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适应新常态 精神焕发有作为
2015-05-30尹得寿
尹得寿
近年来,祁连县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坚持把制度创新作为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力“杠杆”,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以提升基层干部基本能力、助力基础工作、筑牢基层组织为抓手,立足实际,创新举措,主动适应新常态,明责担责,着力构建“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工作机制,在职能、人员、经费、待遇等方面实行基层差异化倾斜政策,积极探索符合县域实际的“三基”建设“祁连新途径”,全面吹响“三基”建设冲锋号,打好“三基”攻坚战,实现了党建与经济的大融合。
科学认识新常态夯实基础稳堡垒
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摸排整顿工作,采取下派县乡工作组和选派能力强、熟悉村情、群众基础好驻村干部担任“第一书记”等办法,实行“一村一方案”,对八宝镇黄藏寺村、阿柔乡日旭村和扎麻什乡河西村3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集中整顿,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转化升级。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注重从文化程度高、懂经商的农牧民致富带头人、外出返乡青年中选拔和培育村两委班子,培养“双强型”干部,建设“能力型”班子,健全“引领型”基层组织体系,储备“综合型”村级后备力量。使农牧区村两委负责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28.9 %,45个村委班子中,农牧民科技致富带头人32名,占71%。全县7个乡镇45个行政村,储备村级后备干部135名。对全县45个村2014年的财务收支情况,集体资产管理使用、经营收益、土地补偿分配使用、债权、债务等项目进行财务审计。健全和完善了《党务公开制度》《党员承诺制度》《党内生活组织制度》《村规民约》、村两委负责人坐班制等10余项制度,从服务上建章立制,规范村级“三务”运行机制,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各乡镇继续加快党建品牌化建设成果的推广和转化,以党建促进各项工作创新发展,进一步扩大党建品牌化建设成效。在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等各领域建立和设置党组织,强化党组织服务功能,实现基层组织工作“有效”覆盖。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领,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在全县农牧区118家专业合作社中,设立“支部+协会”、“支部+合作社”模式,成立了11个党小组。坚持培育特色党建品牌和选树先进党组织典型工作,形成辐射带动作用。注重发挥专业合作社党小组引领、服务、发展经济的能力,打造“效率党建”和“服务型”基层组织建设。野牛沟乡党委创建了以“党委统领、支部引领、党员带领”服务模式为主的“效率党建”、八宝镇、峨堡镇党委分别在周三、“三五”解决群众办证实行集中办公制度;默勒镇党委开展“大走访”,集中时间和人力,给群众办理相关手续,举办政策法规宣讲、学习活动;央隆乡党委以“提升行政管理水平,提高为民服务能力”为目标,积极探索“乡镇服务社区化”模式;阿柔乡创建亲民、爱民、利民为代表的“三民党建”、交通运输部门党支部,设立便民服务站,创建“爱心党建”。县人民医院党支部转变医风,提高工作效率,设立“温馨病房”,县地税局党组设立党员示范岗和便民服务窗口,简化程序,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祁连亿达畜产肉食品有限公司党支部富而思源,主动服务社会,筹资85万元,为全县10所中小学购置了10辆中小学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生活用车。全县基层组织中先后有60个党组织和109名共产党员被国家、省、州、县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八宝镇白杨沟村等8个基层组织被评为省级创先争优先进党支部,全县10个党委和38个村级党组织达到了省州县“五个好”党组织标准,分别为总数的90%和84.4%。创建2个省级、4个州级、9个县级党建示范点。不断健全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便捷、透明、满意、阳光的为民服务迈入新起点,展现出新亮点。
主动适应新常态提升能力促和谐
提升基层组织能力建设,抓党支部班子建设,增强党组织引导力。县委坚持各类服务资源、民生项目向基层倾斜,在实行绩效考核制度的基础上,严格落实村组织运转经费动态增长及在职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养老保险补贴和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制度,完善基层保障机制。并严格落实党内“五访”制度(生病必访、节日定访、急难专访、大事特访、纠纷须访),将组织关怀转化为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2014年为卸任村干部和农牧民老党员分别发放生活补助每人1400元和800元,全县享受生活补助卸任村干部101名,农牧民老党员168名,发放生活补助金27.58万元。提高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村干部报酬标准。2014年拨付资金417.7556万元,按照牧业村每年40000元、农业村每年35000元的标准,提高村级运转经费,实行村干部报酬增长机制,主要村干部报酬由2013年的每人每年13905元提高到16176元,其他村干部報酬由2013年的每人每年9734元提高到11323元,进一步增强了村干部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积极性。
架构服务民众“知音”桥梁,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解民困,释民忧,让困难群众在温暖中前行。79名县级领导干部自发建立79个联系点,48名科级干部建立48个联系点,360名党员干部进社区报到,开展微心愿联点结对帮扶,发放民情联系卡13000万余张,800余名党员撰写民情日记2000余篇,落实41500元帮扶资金,让85户贫困家庭实现脱贫心愿。对130余名无职党员进行“设岗定责”,各社区结合自身实际,设立爱心帮扶岗、矛盾纠纷排查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岗等8个岗位,2600余件双承诺兑现率达84.6%。全县450名党员干部根据各自的特长和实际,先后认领了相应的岗位,在各自的岗位上开展形式多样的为民服务活动,为促进祁连三城三区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自觉引领新常态新形势下新作为
按照“三会一课“要求,紧扣中心工作制定学习计划,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组织党员收看远程教育节目,推行党员学习日制度,促使基层干部党员换思想、变观念、调思路,形成学先进、争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每年年初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和承诺书,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五个一”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经常开展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夯实廉洁从政基础,用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党风、政风,带动社会风气不断优化,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把提升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作为为民服务能力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来抓,以教育党员学党章、知党史、守党纪,着力提升党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为目标,抓得准,抓得实,抓出成效。全县党员干部培训工作,通过党训班、短信平台等其他载体与形式,构建出“重点突出、分级负责、注重实效”的党建培训新格局,使培训学习从内容到形式接地气、实打实、有新意,生动力。建立“三个课堂”,全县农牧区组织建设远程教育站点和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双覆盖”。利用活动阵地建立“集中课堂”,为村两委班子集中办公创造条件,给每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配备农(牧)家书屋,配发图书5000余册,使农牧区党员学习培训有了固定场合。开设网络信息“科技课堂”。2015年伊始,“祁连先锋”党建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通过新兴媒介,对党建工作方面的知识、党务动态等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发送到党员手中,广大党员可通过互联网、手机收看到涵盖党建动态、“三基”建设、热点关注等内容。建立外出考察“实地课堂”。组织干部“走出青海看发展”,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18批次选派98名党政领导干部、实用人才到山东、北京、苏州、海北州直属机关单位参加培训。通过党员干部挂职、实地调研、观摩、考察学习等形式,开拓眼界,增长知识,提升工作水平与综合能力,使全县党员干部干事有目标、服务有平台、考评有办法、决策有机制、工作有待遇,进一步增强了基层组织工作的活力、合力和运作力。(作者系祁连县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