审美能力的提高是不相适宜的。

在市场上,有些演出结构与演出场所联合起来,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排演粗制滥造,用庸俗的作品抢占档期,以次充好,严重损害了家长和孩子的观演热情。

三、艺术观展信息传播渠道不畅

首都的演出场馆分两大类:商演(展)类和教育、公益类。观众对商演(展)的场馆一般比较熟悉,演(展)出的咨询也很容易获得。教育类的演(展)指高校、少年宫等非营利机构组织的展览和演出,如高校毕业季的演出、展览等,规格高、场次多。另外,一些机构、企业也会不定期推出公益性的演出、展览。在北京,非商业性的展演一般实行免票或低票价,这是首都独具的文化资源。但是很遗憾,这些大量的低价演出信息家长很难获得。据调查,69.1%的家长和学生通过网络、微信获知观赏信息数据来自首都精神文明办主管北京市美育与文明研究基地2014年调研报告。,进而进行选择。商演的信息在网络有比较大的宣传力度,查找很方便。但是,教育类、公益类的演出、展览主办单位一般没有强大的信息平台,演(展)出方也没有扩大宣传的需求,因此只能做到小众传播。比如北京市戏曲学校创编的中华美德戏曲,内容与艺术形式都适合青少年观演,该系列剧获政府补贴,演出票价只有30元,很适宜青少年观赏。但演出信息只在剧院和围观不多的微信圈里传播,传播效果和影响力相当有限。这种资讯传递的不对等,客观上也造成了政府投资的浪费。

资讯不对等也体现在学校层面:学校缺少获得全面信息发布的平台,也缺乏甄选艺术展演信息的指导,面对林林总总的演出、展览信息却无从选择。所以,即使从2014年开始,北京市教委强行实施中小学校每月有一天在校外学习的规定,但是学校一般不会选择艺术观展。在一些校长看来,去博物馆或植物园似乎更加“稳妥”。

鉴于以上原因,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以保障首都青少年艺术观赏的质量。

(一)政府、教育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切实做好“一升一降”,即提升观演的艺术水准,降低青少年艺术观赏的成本

提升观赏活动的艺术水准是确保青少年获得审美体验的基础。青少年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这一年龄段形成。所以,好的艺术作品能够给予青少年美的享受、灵魂的触动及态度的形成。相反,不美的艺术则会混淆青少年的审美观,影响他们健康成长。因此,政府对文艺市场的监管必要且需要根据时代的要求而不断推进。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为我们树立了艺术作品的审美标准“尽善尽美”。客观地说,今天的展演市场上“尽美未尽善” 或“尽善未尽美”的作品还有不少,更有些堂而皇之上演的剧目分明是在挑战观众的审美底线。

提升观演的艺术水准,从源头上需要监管部门严格准入,抑扬有别地引导艺术的创作;严格审查,尤其是商演的剧目和展览,有必要出台准入规则,在资质、时长、规模、内容等方面作出规定,防范粗俗、庸俗之作进入首都市场。与此同时,加强对文艺观演(展)节目生产的监管和市场调研,对优秀的青少年文艺创作、生产予以表彰、宣传和政策扶持。目前,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和北京市的文化惠民工程中政府采购的对象都是国有院团,这对于有社会责任感和艺术创作上有追求的民营院团是不公平的。事实上,国内的一些民营院团和一些民间策展的艺术水准相当高,尤其是其中一些以青少年为主体观众的艺术创作精品,建议政府或教育机构,可以通过组织团购、政府补贴等手段予以支持。另外,应当引导剧场策划更多日场的演出,以适应青少年的作息时间。长远地看,增加郊区的场馆建设,将优质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疏散到郊区是解决目前发展瓶颈的有效策略。

监管部门应尽快建立针对于青少年演出市场的评审机制。对于青少年的艺术观赏,要倡导引领而不是迎合的社会氛围。时机成熟时,还可以建立演(展)出单位、场馆的积分制度,奖优罚劣,以促进演(展)出市场的良性发展。

对于低票价的观赏,一方面要继续通过政府采购、补贴等惠民政策扩大低票价针对首都青少年的辐射;另一方面,有必要借助新媒体手段,构建更便捷的针对学校和青少年家庭的大容量、跨行业的观展信息平台,公布商演(展)和非商演(展)的信息以及博物馆、体育赛事信息,以便于家长选择价格、时间、演(展)出内容都更适合的场次。同时,设置在线交流观感信息、观众投票等版块,以便于有关部门掌握、分析大数据,及时进行引导和监督,预防艺术教育资源浪费或重复使用。

学校是青少年受教育的场所,进一步加强教育部门与首都演出市场的沟通、合作,有利于青少年艺术观赏活动的有序进行。学校也应该是青少年艺术观赏的场所,学生在学校内参与艺术的创作、表演、欣赏,不仅能够得到艺术实践,也能降低观演的成本,同时减少了出行所带来的风险。如果说观赏是审美的过程,那么参与创作、表演就是“立美”[1],“立美是建立美的形式[1],是审美的前提,青少年参与艺术创作、表演,必然增强他们的审美体验。学校之间应该有经常性的艺术交流,这一方面能够活跃学校的艺术氛围,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参与观展实践同学的兴趣和信心。当然,这也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与协调。

(二)积极普及观赏礼仪,引导青少年在遵守与践行观赏礼仪中获得精神的提升

艺术观赏通过两个途径影响青少年的审美体验:一是以艺术之美熏陶性情,这是一种渗透式、融合式的化育,是在对艺术作品的接受、品鉴中,感受艺术所传递的真善美,潜移默化地提升文明程度和精神境界。这个功能的实现,需要大量地欣赏艺术,品鉴艺术,包括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的艺术观赏活动,对于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史的了解认识活动。二是礼仪化人,是一种直言式的化育,就是通过对观赏礼仪的宣传与普及,使受众在观赏礼仪的了解掌握和践行中得到化育。礼仪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者规范,是一定社会的人们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其中的“礼”是指律己敬人的规范内容,“仪”指对该内容的表达方式,观赏礼仪是当代礼仪文化中的重要内容。青少年在艺术观赏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在追求自己的审美享受时,不影响其他人的观赏权益,不破坏演出场地的环境与秩序。观众与演员、观众与工作人员、观众之间应该形成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照的和谐人际关系。只有构建了大环境的和谐与优美,个人的审美诉求才会在观赏活动中得到放大。

青少年观赏文明行为礼仪普及面的提高,来自于丰富多彩的观演活动,以及活动前后学校对观赏行为的辅导。可由政府指导制定文明观众守则,同时场馆的宣传、制度、细化实施也非常重要,比如在场馆里安排穿着优雅得体或符合演出内涵的服饰的文明导引员;制作观赏礼仪宣传片在演出前播放;在场馆张贴青少年喜爱的漫画普及礼仪知识等等。另外,家长的身教作用也不可小觑。

罗丹有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欣赏艺术是人类高级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观赏在青少年的成长中将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宋光:《论美育的功能》,《美学》(第三期),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第31页。

On the Practice of Art Appreciation of Teenagers in the Capital

FENG Ya1, WANG Hailan2, QIAO Dongliang3

(1.Art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29,China;

2.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tion, Beijing 101339,China;

3.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 China)

Abstract: The significance of art appreciation to the growth of teenagers and the advantages of the resources of art appreciation in the capital have been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t is found that the bottlenecks to implement the practice of art appreciation for teenagers in the capital are as follows: ticket price, time cost, and transportation security. With such limitations as the programmes of performance being too much limited to meet the demands of childhood, programme quality being inconsistent, and art appreciation information not being well transmitted, some solutions have also been further explored.

Key words:art appreciation; teenagers; capital; ticket price

(責任编辑刘永俊)

猜你喜欢

票价青少年
五一档电影平均票价42.2 元同比涨约23.39%
青少年发明家
巧算票价
公交票价调节机制及综合评价
用替换法求票价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基于客流调查的地铁票价引导错峰出行的可行性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与30 名失足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