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粉彩传统绘画与创新
2015-05-30李志文
李志文
粉彩是我国陶瓷的一种传统装饰方法,延续至今已经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它以精良的工艺、细致的材质、清秀俊雅的色彩在世界享有盛誉。
粉彩在传统陶瓷中的装饰题材和表现手法非常丰富,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走兽、鱼藻等五大类型。在彩绘工艺上用勾线、填色、罩色、洗染等技法;既有工细的重工,也有豪放的写意。其中粉彩人物画只是这个庞大的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它起源于清代康熙年间,在雍正年间开始变得极其精细,最为繁荣的时期是乾隆年间。
粉彩人物画是一种以描绘和塑造人物形象为目的的一种绘画形式,主要通过对人物形象,人物的姿态,以及人物的内心世界来描绘和反映一种现实生活的场景,从而表达作者的一种对现实的认识。粉彩人物画可以分为历史人物、古典文学人物和现实人物等等。按照绘画的技法又可将粉彩人物画分为工笔人物和写意人物。工笔人物描摹的细微之处毫发毕现,眉宇间传递着神情,写意人物潇洒俊逸,人物神态飞扬。粉彩瓷与其他釉上彩装饰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粉彩瓷的绘画颜料里有一种叫做玻璃白。这种颜料有不透明状的玻璃质感,用这种不透明的玻璃白先在瓷胎上面打底,然后用油料在玻璃白上面进行点染,绘画,产生出明暗转折的变化。粉彩人物画大致可分为仕女、婴戏、高士等形象。清朝雍正年间的粉彩瓷艺术以精美细致著称于世,这一时期的粉彩人物画,色彩鲜明,层次丰富,除了以往常见的白胎粉彩以外,还创新发展了有色的瓷胎,如黄地、红地、蓝地等等。以戏曲人物、仕女等等题材为主,表现的是贵族统治阶级的生活状态。
清朝末年至民国初期这一段时间,粉彩人物画受到浅绛彩艺术的影响,借鉴中国古代浅绛山水的画法,被人们称作浅绛彩,至此粉彩人物画艺术开始出现了变化。这种技法从最开始的图案设计,勾勒线条,到后来的填色,题词都是由一个人单独完成,改变了过去的一件粉彩作品必须分为多人合作才能完成的现象。这种画法将书法、绘画等艺术融为一体,运笔潇洒,充分地展示出陶瓷艺术家们的才华。这种浅绛彩绘制的人物画,珠山八友中的王大凡与王琦都曾经采用过,构图虽看似不同,但是在勾线、填彩的手法上却十分相像,通过福寿康宁折射出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王大凡绘制的《达摩过江》,将浅绛彩艺术的味道表现得十分精彩,人物神态大气,勾勒的线条充满力道。但是这种浅绛彩也有不足之处,比如说彩料经常会出现脱落的情况,因此更加富有表现力的粉彩诞生了。为了与浅绛彩区分开,人们习惯的称之为新粉彩。
传统的新文人流派是最早崛起的现代粉彩人物瓷画流派,并且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这种地位的取得源于创作者在瓷画界中的崇高地位。新文人粉彩人物流派的领军人物如王锡良、徐庆庚等一批老一辈艺术家在瓷画界声望显赫,其所创作的作品风格与新粉彩人物瓷画非常接近,同时也融入了一定的现代成分,但传统文人气息仍是其审美趣味主体,因而仍有不少人将新文人粉彩人物瓷画作为传统粉彩人物瓷画的代表。而实际上,新文人粉彩人物瓷画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兴起的“新文人画”运动的影响下而形成的,在意境上已经脱离了纯文人式的审美追求,特别是中青年新文人流派的粉彩人物瓷画在人物五官、形态以及构图、色彩等方面更加贴近于现代审美观。如果由具有鲜明传统精神的新文人流派来实现传统粉彩人物向现代的转型显然是力不从心的,其面临的尴尬与新文人画的处境相似。新文人画在上世纪末即已经因无法实现真正的现代转型而衰退,虽然新文人流派在粉彩人物瓷画中并未呈现明显的衰退迹象,依然占据主流,但是一些新的流派已经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其影响力正在逐渐加大。这其中有一类与新文人流派一样由传统而出,只是其更多继承的是传统民间风格,可以谓之以现代民间粉彩人物瓷画流派。
现代民间粉彩人物瓷画流派是以传统民间题材为表现内容,但采用的却是具有现代感的形式。这是因为在当今时代,民间艺术生存的土壤已经非常稀薄,城市化进程之快已经将都市推到了市场主体的位置。现代民间粉彩人物瓷画绘制的虽是具有浓郁古典色彩的民间题材,但采用了自由活泼的现代形式,摆脱了民间粉彩人物的固有程式,一扫其沉闷气息而变得能够迎合现代都市人的审美需求。
任何时候,创新都是一件艺术作品的灵魂所在,只有创新,才能赋予艺术作品本身鲜活的生命力。现代粉彩人物画虽然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创新的脚步仍旧不能停止,它需要更多陶瓷艺术创作者的热情,吸收传统粉彩人物画艺术的精髓,同时借鉴其他艺术,使之与粉彩人物画结合起来,将陶瓷装饰的技法与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结合起来,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符合当代人审美,具有时代精神的粉彩人物画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