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三年级2月月考作文试题导写

2015-05-30邓文辉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念珠重点中学佛祖

试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有座寺庙,因藏有一串佛祖戴过的念珠而闻名。念珠的供奉之地只有庙里的老住持和七个弟子知道。七个弟子都很有悟性,老住持打算把衣钵和念珠传给其中的一个。不想那串念珠突然不见了。

老住持问弟子:“你们谁拿了念珠,只要放回原处,我不追究。”弟子们都摇头。

七天后,老住持又说:“谁只要承认了,念珠就归他。”但又过去了七天,还是没人承认。

老住持很失望:“明天你们就下山吧。拿了念珠的人,如果想留下就留下。”第二天,六个弟子收拾好东西走了,只有一个弟子留下来。

老住持问他:“念珠呢?”弟子说:“我没拿。”“那为何要留下,背个偷窃之名?”弟子说:“我背上这个名,其他人才能得到解脱。再说,念珠不见了,佛还在呀。”

老住持笑了,从怀里取出那串念珠戴在这个弟子的手上。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这则作文材料虽然是则佛教故事,却对现实人生有很强的引喻和指向意义。七个弟子,同样辛苦修行,希望修得正果,为什么只有其中一个能继承衣钵,其余六个只能黯然下山?只是因为住持的一次不显山不露水却略显刁钻的考验。正是这个考验,甄别出了这个留下来的弟子,具有其余六个弟子不具备的某些品格和悟性。而这些品格和悟性,也正是这道材料作文题的立意之所在:

1.放低自我,把他人看得比自己重要;为了他人,不惜牺牲自我。面对偷拿念珠的污名,自证清白是人之本能与常情。六个弟子甚至不惜为此放弃自己的修行与追求。而那个留下来的弟子,主动承担偷盗之名,只是为了还其他六人一个清白之身。而牺牲自我,用自己的大慈悲拯救众生的苦难,这正是佛之精髓所在。

2.坚守信念与初心,对于自己的追求不离不弃,不受任何干扰。修行成佛是七个弟子的共同信念与追求,他们都有继承衣钵的机会,但其中六个却在冷酷的考验下出局,只有留下来的那个弟子排除了干扰,顶住了压力,战胜了考验,坚守住了信念与初心。留下来的弟子之所以胜出,正是在于他比别的弟子信念更加坚定!

3.成大器者,需有大胸怀、大智慧、高境界。眼界决定世界的广度,境界决定人生的高度。留下来的弟子之所以有留下来的勇气,是因为他襟怀更加坦荡,境界更加高远,心胸更加博大,因而能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委屈,做到常人难以做到的壮举。其他六人无论是胸怀还是境界都相形见绌。他们拘泥执着于外在的清名,忘了水本自清、心本自明的道理。唯有大胸怀、大智慧、大抱负者,才能建立起更大的生命格局,达到常人无法达到的人生高度。

许多同学在进行了大量作文训练之后依然对写好高考作文缺乏信心,究其原因,主要就在于大家对在高考时会遇到什么样的题目心中没底。虽然要想提前预知高考作文题目无异于痴人说梦,但高考作文命题却是有规律可循的。特别是每年进行高考备考之时,全国各省市的重点中学都会命制大量的作文试题对高三学生进行训练,而命制这些试题的老师极有可能会参与本省市的高考作文命题工作。这样一来,就使得这些重点中学命制的作文试题与本年度的高考作文试题有了一种直接的联系。所以,我们特开设“名校金题”栏目,每期对全国各省市重点中学高三年级的作文备考试题与优秀例文进行展示,并邀请该校的语文名师对试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解读,以期让大家在第一时间准确把握本年度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

名校简介 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创建于1964年,是全国首批七所外国语学校之一。1982年被列为湖北省重点中学,2000年成为省级示范学校,是湖北省最好的中学之一。恢复高考以来,学校培养出了14名省高考文、理科状元,高考重点大学升学率多年保持在90%以上。近几年来,每年有60多名学生被美国、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家的著名大学录取。

名师简介 邓文辉,执教于武汉外国语学校,教育硕士,传播学硕士,中学高级教师,湖北省高中语文骨干教师。邓老师对作文教学颇有研究,多次指导学生在国家级、省级作文竞赛中获殊荣,多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系《课堂内外·创新作文》特约编辑。

佳作展评

手中念珠,心中佛祖

文/李汶铮

一串念珠的拷问,彰显出了弟子内心的慈悲。弟子宁肯背偷窃之名而让他人解脱,这何异于地藏王菩萨那一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藏王菩萨愿普度众生,只要尚有一人未得度化,也誓不成佛,而自己却在无意之间一步一步接近了心中的真佛陀。

悲悯情怀是人类内心中的深层情感。它超越名利,心系天下苍生,用心中的大慈大悲救助众生于苦海,用无疆大爱感召孤独迷惘的灵魂,用执着的行动塑造着他们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曼德拉长年被种族主义者迫害,但当他离开囚禁他的监狱之时,却选择原谅当年监禁自己的敌人。他说:“怨恨如同牢狱,原谅别人,等于升华自己。”能说出这样的话,做出这样的和解,这需要多大的胸怀与气度啊!丹柯为了带领族人走出黑暗,用手抓开了自己的胸膛,拿出自己的心,高高举在头上,给黑暗中的人们照亮道路,自己却倒在了茫茫的草原上。这是何等的伟大与慈悲!普罗米修斯不忍人们忍受人间的疾苦,为人类盗来天火,而自己却被锁在岩石上忍受恶鹰啄食自己的肝脏。他们将自身生死、祸福置之度外,持木铎、发宏愿,为苍生祈福,为百姓受难,彰显了内心的慈悲、精神的伟大与道德的崇高。

世知解有字書,不知解无字书;知弹有弦琴,不知弹无弦琴。以迹用而不以神用,何以得琴书之妙?慈悲为怀,难免会遭遇两难的困局。要念珠还是要佛祖?老住持无疑给弟子们出了一道难题。若能打破念珠这一外在藩篱的困扰,一心执着于佛法的追求,自会迎来春满乾坤。

魏晋人向来是至情至性、不滞于物的。他们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找到了自我。他们不仅远离车马喧嚣,更在心中修篱种菊。嵇康在竹林中打铁,面色恬然,纵然刀刃置于项上仍潇洒自如地挥就一曲《广陵散》,终为世间绝唱;刘伶纵酒狂欢,袒胸露背,将礼法置于脑后。他们虽饱受诟病,却在那个衰微黑暗的年代里,寻求到了人的真血性、真性情。

反观当下,在这个精英辈出的时代,有多少人为了手中的名贵念珠而放弃心中的佛祖?《圣经》中有箴言:“身有疾病,尚能医治;心有忧患,不得超脱。”人人都自诩为精明,把自己修炼成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精神的废墟上构建着物质的奢华。不必说宁入地狱普度众生,就算在灾难面前向他人伸出援手,也唯恐避之不及。这是多么的狭隘与自私!

同样是走在路上,我宁愿仰头听雨的情绪,伸手数飞鸟的羽毛,抬眼揣测云的心思,也不管这样做别人会不会叫我“傻子”。相比于手中念珠,我更爱心中佛祖。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点评:本文立意上切合材料寓意,论述条分缕析。作者先结合材料,指出真正的佛陀应是内心的慈悲,再论大慈大悲者具有的悲悯情怀,以及打破外在藩篱困扰的必要性,最后批评了当下利己主义盛行的世风。尤其让人称道的是,论据的选用丰富多元,无论是课内材料,还是神话故事、宗教箴言、古代士子,作者都能信手拈来,且语言精练、蕴含深刻。

猜你喜欢

念珠重点中学佛祖
老鼠的心
鞍山市重点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书之井
不见了的念珠
《佛祖巡游记》几类特殊词语的翻译与校勘
孙悟空问佛祖的五个问题
念珠
重点高中与普通高中学生职业探索差异研究
佛祖的袈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