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救人溺亡反遭诬陷

2015-05-30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义利观救人良知

2015年2月26日下午,在河南濮阳清丰县韩村乡西赵楼村一处人工湖里,有人溺亡。死者名叫孟瑞鵬,今年24岁,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国教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最初的新闻报道称,孟瑞鹏是为了救两名落水儿童跳进湖里的。但随后,剧情却发生了反转。被救儿童称:“孟瑞鹏用脚往后一跺,那个栏杆就掉下去了,然后我们三个都掉下去了。”据此,当地警方认定,孟瑞鹏不是救人溺亡,而是不慎落水。

此事在网络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孟瑞鹏的亲属和同学声称:“不求回报,只要公道。”3天后,在良心的煎熬中,落水儿童的母亲卢小利向警方说出了实情,承认是自己害怕担责任,教小孩说了谎话。在3月3日孟瑞鹏遗体告别仪式上,卢小利带着孩子一起向其下跪道歉。

多维解读

“溺水”的人性及道德呼唤法制护栏

孩子被人救起,其母亲却因为怕承担责任,便信口雌黄,歪曲英雄见义勇为的事实;因为怕年幼的孩子说真话,不惜教孩子说谎……这个母亲的言行远超大多数人的想象,也打破了良知与道德的底线,让公众惊诧莫名又义愤填膺。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是救命之大恩?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两个被救起的小孩,激流之中稚嫩的生命险遭灭顶之灾,而被救之后其母亲的一系列举动和教育或将导致其认知的模糊及道德的减损。或许年幼的她们还不能明白母亲为何这般,然而在日后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自己和他人遭遇不测时,面对正义之举、救命之恩,她们又该如何明辨是非、尊崇美德?而实事求是、谨守良知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课,传递爱心、礼赞英雄也是维护公共道德的人性栅栏,更是彰显见义勇为和人性之美的根本所在。

溺水的身体不易救起,“溺水”的人性及道德更难拯救。好在这位母亲在多方努力之下,终于勇敢站出来,承担责任,说出真相,表达感谢和愧疚,可见良心的谴责和公众的拷问已使其戴上沉重的心理枷锁。而此事也要引起深层次的思考, “溺水”的人性及道德呼唤法制护栏,应该适当追究说谎者的责任,提高自私自利伤害他人行为的法律成本,警戒他人,匡扶正义。唯有多管齐下,方能告慰见义勇为者的灵魂,温暖逝者家属冰冷的心。最重要的是,借此平复因冷漠和自私而不断受伤的社会信任,弘扬社会正气。

否认被救背后的不健康义利观

虽然过程一波三折,但好在濮阳警方最终调查认定孟瑞鹏溺亡前有救人行为,这对牺牲的英雄及其亲友来说都是莫大的安慰。但是,虽然结果让人安慰,过程却实在让人寒心。被救孩子家长的行为不仅误导了警方调查,也让很多善良的旁观者的心受到了无形的伤害。

救人是义举,舍己救人更是令人肃然起敬的义举。但英雄的“义”在现实的被救者家长面前遭遇的,却是赤裸裸的“利”。人有趋利避害的天性,但如此的趋利避害却让人所不齿。因为,在趋利避害天性之外,人之为人,还在于有基本的良知——至少,要做到不说谎。但家长出于利益的考虑,连这些最基本的也没有做到。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义利观,作为孟氏瑞字辈后裔的孟瑞鹏显然无愧于自己的祖先。但不幸的是,在义利面前,一些人可以做到舍生取义,但另一些人却连底线都失守,义字放脑后,利字放中间,为了利可以不管不顾。

不健康的义利观会对社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要想消除这种影响,除了在全社会进行健康的价值观教育外,还需要让见利忘义者受到惩罚,付出代价,让他们最在意的利益受损,如此,才能让君子和英雄得好报,让小人和见利忘义者得警示,才能让社会风气向好。

猜你喜欢

义利观救人良知
Chapter 11 A clear conscience第11章 良知未泯
救人命的灭鼠药
诸葛瑾救人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我不是药神》:神不存在,能救人的,只有人
孔子义利观内涵探析——以《论语》为中心
义利观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环节
海豚为什么会救人
良知说话
孔子义利观的现代文化传播意义 张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