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汤”喝多了就是任性
2015-05-30纣苡蔺
纣苡蔺
导语
人们常说有钱就任性,殊不知心灵鸡汤喝多了也容易任性——对不起,也许不应该叫任性,明明是矫情才对嘛。
似乎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那么一拨人,他们整天乐此不疲地泡在“鸡汤”中,靠那些看似有道理,实则无关痛痒的所谓名言警句来浇灌内心,也不知是心灵太脆弱需要“鸡汤”喂养,还是胃口太好热衷油腻?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一位网友是如何吐槽自己身边那些因喝太多心灵鸡汤而“中毒”的奇葩人物的。
中毒群体A——异想天开者
他们肯努力但天资一般,经常渴望从“鸡汤文”中获得力量,内心容易盲从、不自信,经常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压力和困难,碎片化的“鸡汤”满足了他们心灵速补的需求。
富翁说:“你去买几条船做捕捞公司,再投资水产品加工厂,用赚的钱投资房地产成为亿万富翁,就可以像我一样整天在海边晒太阳钓鱼享受生活了。”结果渔夫不屑地回答:“可我现在过的就是你说的那种生活了啊!”
这是我同学乐涛最推崇的一则心灵鸡汤,基本上他每认识一个新朋友,都会提到这个故事,并以此判定此人是否与自己“三观”相近。他最常说的话就是:“奋不奋斗又怎样呢?富翁最终还不是回到海边晒太阳钓鱼,还不如少折腾,一开始就做个普通的渔民呢!”
为了做个享受生活的“渔夫”,毕业后乐涛留在了老家做老师。因为脾气好,有耐心,他还挺有小孩缘。可乐涛却始终不够投入,因为他觉得“生活不能让工作占了大头”。以至于和他同期进入学校的人基本都拿了二级职称,他却还是老样子。好在乐涛心态不错,时常在微信朋友圈发些诸如“知足者才能常乐”“遵循你内心的需要”之类的文章,还老是说钱够花就行,不用太拼命,亦无需给自己压力。
直到有一次,乐涛晚上突然打电话喊我去喝酒,原来是他女朋友嫌他没出息和他分手了。坐在车马喧嚣的大排档里,他借着酒意对我说:“你以为我不想快点发达吗?可是这个世界太无奈了啊!”乐涛的眼睛空洞洞的,里面写满了失落。我这才发现,如果有人对拥有的一切真的感到满足,那绝对很幸福。但可悲的是,大部分靠心灵鸡汤来劝慰自己的人,基本上是吃不到葡萄又不好说葡萄酸,所以只能将渴望压在心底扮云淡风轻状!
酒醒后的乐涛依旧在朋友圈转发那些所谓的“平淡生活才是真”的心灵鸡汤,可能因为他一直不得志的原因,被包装成正能量的心灵鸡汤成了他最需要的心灵慰藉。不过老是处在这样不得志的生活中实在太过难熬,最终乐涛在看到一篇《再不疯狂就老了》的文章后,和领导吵了一架,告别了不得志的校园,开始去追求他的旅行梦想,并说:“这才是真的生活。”可回来后怎么生活呢?面对我的疑问,他很不屑地回答道:“你拥有什么样的内心,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世界。”
一年后,我在街头偶遇乐涛,他没什么变化,除了黑了点瘦了点外。他跟我聊起他在西藏的那些经历,聊到最后,在我频频看表表示要走时,他向我走近一步,突然壓低声音神秘地问了句:“你知道安利吗?”
中毒群体B——中青年妇女
以“70后”“80后”的年轻妈妈为主,她们孩子年纪不大,生活稳定,因此最容易转发人生真谛类的“鸡汤”。此外,她们对于子女教育类的“鸡汤”也容易深信不疑。
把自家孩子赶到乡下,每天拉到地里干农活,洗冷水澡,吃饭连肉渣都没有……这不是湖南卫视《变形记》的拍摄地,也不是后妈虐待孩子,而是真实发生在我表姐身上的事儿。
作为一个虔诚的心灵鸡汤爱好者,我表姐最爱干的就是在微博和朋友圈转发各种名人的“鸡汤名言”,不仅经常让人掉一地鸡皮疙瘩,而且那些或肉麻抒情或警示人生的话的出处也显得十分可疑。
柏拉图就曾在我表姐的微信里留下“分手后不可以做朋友,因为彼此伤害过;不可以做敌人,因为彼此深爱过”这样的名言。看到这句话时,我只有一个疑问:柏拉图什么时候变成“无病呻吟派”的鼻祖了?而莫言的“你若懂我,该有多好”“每个人都有一个死角,自己走不出来,别人也闯不进去。我把最深沉的秘密放在那里。你不懂我,我不怪你……”更是差点让我吐血三升。这些话不知道是哪个三流网络作家写的,居然安到莫言头上。那些不停转发的人也不动脑子想想,如果莫言写的东西就这水平,那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们难道都是瞎子吗?
有一阵子,一篇名为《姜文野蛮教子》的文章在朋友圈也流传得颇为广泛,我表姐便锲而不舍地将其实践到了自己儿子身上,不仅亲自押着儿子去了乡下,还每天早上6点就叫儿子起床,然后去地里干农活。结果没两天,她儿子就给折腾得中暑了。别人说她太狠,她还振振有词地说:“我这还不是为他好,大明星姜文都是这样带孩子的,我也是想他成才啊。”
可几天后我就在网上看到了姜文的澄清信——那篇文章根本就是有人意淫出来的,姜文压根儿没干过这样的事儿。我想,要是我外甥长大后知道他小时候为何会被送到乡下去受苦,估计会怀疑自己不是他妈亲生的吧!
一次,我问表姐:“在朋友圈转发这么多心灵鸡汤,难道就不怕给朋友们造成困扰吗?”她斜睨了我一眼,反问道:“我给他们看了一本免费的《读者》,难道他们不应该感谢我吗?”
中毒群体C——半成功人士
事业有成的男人一般不易被鸡汤俘虏,就怕事业说成功不成功,说不成功又小有成就的那些人,他们成不了大老板,无法生产“鸡汤”,于是只能在小范围内不断传播自己的“鸡汤哲学”。
“世上最难爬的是什么山?”刚毕业那年,我去一家公司面试。公司不大,人事经理也由老板兼任。老板是个穿着唐装的中年男人,看似彬彬有礼,没想到他只用这一个问题就秒杀了我。当时我还很嫩,幼稚地以为他要考我地理知识,排除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后,我信心满满地说是梅里雪山。结果老板笑着摇摇头说:“你错了,世上最难爬的山并不是它。”随后,他微微一笑,指了指我的胸口说:“世上最难爬的是你心里的那座山!”
这个答案让我险些摔倒,瞥了瞥老板桌上摆的《成功人士必备的100个条件》《如何做个好老板》,才发现他竟然好这口。不过可能是应聘的人少,没得选,最终我还是顺利通过了面试。
再次见面,我便开门见山地向老板询问薪资待遇。老板没想到我如此直接,又循循善诱:“年轻人不该只看重眼下的这点利益,要看自己能学到多少东西,为以后做打算。”他的话让我心里顿时一暖,老板居然对一个新员工如此关切,我何德何能啊!
可没过多久我就发现,原来并非他高看我一眼,而是他对谁都如此,开个会都屡次跑题,一不留神“人生梦想”之类的就冒出来了,都是些QQ空间或朋友圈中常见的励志鸡汤,完全经不起推敲。但碍于他是老板,也没人提意见,大家每次还得捧场地附和几句。
但“鸡汤”喝多了容易腻。有一次,我吃完中饭正准备在办公室小憩一会儿,没想到老板捧着茶杯来找我聊天,而且一打开话匣子就滔滔不绝。从他当年如何奋斗讲起,中间夹杂着几个名人故事,接着又是一堆人生感悟,诸如“成功靠的是不断摔倒再不断前行”之类的。当时听了感觉糟透了,心想,你说这些老掉牙的“鸡汤”还不如加工资呢,心灵鸡汤又不能用来给员工养家糊口。
所以当老板再次来到办公室准备灌“鸡汤”给我喝时,我毅然选择了辞职。
分析
心灵鸡汤的流行已经很有些年头了,大多数人并未觉得有何不要,甚至有时候还会“喝上一两口。但本文作者却通过自己观察与体悟,以为现实生活中几位因喝太多心灵鸡汤而“中毒”的人物“画像”的方式,颇有见地地告诉读者:心灵鸡汤并非包治百病的良药,喝多了甚至会让人变得矫情而任性。很多时候,我们写出来的作文之所以干瘪乏味、面目可憎,就是因为我们不善于观察生活,不善于观察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将生活作为写作的“活水源头”,多观察,多体验,多感悟,那么又何愁写不出一篇篇让人称道的佳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