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盛开的产业之花
2015-05-30许益萍
许益萍
近日,“纺织之光”2015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教育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柯桥区三家企业捧回“科学技术奖”。其中,浙江红绿蓝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联合绍兴文理学院、绍兴金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联合浙江理工大学均喜获二等奖,浙江梅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则联合天津工业大学、北京服装学院获得三等奖。
今年获奖的三个项目皆由柯桥本土企业联合省内外高校共同研发完成。特别是浙江红绿蓝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联合绍兴文理学院共同申报的“基于通用色浆的九分色宽色域清洁印花关键技术及其產业化”项目,不仅解决了传统筛网印花清晰度低等问题,而且通过提高色浆利用率,在节约生产用水的同时解决了剩余色浆的环境污染问题,可谓一举多得。同时,该项目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技术层面的突破,更重要的是其能够实现产业化,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在中国轻纺城这样一个产业集群地,纺织企业多如牛毛,从化纤原料、印染印花、化纤面料,再到家纺与服装,已经形成了一个十分完善的产业链。同时,绍兴文理学院、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等本土院校以及周边的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省内名校济济一堂。绍兴文理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副院长段亚峰就曾向记者表示,如今纺织行业整体面临转型升级的考验,作为高校教育者,他们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愿意携手企业一起将科学技术和创新创意转变为切实的生产力,推动企业和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凭借着良好的合作基础,纺城内校企合作的例子不胜枚举。此次获奖的三个项目再一次让纺城人把校企合作的目光汇集到产业化应用上。“作为企业,我们需要的是能够进行大规模开发、生产的实用型技术,而不是束之高阁的高深理论。”绍兴亚星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胡雄炜如是说道。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亚星贸易正和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在学生课外作品成果、专利转化等方面展开合作。
如今,纺城企业在与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时不再局限于大学生实践基地等浅层次的合作,而是将合作的触角深入产业的中心地带,比如本次捧回科技奖的两家企业都将合作的项目聚焦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上,绍兴金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与浙江理工大学的“多功能特种手套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发”项目,浙江梅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天津工业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功能性、高超真超纤革及面料关键技术的研发”项目都是如此。基于关键技术的合作有利于企业解决当前发展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一旦突破不仅是一家企业发展之福,更是整个行业发展之喜。
纺城企业在此次科技奖上的杰出表现只是冰山一角,随着中国高校纺织品设计大赛等全国性赛事纷纷落户柯桥,植根于产业化应用的校企合作经过多年的培育,正在纺城这片沃土上开出一朵朵产业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