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策略
2015-05-30田茂兆
田茂兆
【摘要】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要求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以便能够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加强对于学生学习技能、学习技巧、学习方法的教育,以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认知,更好的进行知识的学习。本文笔者就自身的一些教学经验以及学习心得入手,谈一下我对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策略,旨在为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进行提供一些可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初中 地理 学生 技能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5
一、注重基础知识积累,为日后学习打好基础
初中时期的学生初次接触地理,正处于地理基础知识的巩固时期,当前阶段学生的学习成果对于他们日后的学习发展影响深远。所以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做好基础知识的积累,以便能够为日后的学习发展打好基础。对于初一年级上册的引言部分,本身其涉及的内容应该是能引起学生的普遍兴趣。但如果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准确把握一些新信息,不注重对信息的挖掘和整合,只是满足于照本宣科,学生定然感觉味同嚼蜡,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也自然会消失。所以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让他们认识到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就能够自由的查看各种类型的地图,在景区旅游的时候能够看的懂导游图,不至于迷路。另外在课堂上教师也要善于结合教材,给学生拓展、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新信息,以便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教学中国的自然资源的内容,我给学生介绍我国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的珍稀物种,在激起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之后,我提出问题:此地为什么会存在如此众多的白化动物?这样的问题瞄准了学生的兴趣点,容易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真正用心去探究地理世界的奥秘。之后教师再进行解释:“神农架这些白色动物除了动物自身基因的生化效应外,还可能与神农架特殊的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和环境影响等因素有关。”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于生命的重要影响,培养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思考、善于探究的良好习惯。
二、注重学习循序渐进,逐渐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
俗话说“一口吃不了胖子”,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学生自身知识不断内化、认知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运用到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技能的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还很有限,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顾学生实际,对一些繁难晦涩的内容不注重启发引导,不在学生疑难之处加以突破,学生就会思维受阻,陷入对知识和能力提升的死胡同。如学生初次接触南极洲的地图时,他们往往对图中纷繁复杂的地理事物的方向判断难以理解,特别是“站在南极点,你所朝向的任何方向都是北”这句话,学生很难理解,从而产生了新技能的掌握与原有知识能力之间的矛盾,形成了学生学好地理技能的瓶颈。此时,如果我们教师巧妙运用直观教具,循序渐进,通过地球仪,让学生懂得判别同一经线上两地和同一纬线上两地之间的方位,再判别任意两地之间的方位,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南极洲地图的方法和技能,则学生即可突破认知和能力提升的束缚,不断提升学生地理学习的技能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心急,而是要耐心求学、不断发问,循序渐进的进行知识的学习,一步步的解决问题、逐渐的消灭知识盲区,这样以来学生就能够不断进步、不断积累地理知识。
三、善于创新教学模式,加深学生学习体验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长期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往往会导致学生的审美疲劳,学习兴趣降低。所以在新时期就需要教师能够善于创新教学模式,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以便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特别是一些较为复杂的地理技能,往往涉及多个步骤,其中某一步骤或许就是整个技能掌握的难点。教师在教学中,针对这些教学难点,通过创新方法,帮助学生轻松克服,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等高线知识的时候,刚开始学生对于山脊、山谷傻傻分不清楚,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善于运用实体演示,通过将山体进行“切割”,之后分别画出每个切割面的形状,再将每个切面的图像进行汇总,就得出了等高线的示意图。这样通过实物演示,能够更好的让学生观察各个曲线所代表的不同含义。在图廓内相邻等高线的高差一般是相同的,因此地面坡度与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成反比,相邻等高线水平距离愈小,等高线排列越密,说明地面坡度越大;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愈大,等高线排列越稀,则说明地面坡度愈小,因此等高线能反映地表起伏的势态和地表结构的特征。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山体模型的坡度与等高线的密集度,将二者进行对比,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等高线密度的含义。这样的设计,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知识,更教会了学生面对新问题,如何通过我们身边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去科学地分析判断,从而掌握解决问题、发现真理的本领。
四、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及时进行知识梳理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越学越明白、越来越聪明,有的学生则越学越糊涂,容易把知识混杂。笔者认为这就是由于学生没有及时的进行知识的归纳梳理,导致相似的知识分不清楚。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与归纳,以便能够将知识层次梳理清楚,更好的进行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教师的点拨指导,更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归纳,学以致用,将掌握的基本方法灵活地运用在问题的处理过程中。这样,学生地理学习的技能才会不断得到提升,从而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例如,对于等高线地形图,在如何判断山脊还是山谷的问题上,部分学生总结了可做山脊线(或山谷线)的垂线,如垂线经过的地形两侧低,中间高,则为山脊;反之为山谷。类似的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形成了不断升华技能、内化能力的本领。例如有的学生就总结出盆地或洼地的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山脊部分的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鞍部是正对的两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及时的进行知识梳理能够很好的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此外教师中教师也要注意:学生技能的形成和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他们自身的内化,自主地归纳、训练和体会。在教学之余,教师也要通过优选习题,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灵活多变的题目,注重培养学生解题的技巧,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练习中提升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本领,逐渐的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运用,提升他们的学习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