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语文课程教育的若干思考
2015-05-30唐鹰
唐鹰
摘要:对语文课程来说,每一篇教材都只是一个学习的案例,应当先从识字辨句到了解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进而研究用词造句、篇章结构等表现技巧,通过表现技巧的分析,必须加深对思想内容的理解。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怎样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育率谈谈自己的几个看法与体会。
关键词:语文;教育;思考
G623.2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怎样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育谈谈自己的几个看法与体会。
1.语文课程教育的现实意义
1.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交际是人类特有的解决社会联系任务的活动,实现交际的工具有多种,但最重要、最有效、使用最广泛最方便的工具是语文。这种重要的工具性质表现在外延上,指语文贯穿在人类的一切交际活动中;从内涵看,则指语文实现着人类交际的各种重要的功能,主要包括:概括和传递信息的功能;自我表现的功能;根据不同的对象施加影响的功能;自我教育的功能;创新功能。
1.2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要素中最重要的是精神要素,它主要指哲学和其他具体科学、宗教、艺术、伦理道德以及价值观念等,其中尤以价值观念最为重要。作为文化要素之一的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能够表情达意,在人类的交际活动中起着沟通的作用;语文是文化积淀和贮存的手段;人类借助于语文实现文化沟通和互动,从而推动文化发展和创造文化;文化的各个方面主要通过语文反映和传播。通过使用语文从事精神活动和社会活动,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是人类特有的属性。
2.小学语文课程教育的几个重要认识分析
2.1小学语文课堂:识字教学
今天的识字教学不应该仅仅只是枯燥的识记。识字教学追求情趣,但并不是纯粹地、盲目地为了趣味而趣味;追求情趣是为了追求更高效的识字,认识活生生的更有生命力的字。(1)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人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2)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会念、会读、会朗诵,强调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因为不要求学生对所有生字都会用手写,孩子们很快就能做到会认、会读、会组词,可顺利朗读课文。总之,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老老师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发现,使儿童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适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2.2小学语文教学:朗读训练
(1)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讲解和朗读,老师读和学生读,读句和读段的有机结合,要注意指导学生研究朗读的规律,并强调基本要求:“不错、不添、不丢字、不喊、不唱、不重复”。要求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不应当看一个字读一个字,而是应当持一句话,通过瞬时的记忆或思维,读这句话,做到“眼先到,脑思考,口读好”。在学生理解了解课文内容,对文字的运用、 内容的描述、感情的表达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再要求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训练。(2)朗读训练抓住三个点:寻找文章的情意点,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训;把握文章的形象点,指导学生析读;紧扣文章的韵律点,指导学生品读。
2.3小学语文教学:以阅读为中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阅读能力形成得早,理解能力则发展得快,学生自学的能力就强。只有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时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从实质上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应当大力发展能使儿童尽早阅读,进入意义场的语文教育,并且把这种语文教育看作是提高人的智力素质的突破口。阅读教学不仅要调动学生的直接,尤其是间接阅读兴趣,还要考虑切合学生实际的、实在有用的知识技能。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某些人仍然固守着静态的解析,将学生之思维牢牢封锁,授予学生种种八股技艺,实在是令人可叹可笑。建构理想需要思想,沟通交流需要智慧,判断践行需要经验,这一切语文学科所能做到的就是充实而有益的阅读。如今之语文教学,我以为以阅读为中心,以讨论、写作与背诵为辅助方是正途。
2.4小学语文课程:注重实践活动课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是把课堂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旧知识,发现并学习新知识的一个平台。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应体现在努力创设和营造真实而有意义的语文学习环境和应用环境,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整合学科教学内容,采用议、演、画、唱等形式,以活动为核心,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表达与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语文素养,进行交流与探究。
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始终关注学生在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信心、兴趣、价值观和世界观,注重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适时采用师生互评、父母评议等形式,激励内在动机。
3.结语
总之,加大语文教学,在教学中自觉遵循学生发展的内在规律,以课堂实践为主阵地,以学生实践活动为核心,以课外实践活动为延伸,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而又深刻的提高。