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快节奏 细品慢滋味

2015-05-30邢延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包子面团外公

邢延

模拟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童。(70分)

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2015年春晚,一首《从前慢》唱红了大江南北。这首改编自当代文学大师木心同名诗作的歌曲,被刘欢以悠静朴实的复古情怀和“慢节奏”演唱出来,瞬间击中了众多观众的心。有人说,现在工作和生活的节奏都很快,而这首歌一下子就打动了人的内心,让我们审视自己的脚步。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宣。

要求: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2.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3.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4.不得抄袭、套作。

思路点拨

《从前慢》这首歌采用大量的意象,比如日色和车马邮件、钥匙和锁等,展现出了一幅形象的画面,营造出了一种怀旧的意境,仿佛带人进入从前的天地:世相、人心徐徐展开,传递一种美好,一种朴素的精致。

审题时,要从所给材料中找到关键词“从前慢”,把握其基本寓意及作者的情感倾向。“从前慢”,非一般的“慢”,其中有诚恳的态度、温暖的氛围与美好的情怀,作者对这样的“从前慢”充满追忆、比较、缅怀,更有一种期许——昨日不可重来,但从前的那种美好感觉却是值得找回、重塑的。写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从前慢》所展示的是一种生活状态,其中也包蕴着丰富的精神内涵,诉说着一种生命的哲学:慢是一种笃定、从容、和谐。可以就此展开思辨,阐发自己的理解。

2.今天传唱《从前慢》,何尝不是一种心理诉求?而今的世界,一切都是愈来愈快,传统中有哪些东西因为我们“跑”得太快而弄丢了?在物质充裕的今天,我们的精神是否丰赡?我们可以由此反思现实,体会这首歌的现实意义。

3.也可以从反面入手,对材料做一个辩证的思考:从前的慢与今天的快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当人们都在怀念“从前慢”的时候,是不是也要警惕对过去的粉饰,以至于影响了对当下生活的判断?

写作时,要警惕以下两种错误做法。一是简单地直陈描摹,铺衍材料,对原材料做记叙式“扩写”;或者平面展开,只在赞美或批判上做文章,缺乏深入的思辨。二是没有全面理解材料,只是抓住“慢”字进行演绎或思考,忽略了诗歌中本有的“从前”以及材料中提及的演唱等信息,立意出现偏差。

高分佳作

那时的生活

文/沈一帆

坐落在南京闹市,包裹在繁华嘈杂的城市喧嚣中,金陵刻经处独守着安静的一隅。深柳堂、祗洹精舍、经版楼,以及在这古色古香的屋檐下,那用手刻板印刷书册的人们,在这个机器印刷普遍应用、效率优生的时代,默默地传承着刻经的手艺,慢慢地用一刻一凿,雕镂出一片桃源洞天。①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生活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按下了快进键,在无声的愈发急促的鼓点中,我们急于赶路,追求着速度。我们再也没有手工刻经慢刻慢凿的心境,在印刷厂高效工作的“唰唰唰”的嘈杂声中,精神获得了快感和满足,同时也迷失了什么。

王安忆在回首旧日的时光时感慨:“现在的生活,其实是要粗糙得多,大量的物质被匆忙地吞吐着。而那时候的生活,是细嚼慢咽。”当快餐已成为大多数人平日营养的来源时,“细嚼慢咽”的生活变得那么的奢侈。那时候,吃一只鸡可算是件大事,自己杀鸡拔毛,然后煲一锅浓香滋润的汤,一家人围坐,可吃好几顿,整个过程简直有一种隆重的气氛。现在的鸡是多了,吃了添加了激素的人工饲料,长得快,吃起来却味同嚼蜡。

那时的生活,可能你要说它慢得费时费力,慢得不够实用,但那种慢,其实是一种笃定自如,是一种从容不迫,是一種自得其乐。那时的生活,不是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产品,而是精工细作的,是一针一线翩然绘就的刺绣,是一字一句情深意长的手书,是一刻一凿精心雕出的经版。它们经历时光的打磨、侵蚀仍不会湮灭,是可以时时拿出来翻阅、怀念的。②

那时的生活,全“慢”在一种心境。有人说:“心境是什么?心境是我们被迫的一生里,唯一的一个主动。”执迷于速度的人们,其实是被这个快速发展的世界簇拥着被迫向前走的听不见自己心跳的牵线木偶,以为自己追逐的是想要去的远方,其实已彻底耽溺于现代社会光怪陆离的幻梦中了。

龙应台说:“我在向往一个境界,慢的境界。”

是时候让灵魂回归从前舒缓的脚步,去享受一种栖止与滋养了。心灵若能持有一份笃定从容之气韵,任何一个时刻、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安身立命的好时刻、好地方。③

庭院深深,琴声悠悠,风行水上,自然成纹。刻经院里,每一缕空气都过滤了车马奔波的喧嚣,那抚琴的老琴师弹奏着一曲从前慢的生活。④

①从位于南京闹市的金陵刻经处写起,形象地呈现一种慢生活,演绎“慢”的韵味。

②选取典型物象、细节,对比“从前慢”与“今天快”,指出“慢”之于我们的现实积极意义。

③深入挖掘“慢”的本质与内涵,文字典雅有味。

④呼应开头、点题,以画面收束全文,余味深长。

[模拟评分]

内容19+结构20+表达18+发展9=66分

[评分依据]

本文文笔优美,思考深刻。作者从形象的画面起笔,联系现实,以典型的细节呈现从前与今天的生活状态,并且深刻剖析了从前慢的精神内涵,强调了心灵的笃定从容。金陵刻经处的画面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首尾呼应,也体现了作者的匠心。

低分病文

①蒸包子

文/樊星砚

两点钟的夜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是泼了墨的黑,还是仍有满天繁星闪耀呢?我没有见过。②

“快吃,这包子外公外婆半夜两点钟就起来做的。”妈妈催着。

“不是让他们今年不要做了吗,超市里买了那么多速冻的,蒸一蒸就行了,又快又方便,怎么又做了?”我有些不耐烦地问道。“他们习惯了,随他们去吧。再说了,外面买的到底没有自己做的那么好吃。”妈妈说。我吞了一大口肉包,点了点头。

每一年过年时,外公外婆都会自己蒸包子。每一道工序——和面、拌馅、发酵、上屉蒸等——都是由他们老两口慢慢完成的。据说,包子的发酵是项技术活,可外公外婆一直发得很好,因为发酵这包子的何止是区区发酵粉,更是外公外婆一如既往的耐心与对旧日子、慢生活的坚守。③

蒸包子只是他们生活方式的一个缩影。时光一骑绝尘,但对他们而言,细水长流的生活方式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外面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但他们仍在几乎所有人都吃速冻包子的时候,慢慢等待面粉的发酵,倾听着面粉的呼吸,揉捏出一个个包含着爱和态度的包子。

寒假里某一天傍晚和老爸散步的时候,我们还偶遇了正在一起散步的外公外婆。两个胖胖的身影就在我前方缓缓地走着,不是城里的老人们为了锻炼而进行的运动,只是单纯地散着步,没有牵手,不多言语。他们从四十多年前一直走到了现在,慢慢地。④

当如今很多人大声疾呼要让生活慢下来,可脚下的步子却仍没有停歇的时候,我便会不由得想起外公外婆亲手做的包子和他们始终相伴的身影……⑤

[“病”因分析]

“病”因分析:本文选取外公、外婆蒸包子与散步的事件,其中有慢生活的味道,但是作者的描写并未侧重于主题的表达而只是泛泛地交代,且結尾也仅仅停留在对这种慢生活的向往与赞美上,立意深度不够。加之本文只有600多字,因此本文得44分,是一篇标准的三类文。要使其升格为一类文,可以做如下修改:一是修改语言(包括题目),使上下文衔接更加流畅;二是在举例时多紧扣题目和中心加以挖掘。

①题目平淡,且不能涵盖全文内容。

②以设问开篇比较有吸引力,但这只能表现外公外婆的辛苦,与主题关系不大。

③提到了“慢”,但不够含蓄有味,影响基础等级“表达”一项的得分。

④对散步中蕴含的“慢”的意味描写不够充分,影响基础等级“内容”一项的得分。

⑤结尾概括了文章的主要事件,但挖掘不够深。

病文升格

等岁月慢慢发酵①

文/樊星砚

每一年过年时,外公外婆都会自己蒸包子。他们先得将5公斤左右的面粉、发酵的酒糟以及适量的温水混合,之后慢慢地反复揉搓那面团,让面团舒展、拉伸,以让筋道更足。接着,要将面团放进缸里进行发酵——这是最重要的步骤。这可来不得半点急性子,外公说,发酵最好的时间是两个小时,如果急着快点做完,很早就掀了盖的话,是定然发酵不好的,包子做出来就不好吃了。

微凉的风穿过木头边框的窗户,漏进屋内,拂动外婆银白色的细细的发丝。她那满是茧子的双手,慢慢地扯下一段面团,揉一揉,又用筷子挑起些馅料,慢慢地裹进面团里去。外公则在一旁揉着另一块面团,用力按下去,再把面团撑开点,撤了一些面粉,继续团回来,又用力按下去。他们两人一个揉一个包,时间和窗外平静的午后乡村一样,像一只懒散的小猪,摇着尾,走走停停,凝住了岁月里太多的美好。直到太阳慢慢探出了头,害羞地想要讨一个包子吃。不急,不急,再蒸大概半个小时,热气腾腾的香喷喷的包子就出炉了!问过外公做包子的秘诀,他只是微微一笑:“哪有什么秘诀,就是慢慢做啊。”是啊,慢又何尝不是一个秘诀呢?②

印象中,外公外婆似乎没有哪一次发酵发得不好的。我想,发酵这包子的,又何止是区区的酒糟,更是他们一如既往的耐心、对旧日子的坚守,以及慢慢生活的态度。时光一骑绝尘,但对他们而言,细水长流的生活方式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他们在几乎所有人都吃速冻包子的时候,仍然慢慢等待面粉的发酵,倾听面粉的呼吸,揉捏出一个个包含着爱和态度的包子。

寒假里某一天傍晚和老爸散步的时候,我们还偶遇了正在一起散步的外公外婆。两个胖胖的身影就在我前方缓缓地走着,不是城里的老人们为了锻炼而进行的运动,只是单纯地散着步,没有牵手,不多言语。他们从四十多年前一直走到了现在,缓缓地。耳畔不由得回响起了一句老歌:“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不似现在一些年轻人,一开始的爱或许很浓烈,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爱全部表达出来,最后却无疾而终;而他们的爱,则是用一生的时间去慢慢地诠释、去发酵,并将爱发酵得恰到好处。③

发酵原是一门生活艺术,而唯有懂得慢的人才深得其中奥义。④

①发酵是“蒸包子”的主要环节,其中包含着时间与等待的意味,与主题契合;“岁月”二字,表明作者的思考不停留在叙事层面,而具有更为深广的含义。

②增加细节描写,将“蒸包子”中的“慢滋味”充分展现出来。

③将老人的生活与当今的年轻人的生活做了对比,巧妙表达了慢生活的深刻意义。

④结尾点题,耐人寻味。

[升格指津]

本文保留了原文的主要素材,增添了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使故事更有真实感和亲近感,叙述更加具有生活气息;且议论部分立意深化,挖掘出了文章的意蕴。修改后,本文可得63分(内容18+结构18+表达19+发展8),成功升格为一类作文。

猜你喜欢

包子面团外公
面团小蛇
我的外公
外公做的门
外公是个象棋迷
猫面团
面团小蛇
包子有毒
“惹祸”的包子
包子有毒
变身面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