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05-30张国领

党的生活·青海 2015年4期
关键词:国名河南人中庸

张国领

河南人爱说“中”。

“中不中?”

“中。”

我自小在河南中部的一个小山村长大,不管是与父母亲还是和乡邻之间对话,常常是用这种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的干脆利索的方式进行。

“中”,用这个字代表一句话,在我们村子的话语中是一种普遍现象,长大之后才知道,这种一个字的简捷话语,不光是我所在的村庄这样说,我们镇、我们县甚至在整个中原,随处都能听到。

我的父母和中原的乡亲们一样,从幼年到老年都生活在山村里,他们的上辈和上上辈都是这样与山为伍,与土为伴,在劳动中诞生,在劳动中老去。他们没有多少文化,有的只是对土地的深厚感情。祖辈到今天,经历了多少年我无法计算,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是在劳动中度过一生的。劳动使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讲究语言的修辞,没有力气去唱歌般绕着舌头婉转说话,他们都是辛勤的劳动者,把时间看得非常金贵。他们的话语是在劳动中产生的,也是在劳动中进行的,所以他们往往要用最快的速度,最明了的语言,把最准确的意思表达出来。因为,说话是要费力气的,少说几个字就能省些力气多干些事情。

在河南,在中原,中,是最简约的字,是最简约的一句话。很多场合这一个字就能代表他所问的全部内容,也能把别人所问的全部内容回答出来。它应用之广泛,内涵之丰富,表达之深刻,使其它任何字不能取代的,它绝对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字。

在河南人的嘴里说出的“中”字,是肯定的,是不可动摇的,像板上钉上的钉,像地上砸出的坑。

河南人都说“中”或“不中”。有的人说得重,有的人说得轻,听起来很随意,但河南人并不随意说出来的。如果他们说哪个人“中”,那这个人就是可交朋友之人。如果说哪个人“不中”,他们就会永远把那人记住,不与他交往,凡说机密的话便不让他听到,和那人在一起处处都会提防着。

我是河南人,是一个三十年前便离开河南的河南人,在很多地方工作过,听过不少方言和普通话,但外省的话我一句没学会,至今乡音不改,常说“中”或“不中”。不是因为太看重河南话,是我至今还没有发现哪里的方言能像河南人说的“中”一样简明而深刻。有的朋友给我开玩笑地说:“你们河南人懒,说话都不愿多说一个字,就会说‘中‘不中。”我一笑了之并不说什么。一笑不是说他对河南人的看法有偏见,而是他对这个“中”不甚了解。不说什么是他让我无话可说,因为他对中国文化的真谛没有弄清楚。在这里我说一句河南人狂妄自大的话,不理解“中”字的人,要么是外国人,要么是没文化的中国人。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观点,占中国十分之一人口的河南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一个“中”字,写起来只有四划,读起来只有一个发声,但它却包含了太多太多的内容,蕴藏了太多太多的思想。

不是河南人自大,因为说“中”字就不能不说中国,我们是中国人,中国的国名从哪里来?《辞源》上是这样解释的:“上古时代,我国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而把周围我国其他地区称为四方。后成为我国的专称。”这一解释我认为可视为官方观点,从这一观点推论,“中国”名称的由来,与这“中”字是有渊源关系的。“中原”这个称呼来自于“中国”还是“中国”来自于中原,这并不重要,我们完全可以把中原看作是狭义的中国,把中国看作广义的中原。

这样就可以断定,中国的名称的起源是我的老家河南,或者中原。远古时候人们就把中原看作天的中心,地的中心,因此历朝历代都在争中原,甚至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这种说法不只是一句鼓励将士奋勇作战的口号,而是中原在王者的眼中就是中心,就是正宗,就是名正言顺,就是天经地义。

既然有中心又有四方,四方又分东西南北,那么我们的祖先们为何不以方向感更强的东西南北的某一方叫国名而偏叫“中”呢?这就体现了中国人的思想和文化,精神和文明,聪明和智慧。儒学《中庸》开宗明义指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不偏不倚叫“中”,不改变常规叫“庸”。“中”的意思是天下的正道,“庸”就是天下不易的法则,即定理。“中庸”,就是要求人们为人处世始终保持不偏不倚,永远执中协同。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的法则。

由此可看出,“中”字不但是方向所指,也是哲学的名题,更是文化的体现。中国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实现民族的复兴,国家的昌盛,这是五千年文明和灿烂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字哲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中国文化中还有“阴阳五行”说,在五行之中,“中”代表日月水火土中的“土”和红黄蓝白黑中的“黄”,恰好中国人又是黄皮肤,以此解释“中国”之名,亦并不为过。河南人说“中”,是中国人尚“中”的一个缩影,“中”字哲学对中国人的影响之深远,是无论多么聪明的老外也永远无法理解的。现在讲和谐社会,什么是和谐?我认为就是不偏不倚,不形成过大的落差,有活同干,有喜同喜,有福同享,只有这样才能其乐融融。

“中国”这个国名自古就有,不论朝代怎么变更,国名一直承续。说明中华的文化一直在承续,中华的文明一直在承续,中庸的思想一直在承续。我国的哲学名著《周易》强调“其用柔执中也”,可见“中”也是《周易》要表达的一个重要哲学思想,更是哲学的一种最高境界。

在中国,无论儒家还是道家,都推崇“中”字哲学。因为一个“中”字道出了人生的立身之道,国运的昌盛之诀,处世的不败之本。

历代想作王者都去争中原,中原人常常处在被争夺的中心,他们怎么办?只好不上、不下、不前、不后、不左、不右、不强、不弱、不大、不小、不方、不圆、不偏、不正、不软、不硬、不长、不短……采取的一切生存办法就是用一个字来总结概括:“中”。故名思意,取中间,保中立,随大流。因为稍微偏了、斜了、前了、后了、高了、矮了,后果他们自己就难以预料。

社会上有“河南人就是中国的犹太人”的说法,这是夸河南人的,我能听出来,意思是河南人聰明,对此我持赞同的观点。不因为我是河南人,是河南人真的聪明,他们从孩提时代开始,就把一个深奥的字说得轻松而着意,是他们真正读懂了“中”中所蕴涵的人生哲学,所包括的万物不灭的要旨。

河南人“中不中?”

“中。”

猜你喜欢

国名河南人中庸
中庸自明
朱子《中庸章句》的诠释特点与道统意识——以郑玄《中庸注》为参照
希腊国名汉译探源
西夏国名别称“夏台”源流考
《中庸》:裹藏人生大智慧
ntheImportanceofCulturalFactorsinOralEnglishStudying
《诗经》为河南人正名
论旅游视角下河南人形象的重建
杞人忧天
国名与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