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病逝

2015-05-30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新加坡人李光耀政治家

2015年3月23日3时18分,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在新加坡病逝,享年91岁。李光耀出生于1923年9月,1959年至1990年担任新加坡总理,此后留任国务资政和内阁资政至2011年5月,被誉为“新加坡国父”,是20世纪最有声望的政治家之一。

各国政要对于李光耀的去世纷纷表示哀悼。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说:“李光耀是广受国际社会尊重的战略家和政治家,也是中新关系的奠基人、开拓者、推动者。”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美国总统奥巴马、英国首相卡梅伦也分别以“亚洲的传奇人物”“历史真正的巨人”“现代世界的伟大政治家”等高度评价了李光耀的—生。

当地时间3月29日,新加坡为李光耀举行了国葬仪式,数万民众冒雨送别。李光耀长子、新加坡现任总理李显龙,在悼词中这样评价道:“李光耀先生秉持的原则和理想将继续激励新加坡政府和引导人民。他的人生事迹将启迪新加坡人和其他人,一代又—代。”

多维解读

李光耀留下了怎样的背影

纵观李光耀的政治生涯,他既被专家称其“独裁”,又被各阶层的民众冠以“厉害”的评价。因为他一直坚信要治理好新加坡,就必须依靠铁腕政策。他曾经公开说,自己不会以民意调查来决定施政方针,因为这显示了执政者的软弱。事实上,似乎李光耀一直在把新加坡当成一个国家级的大企业来治理。比如,在上世纪70年代,因为担心年轻人学习西方嬉皮士的颓废风气,他要求公务员一律剪短发,并公开指示政府机构歧视留长发的市民。当发现小学生出现肥胖问题后,他要求学校停止售卖煎炸食物。当街上出现了不少口香糖残渣,他便禁止口香糖的进口。

而今,李光耀的人生虽然已经翻过了最后一页,但很多新加坡人依然像注视英雄一样仰望着他。在世界历史上,人们很少把一个人和一个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可李光耀就是其中之一,并且这种联系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从这一点看,新加坡无疑是一个被符号化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历史也在很多地方被打上了李光耀的烙印。在建国之时,新加坡一穷二白,没有稀缺的自然资源,连饮水都要靠马来西亚供给。但在解决了内忧外患之后,新加坡吸引国外投资,有了自己的工业,成了名震一时的“亚洲四小龙”之一。之后,又从工业国家发展成为高科技城市国家。所以时至今日,新加坡仍然值得研究。有一个现象很奇特:一个被民主专家们诟病的“独裁者”,为何会被这个国家的民众所崇敬?李光耀留下了一个争议的背影,但在争议里,人们也总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元素。

心态开放,李光耀便是镜鉴

新加坡,虽是“弹丸之地”,却是一个备受瞩目的国家,令人尊敬,发人深思。改革开放以来,新加坡一直是中国长期取经之地,我们从中学习了很多。中国的改革开放,对于新加坡政党、媒体、学术机构而言,也是必备的政治课题。放眼世界各国,新加坡是解读中国问题最勤勉的国家之一,李光耀便是“中国通”,和我国有长期的来往。这种虚心学习见之两国,体现于求变心切,经验互通则为我所用,务实谦逊,是一种“问题主义”导向。

新加坡是年轻的国家,当代中国也正值年轻,今天我们致力于改革开放,实现民族复兴梦想,发展求变之心激切而充满活力。今天的中国政治家以实千精神相互砥砺,要为国家注入活力,营造奋发向上的气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看待李光耀,感受颇为不同。剝开儒家文化、英式教育、精英主义的各种标签,我们看到的是务实的李光耀,尤其是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府,建立优秀的司法体系,这些引领新加坡发展崛起的几个核心关键举措,不分文化、价值差异而能习得,也正是我们今天的努力。烙着李光耀印迹的新加坡,正谋思“后李光耀”时代如何继续前行,或许会有更多的改变发生。然而李光耀给世界留下的政治遗产中最宝贵的,或许就是心态更加开放,不要自缚了手脚,打开视界,向前看,向更远处看。

猜你喜欢

新加坡人李光耀政治家
新加坡人不爱做饭
“政治家办报”概念的百年演化与话语创新
新加坡人的反话正说
新加坡人的反正话
周公作礼
挽衣留谏
中国知识分子观念中的李光耀图谱
李光耀回忆录——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
政治家与鞋 ——艾马德(约旦)▲
李光耀生病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