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的体制改革难在哪

2015-05-30

新传奇 2015年47期
关键词:体制制度改革

现实的局面,改革不但要跟腐败或溃败赛跑,还要和越来越年轻的社会主体的期望值赛跑,并有能耐把大量法外世界的活动,吸纳到体制里来。在这三个方向上,要是跑不赢,大麻烦在后面。

政治生态恶化是不争的事实

近年来,中国的政治生态恶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目前媒体报道的案例和进一步的讨论来看,政治生态恶化的主要表现和危害如下:

1.“能力不如关系,拼搏不如拼爹”。资源分配主要依赖权力依附关系,不仅入职晋升靠关系,入园、升学、办企业等各种机会都要凭关系。有关系走遍天下,无关系寸步难行的政治生态,不仅破坏正常的秩序,而且助长人们去经营关系,天长日久,帮派意识、圈子文化必然兴起,最终导致普遍的机会主义、权钱交易和人身依附现象。

2.“批评上级放礼炮,批评同级放哑炮,批评下级放空炮”。行为者的态度主要不是基于某种公认的价值和既定的规则,而是源于是否于己有利的功利考量。

另外,“稳定就是搞定,摆平就是水平,没事就是本事”的说法,也表明做事无原则、无底线,而一旦出了“家丑”,首先想到的应对之策是“压”,其次是“捂”,然后是“摆平”。只要能够摆平,不被曝光,成本可以不计、原则可以放弃、法纪可以不顾,于是,“人民币解决人民问题”“封口费摆平媒体记者”等现象司空见惯。

3.“琢磨事不如琢磨人”;“干的不如看的,做事不如作秀”。大量的案例显示,官员热衷于投机钻营,表演作秀,甚至弄虚作假,为了做出让上级领导容易看到的“政绩”,不顾经济条件和发展现实,不惜举债集资,甚至挪用灾款,去建设“大广场”“大公园”和“地标建筑”等“形象工程”。另外,数字出官、官出数字,上下左右互相攀比,以致层层作假,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

4.“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暂缓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在官员晋升中,个别行业和个别部门中走后门拉关系的行为个案,逐渐演变成了较为普遍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上述讨论主要涉及的是官场的生态问题。不过,官场生态恶化,不仅污染政治环境,而且会造成整个国家社会生态的恶化。

这些现象背后,“制度虚置化”是国家政治生态不良或恶化的总根源。一是制度和规则本身存在问题,例如,制度和规则的目标和标准定得太高,远远超越常人所能企及的水平;再比如,制度和规则缺乏刚性,或者规则模糊多变,可做多种解释,或者制度存在明显漏洞,给机会主义留下了机会。二是制度和规则的实施和执行环节出了问题,例如,制度和规则的执行由于种种原因而缺乏效力。

今天,要治理政治生态的恶化,就要从治理“制度失灵”和“制度虚置化”入手,其有效的途径只有制度改革,尤其是政治制度的改革。

为何必须进行体制改革

为什么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讲起改革来还是颇为沉重?有人分析称,现在的一个认识是,维系老体制的既得利益太顽固,于是改革就难了。

学者周其仁表示,推进改革,首先就要回到经验的基础上来,也就是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主义的理想要坚持,但究竟怎么在中国一步一步实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也要根据实践效果来调整。

经验证明,出错不可免,问题是纠错能力强不强。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个优点,但前提是决策要对。决策错,又集中,那错误也大,且纠错比较困难。

改革无非是系统性地纠错。这里存在一个悖论:计划体制本来就是因为纠错能力不够强,非积累起很多问题才需要改革。但打出改革的旗帜,我们体制的纠错能力就自动变强了吗?

实践中还出现了一个新的偏向,千难万难,改革好不容易取得了一些进展,也因此取得了一些经济成就,有一种舆论就认为我们的体制是全世界最灵光的体制,再不需要改了。

三方面跑不赢会有大麻烦

既然改革这么难,那么干脆不改了行不行?答案是不行,因为改了一半不再改,大的麻烦在后面。大体有三个层面:

第一,不继续在一些关键领域推进改革,不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的改革,不推进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政治改革,很多社会矛盾会呈现连锁爆发趋势。

以高官贪腐案为例,涉案的金钱数目巨大,本身就够刺激。更要害的地方是,那可不是抢银行得手的巨款,而似乎是“正常工作”的副产品。“利用职权”能带出如此数目巨大的非法收益,不能不判定现行的职权利用体制存在着巨大的漏洞。仅办贪官,不改体制,老虎、苍蝇生生不息,没完没了。

又如一个国家粮库,一次过火面积就是几万吨存粮。周其仁以过去的经验推断,仓储存粮数目过于巨大,与价格机制被严重干扰总有某种间接的联系。

另外,经济发展当然要支持民营经济,但民营企业也一定要保障工人权益。这些不同权利之间的平衡,不可能仅靠各方自觉就可以自动实现,要有政府来充当履行市场合约的第三方。

联系到当下的经济形势,总特征是高位下行。老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就是下坡时容易出问题。很多的矛盾在高速增长时被掩盖,但往下行时,平衡的难度就加大了。

所以现在论改革,还不是摆开架势做最优的顶层设计,或慢慢摸到石头再过河。很多问题久拖不决,正派生出更多的问题。“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挑战一个接一个飞过来,逼你出手招架。这是第一层次。

第二个层面,更年轻的人群成为社会的主体,他们对体制、政策以及自己所处环境的评价,有不同于上一代人的新参照系,也有他们对理想社会更高的预期。

比如说,对经历过1959-1961年大饥荒、经历过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的这代人来说,看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变化,再怎么说也觉得进步巨大。

但是,对80后、90后来说,他们的参照系生来就有所不同。他们生活在较开放的中国,对世界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认为这个世界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那样的,要是不达标,他们就不满意。

要看到,中国经济总量已是全球第二位。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对自己国家的期望,就比过去更高。我们不能动不动就讲改革前怎么样,更不能讲新中国成立前怎么样,老靠“忆苦思甜”来维系人们的满意度。

一个国家有希望,一定是一代一代对自己社会的期望值更高,所以改革还要和正在成为主流人口的这些人期望值相匹配,要是改得过慢,跟不上年轻一代人对社会的期望,也会出问题,也可能让失望情绪弥漫,那就无从动员一代代人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个层面,现在很多制度性的变量改得过慢,老不到位,正在激发越来越多的法外行为、法外现象。现在很多事情,法律上说一套,本本上说一套,人们实际上另做一套。不少人不在法内的框架里,而在法外的世界里讨生活。

看到这类现象,人们习惯于批评中国人有法不依,没有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这个问题存在。但有的情况下,也实在是因为我们不少的法,定的不合理。现在不少经济管制,或曰法规或曰政策,根本就很难执行,弄来弄去大家非得不守法,才容易过日子。

不少城市都有“黑车”,为什么?常常是“白车”经营的门槛过高、负担太重。凡白车服务不到的地方,黑车常常应运而生。再看所谓“小产权”,法律上没地位,现实中有市场。金融改革讲“利率市场化”,讨论很热闹。可走近生活,哪种利率模式现实里没有?所以,法外世界很热闹,到处都是“中国式过马路”。

讲到这些现象,“小道理”盛行,但似乎忘了一条大道理,那就是要让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行为,在合法的框架里进行。

在一个变化很快的社会,改革要提升制度化能力,也就是化解法外行为,把对他人与社会无甚损害的法外活动,尽可能地纳入法内框架。否则,越来越多的人另起炉灶,那才叫最大的制度失败。

改革本来就难,站在当下这个时点,改起来更难。但是拖延改革,不是出路。现实的局面,改革不但要跟腐败或溃败赛跑,还要和越来越年轻的社会主体的期望值赛跑,并有能耐把大量法外世界的活动,吸纳到体制里来。在这三个方向上,要是跑不赢,大麻烦在后面。

(《书摘》2015年第9期、《探索与争鸣》2015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体制制度改革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