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益少年”挪用善款买iPhone

2015-05-30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善款慈善事业成年人

一年多以前,项超(化名)还只是一个16岁的少年。那时的他,试图凭借个人的力量去制止那些隐藏在浙江温州市区某些角落的“占地为王”式乱收停车费的现象。有一次,他为此和一个乱收费的妇女打了起来。事件经网络曝光后,他在温州成了“一位带着些英雄主义色彩的人物”。可是一年以后,2015年3月7日,温州的微信朋友圈里却有这样一条消息在热传——项超利用微信做公益,并以此为名募集到了一笔善款,但是他挪用了其中的近两万元,买了iPhone、相机、电脑等私人物品。

对此,项超直言不讳。他认为自己的确是在做公益,并和一些爱心人士一起到永嘉县岩坦镇溪下小学助学,还为此注册了微信公众号。助学活动发起后,温州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但在助学过程中,有些热心人士主动提出捐钱。项超坦承,他是起了贪念,个人挪用了其中一部分钱。这件事在当地受到了很大的关注。3月9日,项超向公安机关自首,当地警方以涉嫌诈骗罪为由对他进行了刑事立案侦查。

多维解读

“公益少年”沉沦的根源在何处

年少成名,然后迅速陨落,令人唏嘘。项超被金钱和欲望蒙蔽了双眼,私自将善款用于个人消费而触犯刑法,对于这个年幼时父母离异、很早离开课堂的少年而言,除了惋惜,似乎还剩下沉重的思考。雖然这都是他主动而为,但毕竟他仍未成年。“公益少年”误入歧途,问题出在哪里?

如果有人认真研究这位少年的个性和优缺点,如果他的法定监护人负起培养他的责任,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如果媒体不是把他捧得过高,他就不会觉得自己拥有干什么都可以的能力;如果我们这个社会不把他当作一个缺少英雄的时代的稀缺资源来加以膜拜和消费,他就不至于被推上神坛;如果当他利用自己所谓的资源来达到违法目的的时候,有人能提醒他,他也许就不会铸成大错。当然,这些只是如果。昔日的“公益少年”犯错让我们思考:把一个胆子很大但价值观不固定的少年人,引导和培育成勇于行公义、好怜悯的成年人,我们的家庭、教育系统和社会需要怎么做?若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回答,可能还会出现第二个沉沦的“公益少年”。

随“公益少年”倒塌的还有慈善公信

“公益少年”变成了诈骗犯,实在让人大跌眼镜。但需要追问的是,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只有合法的受赠机构才能接受公益捐赠,个人进行公益募捐是不合法的。项超还是个未成年人,居然能利用公益组织名义进行社会募捐,在短期内筹得两万多元。可以说,正是由于民间慈善组织管理混乱、透明度低,才让项超得以利用慈善事业存在的漏洞进行诈骗。

经历过红十字会信任危机之后,国内的很多公益组织并没有吸取教训,继续呈现管理混乱、透明度低等状态,这导致出现了不少强捐、索捐、诈捐等情况,也严重影响了慈善事业的公信力。所以,与其说是项超利用公益组织诈骗,不如说正是目前公益组织存在的明显漏洞,让这名还是孩子的少年忍受不了诱惑而变成了诈骗犯。可能太缺乏英雄,社会才将这个孩子树为英雄,给这个孩子天真烂漫的行为赋予了过多的意义。把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光荣使命交付给这个未成年的孩子,这本来就很荒谬,又放任这个孩子去做成年人的事情,这更是加紧“毁掉”孩子的节奏。公益组织需要透明公开,避免暗箱化操作,要避免个人进行公益募捐,避免善款流入私人腰包,进而让公众更加质疑慈善事业。同时,也要能看清人性复杂的一面,不能将“英雄人物”过度拔高。社会需要的不是英雄,而是完善的制度,是有素质的现代公民,我们更不应该让孩子来扮演本应是成年人扮演的角色。

猜你喜欢

善款慈善事业成年人
“圣诞老人”滑雪筹善款
成年人是如何渐渐失去朋友的
成年人的辛苦
深入实施慈善法 促进广东慈善事业大发展
公开善款去向才能拉直问号
慈善事业的核心定位
每一笔善款都应成为“烫手山芋”
おにのめにもなみ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